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學者在樓蘭研究上有了發言權

發布時間:2022-01-27 15:05:00來源: 光明日報

  樓蘭(lan) 是西域曆史上一個(ge) 重要的王國,不論從(cong) 西域與(yu) 中原王朝的關(guan) 係史來看,還是從(cong) 東(dong) 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處的位置來講,樓蘭(lan) 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長期以來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guan) 注。同時,樓蘭(lan) 又是西域諸王國中由於(yu) 自然條件的變化而徹底消失的一個(ge) 西域大國。對於(yu) 今天的學術界,特別是關(guan) 注生態環境對人類影響問題的考古、地理、環境、曆史、氣候等多個(ge) 學科的學者,樓蘭(lan) 都是一個(ge) 極富吸引力的問題,引發國內(nei) 外諸多學者多年來努力鑽研,使樓蘭(lan) 成為(wei) 一個(ge) 國際上持續不斷的熱門話題。

  現代意義(yi) 的樓蘭(lan) 研究,應當起始於(yu) 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對樓蘭(lan) 的考古發掘。1903年,他的紀實性行記的英文本《中亞(ya) 與(yu) 西藏》出版;隨後在1904至1907年間,他又編寫(xie) 了八卷本的《1899—1902年中亞(ya) 旅行的科學成果》,引發了普通讀者和專(zhuan) 業(ye) 學者對樓蘭(lan) 和羅布泊的興(xing) 趣。1906年,英國考古學者斯坦因奔赴樓蘭(lan) ,趕在他推測的其他探險隊到來之前,係統調查、發掘了樓蘭(lan) 地區大部分城址和墓葬。1912年,他先出版了兩(liang) 卷本的個(ge) 人旅行記《沙埋契丹廢址記》;然後在1921年,又出版了五卷本的正式考古報告《西域考古圖記》。其實,樓蘭(lan) 的寶藏哪裏可能盡入斯坦因囊中。他走後不久的1909年,日本大穀探險隊的橘瑞超發掘樓蘭(lan) 古城,獲得證明海頭與(yu) 樓蘭(lan) 所在的“李柏文書(shu) ”。1914年斯坦因再度到此,又有所獲。到1927至1935年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期間,中方隊員黃文弼在土垠遺址掘得漢代木簡,瑞方隊員貝格曼在小河遺址發掘了史前人墓地,都是十分重要的考古發現。此後,樓蘭(lan) 的考古發掘一度中斷。

  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裏成為(wei) 核試驗基地,包括樓蘭(lan) 城在內(nei) 的許多地區,一度被列為(wei) 軍(jun) 事禁區,普通人不得入內(nei)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對於(yu) 樓蘭(lan) 真正具有發言權的學者並不多,因為(wei) 大多數學者都沒有身臨(lin) 其境,即使是到過樓蘭(lan) ,也很少有人能夠動土發掘。1980年,幸運之神落在新疆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侯燦先生頭上,當時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NHK提出要進入樓蘭(lan) 拍攝絲(si) 綢之路,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批準。經過一番勘察之後,當年4月,侯燦率領一支考古隊進入樓蘭(lan) ,對樓蘭(lan) 及其附近遺址作了正式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由此,他成為(wei) 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之後第一位從(cong) 事樓蘭(lan) 考古的新疆考古工作者,而且他所主持的樓蘭(lan) 考古發掘工作,獲得了非常豐(feng) 富的文物和文獻材料,填補了我國考古工作的某些空白,使得我國學者在樓蘭(lan) 研究上有了發言權,並為(wei) 國際學術界所矚目。

  抖掉身上的沙土,回到烏(wu) 魯木齊的侯燦先生筆耕不輟,到1987年3月,就完成了《樓蘭(lan) 考古調查與(yu) 發掘報告》。這是他所主持的考古調查與(yu) 發掘的正式報告,對於(yu) 調查發掘經過、考古發掘所得文物,都作了詳細的描述,並對照前人發掘的同類物品作了細致的分析研究,圖文並茂,還有大量線描圖和數據統計表,體(ti) 現了一個(ge) 科班考古出身的研究者的學術素養(yang) 。這本書(shu) 可以說是新時代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可惜由於(yu) 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出版,而侯燦先生也於(yu) 2016年6月去世,成為(wei) 終身遺憾。

  侯燦先生的另一重要學術領域是吐魯番文書(shu) 和墓誌研究,利用這兩(liang) 類資料,對高昌國的官職、年號等作過精深研究。1985年我畢業(ye) 後協助北大諸位先生編輯《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曾受命與(yu) 他聯係,就其來稿《解放後新出土吐魯番墓誌錄》往複商議。以後有機會(hui) 去新疆,或侯燦先生來京,得以拜見問學。1990年,侯燦先生出版《高昌樓蘭(lan) 研究論集》,執以相贈,獎掖後學。

  1998年侯燦先生退休後移居成都,仍然心係新疆考古,先後整理出版《樓蘭(lan) 漢文簡紙文書(shu) 集成》三卷(1999年11月)、《吐魯番出土磚誌集注》兩(liang) 冊(ce) (2003年4月)。今天我們(men) 又樂(le) 見其《樓蘭(lan) 考古調查與(yu) 發掘報告》出版,值得慶賀。

  (作者:榮新江,係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hui) 會(hui) 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