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精準扶貧首倡地的鄉村振興新路

發布時間:2022-01-26 16: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是“三農(nong) ”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落地見效,要加快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nong) 村生態文明建設,深化農(nong) 村改革,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見實效,加強和改進鄉(xiang) 村治理。

  作為(wei) 精準扶貧的首倡地,湖南省花垣縣雙龍鎮(原排碧鄉(xiang) )十八洞村從(cong) 深度貧困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從(cong) 封閉保守落後到文明開放自信的曆史跨越和深刻轉變,創造了湘西苗寨千年發展史上的奇跡。脫貧攻堅階段,十八洞村走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扶貧之路;新的起點上,十八洞村進一步突出產(chan) 業(ye) 發展、文旅結合、土地整治、鄉(xiang) 村治理和發動群眾(zhong) 經驗模式,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努力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蹚出一條新路子。

  “典型引領,正向激勵”的群眾(zhong) 發動模式

  進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階段,十八洞村總結過往寶貴經驗,進一步在改革發展中堅持群眾(zhong) 主體(ti) 、激發內(nei) 生動力,充分調動群眾(zhong) 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人民群眾(zhong) 的內(nei) 生動力支撐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調研組在十八洞村了解到,當地一個(ge) 有效的做法,是將典型引領和正向激勵相結合。

  一是在群眾(zhong) 中挖掘創業(ye) 致富的先進典型。在線上,村民每天都可通過《今日十八洞》直播,了解村裏的點滴變化,了解當地的典型人物及先進事跡。《今日十八洞》先後直播了龍健、龍金麗(li) 、施豔琴等一批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跡,以身邊人身邊事引導全體(ti) 村民,營造積極向上、爭(zheng) 當創業(ye) 致富典型的濃厚氛圍。近年來,先後有32戶群眾(zhong) 被媒體(ti) 宣傳(chuan) 推介。

  二是通過村民思想道德星級化管理正向激勵。村民告訴調研組,村裏定期組織召開全體(ti) 村民道德評比大會(hui) ,連16歲的村民都參與(yu) 進來了。根據調研,評比以村小組為(wei) 單位,就遵紀守法、社會(hui) 公德、自力更生、文明風尚等六個(ge) 方麵互相評分,每戶按家庭成員人數計平均分,評分結果當場宣布、張榜公示,按得分結果分等級,90分以上的在家門口貼“五星”牌子。群眾(zhong) 評分“爭(zheng) 麵子”搶先進,精神麵貌有了大改善。村支部書(shu) 記施金通帶頭免費讓出自家責任田,助力村裏的各項建設。截至目前,全村累計義(yi) 務投工5300多個(ge) ,自願讓出和調換承包土地136畝(mu) ,支持公益事業(ye) 和基礎設施建設。

  據了解,每年的11月3日,十八洞村都會(hui) 舉(ju) 辦精準扶貧首倡日的紀念晚會(hui) ,推出“大評小獎”活動。在晚會(hui) 上,為(wei) 通過群眾(zhong) 海選、小組評選、網絡推選等程序評出的“最美十八洞人”“最美保潔員”“優(you) 秀黨(dang) 員”“最清潔戶”“最美農(nong) 家”等優(you) 秀村民頒發榮譽證書(shu) ,每人給予300~1000元不等的獎勵。

  通過典型引領和正向激勵相結合,群眾(zhong) 提高了獲得感、幸福感,積極主動投身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事業(ye) ,這樣的做法有利於(yu) 村民“要我富”到“我要富”“我能富”的轉變。

  “實事求是,因地製宜”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

  發動群眾(zho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而發展產(chan) 業(ye)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

  調研組在實地考察中感受到,十八洞村因地製宜,堅持大力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特色種植、資源開發、鄉(xiang) 村旅遊等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走上了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特色種養(yang) 型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當地幹部介紹,針對“人多地少”問題,村裏按照“跳出十八洞發展十八洞產(chan) 業(ye) ”的思路,探索實施了“飛地經濟”模式。村裏成立花垣縣十八洞村苗漢子果業(ye) 公司,通過股份合作的形式在縣農(nong) 業(ye) 園區流轉1000畝(mu) 土地建設精品獼猴桃基地,獲得了有機產(chan) 品認證並被授予“出口示範基地”,一些村民得到了分紅。養(yang) 殖業(ye) 主要以土雞、蜜蜂為(wei) 主,昔日“三無”青年龍先蘭(lan) 變成了“養(yang) 蜂大王”,不僅(jin) 自己養(yang) 蜂400多箱,還邀請18戶村民組建合作社,帶動118戶562人一起養(yang) 蜂,年收入達150萬(wan) 元以上。

