廣東省文化館開起了非遺年貨墟市 節慶逛“大集” 尋找非遺年味兒
羊城晚報訊記者黃宙輝、通訊員彭爽報道:春節臨(lin) 近,新年氣氛漸濃。1月22日,節慶“歎”非遺——非遺年貨墟市活動在廣東(dong) 省文化館(廣東(dong)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舉(ju) 辦。這場匯集了廣州、佛山、肇慶、清遠等地特色非遺年貨的墟市,為(wei) 市民送上一場新春文化盛宴。
記者在現場看到,非遺年貨墟市分為(wei) 年貨區、非遺手工藝區、揮春送福區、遊戲互動區四大區域。市民在現場不僅(jin) 能購買(mai) 到廣東(dong) 非遺年貨、品嚐到非遺美食、收到書(shu) 法家的新春祝福,還能體(ti) 驗到傳(chuan) 統投壺遊戲和佛山木版年畫印製。滿滿新年的氣息,吸引了眾(zhong) 多市民前來。
在年貨區,小鳳餅(雞仔餅)、九江煎堆、水牛奶小食、陽江粉酥、笪橋黃瓜幹、新興(xing) 涼果等特色非遺美食讓人垂涎欲滴。此外,現場還有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表演非遺技藝。據悉,本次年貨墟市還結合廣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鄉(xiang) 村振興(xing) 幫扶工作,專(zhuan) 門邀請了韶關(guan) 始興(xing) 的花生餅製作技藝、宰相粉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在非遺手工藝區,展示著粵繡(廣繡)、瑤族刺繡、金聲獅鼓、陽江風箏等精美絕倫(lun) 的非遺手藝品。這些作品吸引了眾(zhong) 多市民駐足觀賞。在非遺手工藝傳(chuan) 承人的細致講解下,觀眾(zhong) 對這些展品有了初步了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men) 對廣東(dong) 非遺項目的興(xing) 趣及喜愛。
貼揮春是春節的標配,是廣州人過年不可忽略的一種年味。活動現場,主辦方特邀書(shu) 法名家教授市民朋友們(men) 寫(xie) 書(shu) 法。書(shu) 法名家還按照市民自選或自擬的揮春內(nei) 容,即席揮毫,寫(xie) 下一對對充滿祝福的春聯。
“如果說過年是一種儀(yi) 式,那麽(me) 年貨則是這個(ge) 儀(yi) 式的載體(ti) 。它最先喚醒人們(men) 對年味兒(er) 的感知,更是過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廣東(dong) 省文化館(廣東(dong)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本次非遺年貨墟市活動展示了廣東(dong) 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以及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生活,喚醒了民眾(zhong) 對傳(chuan) 統春節的記憶,也進一步擦亮了節慶“歎”非遺係列活動的品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