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來》第二季收官篇 對外出版發行推動文明互鑒
對外出版發行的力量可以有多大?
18世紀,橫空出世的《百科全書(shu) 》撕破舊製度陰霾,在法蘭(lan) 西天際閃爍出理性光輝,為(wei) 波瀾壯闊的啟蒙運動提供精神養(yang) 料。生產(chan) 思想的是賢哲,而將思想物質化,印刷、出版、發行,繼而流布全歐的,是一群群苦心經營的書(shu) 商。貨通天下靠商人雖婦孺皆知,但從(cong) 曆史宏觀維度看,這股力量匯聚起來,間接推動了人類最偉(wei) 大的一次思想運動。
視線向東(dong) ,差不多同時代,汗牛充棟的中國典籍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源源不斷流入日本國土。普普通通的中國商人們(men) 揚帆遠航、劈波斬浪,在浩瀚大海上架起一座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梁。“唐船持渡書(shu) ”品類豐(feng) 富,通俗小說有《今古奇觀》《水滸傳(chuan) 》《三國演義(yi) 》《女仙外史》《紅樓夢》《金瓶梅》等,數量超200種,在日本貴族、文人、庶民等各階層大受歡迎,繼而促進了江戶文學的一派欣欣向榮。
中國典籍海外傳(chuan) 播,除朝廷和私人贈予、來往僧人傳(chuan) 教士攜帶外,作為(wei) 商品進行對外出版發行也是重要方式之一。漢唐絲(si) 路駝鈴聲聲、宋代商船海風獵獵、新中國成立後艱辛發展……中國的對外出版發行隨著曆史車輪不斷前進著。尤其建國後,該行業(ye) 從(cong) 弱到強,由“小進小出”變為(wei) “大進大出”,對傳(chuan) 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做出重大貢獻。
1949年,中國建立第一家專(zhuan) 業(ye) 對外書(shu) 刊貿易機構——國際書(shu) 店。大幕已拉起,但出於(yu) 國內(nei) 國際環境、品種單調稀缺、貿易結構失衡、發行能力不足等因素,中國對外出版發行事業(ye) 在風雲(yun) 變幻中曲折前行。
改革開放為(wei) 中國出版物“走出去”帶來了春風。從(cong) 傳(chuan) 統書(shu) 刊到磁帶、錄像帶、光盤,再到新興(xing) 數字產(chan) 品,結構形態愈發多元;由書(shu) 信往來、傳(chuan) 真電話、電子郵件,升級為(wei) 當下的即時通訊,推廣手段日益更新;從(cong) 最初的“熊貓叢(cong) 書(shu) ”,到後來“大中華文庫”、“中國圖書(shu) 對外推廣計劃”、“中國當代文學百部精品對外譯介工程”、“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國文化著作翻譯出版工程”等項目層不出窮,版權交易量明顯增加;從(cong) 發貨速度慢、低端價(jia) 格競爭(zheng) ,到擴大貨運體(ti) 係、建立綜合管控體(ti) 係、細分市場和精準定位,中國出版物“走出去”的各個(ge) 環節都在提升。
當前,人類曆史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還在深化,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繼續,中國的對外出版發行行業(ye) 正致力於(yu) 在危機中尋找新機,於(yu) 變局中開創新局。
2022年1月25日22:00檔,《似是故人來》第二季收官篇,跟隨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的腳步,一起走進中國的對外出版發行行業(ye) ,看其如何在新時代促進國際交流,推動文明互鑒。
告別第二季,為(wei) 了第三季更好的重逢。待到故人來,可還願相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