  資源開發型產(chan) 業(ye) 方興(xing) 未艾。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資源主要是苗繡,村裏圍繞苗繡產(chan) 業(ye) 組建了合作社,與(yu) 中車株機等企業(ye) 和本地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創新創意設計,拓展苗繡訂單業(ye) 務,讓54名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ye) ,近兩(liang) 年連續年產(chan) 值40多萬(wan) 元。物質資源主要是十八洞礦泉水的開發,村裏引進了企業(ye) 投資山泉水廠,每年按“50+1”形式給村集體(ti) 分紅,近兩(liang) 年村集體(ti) 年均分紅60萬(wan) 元。十八洞村的標杆式產(chan) 業(ye) 來自紅色資源的開發。村裏圍繞黨(dang) 性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學基地、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努力建好紅色旅遊導遊、黨(dang) 性教育教師、紅領巾講解員“三支隊伍”,打造精品紅色教育課堂、黨(dang) 性教育課堂、愛國主義(yi) 教育課堂,2021年接待參觀學習(xi) 團體(ti) 3500餘(yu) 批次、14萬(wan) 餘(yu) 人次,十八洞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經驗在《新聞聯播》《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簡報》等媒體(ti) 平台推介。

  生態旅遊型產(chan) 業(ye) 如火如荼。十八洞村是湖南省瀟湘“紅八景”之一,入選“建黨(dang) 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獲評國家5A景區。村裏有高山峽穀、叢(cong) 林溶洞、傳(chuan) 統苗寨、苗族歌舞等旅遊資源,是研學和鄉(xiang) 村旅遊的熱點。村裏修建了十八洞景區遊客中心、脫貧攻堅展廳、電商服務站、特色產(chan) 品店、金融服務站、遊步道、停車場、標識標牌等旅遊服務設施。全村有234人參與(yu) 旅遊服務及周邊產(chan) 業(ye) ,農(nong) 家樂(le) 、民宿發展到20多家,每家年均收入可達20萬(wan) 元以上。近兩(liang) 年,全村年接待遊客40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00多萬(wan) 元。

  勞務輸出業(ye) 持續鞏固。村裏針對閑餘(yu) 勞力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積極對接州人社部門,開通“十八洞”專(zhuan) 列,積極向廣東(dong) 、福建、浙江、江蘇等沿海發達地區輸送勞動力,近兩(liang) 年,全村183名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ye) ,增加收入600多萬(wan) 元。

  “留住鄉(xiang) 愁,守正創新”的農(nong) 村建設模式

  來到升級改造後的十八洞村梨子寨,遊人如織,古老村寨生機勃勃。

  據了解,十八洞村按照“不栽盆景、不搭風景”“不能搞特殊化,也不能沒有變化”的要求,確立了“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建設與(yu) 原生態協調統一,建築與(yu) 民族特色完美結合”的建設總原則,以“留住鄉(xiang) 愁”“修舊如故”“把農(nong) 村建設得更像農(nong) 村”的理念,堅持改善基礎設施,不搞大拆大建,精準實施水、電、路、房、網、環境治理“六到戶”和改廚、改廁、改浴、改圈、危房改造“五改”工程。同時,還結合“花垣變花園大行動”,在全村推行“三治三種一創”(治廁所、治垃圾、治汙水;種樹、種花、種菜;創美麗(li) 農(nong) 家)。

  調研組看到,村裏房前屋後都鋪上了青石板,農(nong) 網改造全麵完成,家家通上了自來水、戶戶用上了放心電,有意願的都裝上了無線網。截至目前,十八洞村累計實施村組道路建設16.58公裏,全村225棟房屋全部進行風貌改造和“廁所革命”,原汁原味的房子更加舒適宜居美觀。美麗(li) 鄉(xiang) 村與(yu) 留住鄉(xiang) 愁結合,十八洞村先後獲評“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國家第一批傳(chuan) 統村落示範村”。村裏的老人家還將幸福生活編成苗歌傳(chuan) 唱:“苗家住在金銀窩,綠水青山資源多;通水通電又通路,個(ge) 個(ge) 過上好生活。”

