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開年大展用眾多國寶詮釋“何以中國”
中新社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何尊、皿方罍、長信宮燈、金甌永固杯……一個(ge) 國寶聚集的重磅展覽25日在故宮博物院亮相。
展覽名為(wei) “何以中國”,共展出珍貴文物130餘(yu) 件/套,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shu) 畫、古籍善本、印章等類別(受展廳環境限製,大部分紙質和絲(si) 織類文物為(wei) 複製品),包括何尊、長信宮燈、藏文《四部醫典》等聲名遠播的國寶重器。
占據“C位”的何尊1963年出土於(yu) 陝西寶雞縣,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尊內(nei) 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zi) 中國”為(wei) “中國”一詞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誌,營建新都成周之事。事實上,銘文中的“中國”當時所指的是洛陽和周邊區域。
展覽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視作一條大河,將文明的起源、傳(chuan) 承、發展比擬於(yu) 河水的源、流、匯。以“源”“流”“匯”三個(ge) 單元,展現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連綿不絕、兼容並蓄的文化特質。
三星堆青銅太陽輪、隋代的胡人吃餅騎駝俑、宋代的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從(cong) 融合西亞(ya) 造型元素的鮮卑金步搖,到吸收粟特錘揲工藝的唐代六曲花口杯,再到采用中東(dong) 鈷藍釉料的元代青花瓷,這些珍貴展品都一一見證中華文明以開放的胸襟廣泛吸納人類文明優(you) 秀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文華殿北側(ce) 的文淵閣,將作為(wei) 此次展覽最後一件“展品”,與(yu) 文華殿展廳最後一件文物《四庫全書(shu) 》(印刷品)遙相呼應。文淵閣是清宮中最大的皇家藏書(shu) 樓,第一部《四庫全書(shu) 》告成後收藏於(yu) 此。
此外,受新冠疫情影響,河南、陝西部分博物館的文物未能在開幕時展出,將來視情況在展期內(nei) 補充參展。
據悉,作為(wei) 故宮博物院2022年的開年首展,展覽將在文華殿持續展出至5月4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