  十八洞村在守正創新中堅定了文化自信,在鄉(xiang) 土文明的傳(chuan) 承中進行新時代的偉(wei) 大創新,在守護民族文化印記的基礎上實現轉變與(yu) 發展。

  十八洞村還把當地敬畏自然、順應自然、愛護自然的傳(chuan) 統貫穿農(nong) 村建設全過程,使苗寨民宅古色古香,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圓了村民“幸福美居夢”。綠化、硬化、亮化、美化等建設改造,為(wei) 古老鄉(xiang) 村注入現代文明元素。外引藝術注入生機,內(nei) 厚本地文化功力,十八洞村推動文旅融合、農(nong) 旅融合,讓厚重文化賦能新產(chan) 業(ye) ,做好苗山苗水苗寨的保護開發,做實苗歌苗舞苗節的挖掘傳(chuan) 承,做細苗繡苗染苗食的創意推廣。

  凸顯本色,鄉(xiang) 土文化喚醒鄉(xiang) 村原生力量;藝術賦能,激活了特色鄉(xiang) 村建設動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的實踐探索,使鄉(xiang) 村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民族傳(chuan) 統和諧互動。

  “互助五興(xing) ,共同富裕”的鄉(xiang) 村社會(hui) 模式

  “互助五興(xing) ”的農(nong) 村基層治理模式是十八洞村探索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的新貢獻。

  “互助五興(xing) ”是十八洞村在實踐中總結完善、概括提升形成的“村黨(dang) 支部-互助小組-農(nong) 戶”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具體(ti) 說來,就是“1553”工作機製,即一名黨(dang) 員聯係五戶群眾(zhong) ,結成互助小組,從(cong) “學習(xi) 互助興(xing) 思想,生產(chan) 互助興(xing) 產(chan) 業(ye) ,鄉(xiang) 風互助興(xing) 文明,鄰裏互助興(xing) 和諧,綠色互助興(xing) 家園”五個(ge) 方麵列出“需求清單”和“供給清單”,開展“戶幫戶、親(qin) 幫親(qin) ”活動。全村共組建互助小組41個(ge) ,實現黨(dang) 員、群眾(zhong) 建組全覆蓋,解決(jue) 了許多政府“包”不了、家庭“辦”不了、個(ge) 人“幹”不了的事情,形成了“1+1>2”的合力。“互助五興(xing) ”形成於(yu) 脫貧攻堅,發展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鄉(xiang) 村和諧共富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互助聚焦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上。為(wei) 了十八洞村的產(chan) 業(ye) 發展,老黨(dang) 員龍冬姐便琢磨著勸說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鄉(xiang) 創業(ye) ,為(wei) 當地的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支持。她一家家上門去做思想工作,反複勸說,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回到十八洞,村裏的產(chan) 業(ye) 得到了發展,老人、小孩也得到了照料,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創業(ye) 先富的村民傳(chuan) 授經驗和技術,幫助其他村民創業(ye) ,或直接拉周圍村民入股,實現了全村產(chan) 業(ye) 全覆蓋。

  互助體(ti) 現在共同奔小康的道路上。村民楊成家曾不慎失火,房子燒了,財物沒了,楊成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坐在焦黑的廢墟上傷(shang) 心落淚。老支書(shu) 楊五玉是楊成互助小組的組長,他看在眼裏,痛在心裏。楊五玉在主題黨(dang) 日活動上號召村民互幫互助,在他的帶動下,除了政府幫助,全村家家戶戶都捐了款,多的捐了兩(liang) 三千元,楊成不久便把新房子建好了。村民脫單的問題,在互助模式下得到很大轉變,多數單身村民順利脫單,“相約十八洞,牽手奔小康”也成了一個(ge) 牽手湖南衛視的品牌節目。

  互助落實到考評製度上。每月主題黨(dang) 日上,大家都要對各小組當月互助活動進行評議,評議結果作為(wei) 評選表彰、推優(you) 入黨(dang) 、推選後備幹部、集體(ti) 經濟收益分配的重要依據。村裏還依托村級集體(ti) 經濟建立了十八洞村“互助五興(xing) ”銀行。村民們(men) 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大家拿著積分券在“互助五興(xing) ”銀行可以兌(dui) 換到油鹽米麵等生活用品,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互助五興(xing) ”的目標是共同富裕,以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建立“互助五興(xing) ”小組為(wei) 基本單元,以黨(dang) 員中心戶(小組長戶)評比和積分兌(dui) 換實物激勵為(wei) 抓手,用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辦法,在學習(xi) 、生產(chan) 、鄉(xiang) 風、鄰裏和綠色五個(ge) 方麵開展互幫互助,把個(ge) 人致富與(yu) 集體(ti) 致富結合起來,使全村達到生活富裕、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宜居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願景,最終實現鄉(xiang) 村的共同富裕。

  “支部引領,黨(dang) 員帶動”的基層治理模式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十八洞村堅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黨(dang) 組織“主心骨”“定盤星”作用,按照“支部引領、黨(dang) 員帶動”的結構,探索推進基層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形成了黨(dang) 群互幫、互助共進的生動格局。

  選優(you) 配強支部班子。通過“雙述雙評”製度,注重把講政治、有文化、能力強、威望高的人選進班子;招錄培養(yang) 優(you) 秀的大學生村官負責村級辦公、行政事宜,提高村務工作效率;積極發展黨(dang) 員,從(cong) 2013年的16名發展到現在的36名,其中35歲以下年輕黨(dang) 員11名,大學專(zhuan) 科以上學曆黨(dang) 員15名,實現支部年齡結構年輕化。一支懂農(nong) 村、接地氣、本領強、有活力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領導班子,使村支部戰鬥力、凝聚力顯著增強。

  著力建設“五化”支部。按照支部設置標準化將支部劃分為(wei) 4個(ge) 黨(dang) 小組,分別負責公共服務、鄉(xiang) 村旅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等工作;突出管理服務精細化,為(wei) 黨(dang) 員設定宣傳(chuan) 教育、文明勸導、旅遊資訊等8類服務崗位,全方位服務群眾(zhong) ;推進工作製度體(ti) 係化,圍繞組織建設、村級管理、村民議事、村務監督等6個(ge) 方麵工作建立科學完備工作製度體(ti) 係;實現組織生活正常化,規範落實“三會(hui) 一課”、組織生活會(hui) 、民主評議黨(dang) 員等基本製度;聚焦陣地建設規範化,打造村級服務平台,內(nei) 設便民服務中心、黨(dang) 員活動室等,推行“湘西e路通”線上服務平台,村民辦事不出村,多種形式代辦各類村級事務3218件,群眾(zhong) 對村支兩(liang) 委的滿意率由68%上升到98%以上。通過“五化”建設真正將黨(dang) 支部建設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堅強戰鬥堡壘。

  突出黨(dang) 支部的帶頭作用。十八洞村在農(nong) 民合作組織、產(chan) 業(ye) 鏈、村寨網格上建立黨(dang) 小組,設立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鄉(xiang) 村旅遊、公共服務和夕陽紅四個(ge) 服務黨(dang) 小組,支委成員主動帶頭擔任村苗繡公司、獼猴桃合作社等新經濟組織負責人;選派支部委員到十八洞山泉水有限公司、花垣縣十八洞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等經濟組織擔任黨(dang) 建指導員,為(wei) 公司重要決(jue) 策指導把關(guan) 。黨(dang) 組織的觸角在十八洞村經濟發展、公益事業(ye) 、治安維穩等領域實現全覆蓋,有力引領村莊發展,真正發揮了帶頭人作用:村裏修路占地沒錢補,黨(dang) 員龍太金主動說“從(cong) 我家先挖”;村裏建臘味車間需要用地,老支書(shu) 石順蓮自願把自家的承包地調換給被占地的村民。

  十八洞村在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後,全麵對標對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在“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一係列卓有成效的做法在湘西乃至湖南省得到推廣。

  (調研組成員: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基地研究員、湖州學院教授毛攀雲(yun) ;光明日報記者龍軍(jun) 、禹愛華、趙嘉偉(wei) 執筆:毛攀雲(yun) 、龍軍(jun) 、禹愛華、趙嘉偉(wei) )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6日 05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