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才靜心做學問搞研究
【微議人才】
作者:營立成(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功以才成,業(ye) 由才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hui) 議上指出,要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優(you) 化整合人才計劃,讓人才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邁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中,我們(men) 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更加需求一大批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頭的科研創新人才。
要營造有利於(yu) 人才成長與(yu) 創造的良好環境,讓廣大人才靜下心來做學問、沉下心去搞研究、紮紮實實出成果,是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潛能,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必由之路。
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尊重知識與(yu) 創造是讓廣大科研人才專(zhuan) 心治學、專(zhuan) 注研究的重要前提。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放任自流,力避急於(yu) 求成、盲目求快帶來的輕浮急躁、焦慮緊張氛圍,給人才發展與(yu) 科研工作留足時間和耐心,科學設立人才評價(jia) 目標、指標、方法,鼓勵科研人才潛心研究、追求卓越。
要尊重人才創新自主,充分信任人才學術判斷力、執行力,在涉及技術路線、經費支配、資源調度等方麵賦予更大權限,探索擴大經費包幹製實施範圍,同時建立健全責任製和軍(jun) 令狀製度,確保權責統一。
要尊重人才個(ge) 性特點,堅持“放水養(yang) 魚”的基本理念,在把握原則方向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人才的個(ge) 性要求、治學特點、工作方式,不追求千人一麵,不事事統一,不求全責備,讓人才管理機製活起來。對待特殊人才尤其要有特殊機製、特殊政策,不都用一把尺子做衡量,讓有真才實學的人能用自己適合的方式做研究、起作用。
讓人才靜下心來要靠減負鬆綁。隻有想方設法讓廣大人才從(cong) 繁蕪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才能做到輕裝上陣、靜心治學。要用好各種手段助力人才鬆綁,不斷完善項目政策、預算編製、經費報銷、結題審核等方麵的專(zhuan) 業(ye) 服務機製,用好技術手段積極推進審核報銷等事務的“數字化”,讓數據多跑路、讓人才少跑路,最大限度減少科研工作者時間精力的無謂損耗。
要營造寬鬆包容氛圍實現心理減壓,在客觀層麵為(wei) 科研人才鬆綁固然重要,在心理層麵為(wei) 科研人才解壓也不能忽視。針對科學研究工作量大、不確定性強等客觀事實,要大力營造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社會(hui) 氛圍,幫助科研工作者放下心理包袱,不懼風險失敗,一門心思將研究做好。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隻有積極營造讓科研人才安心、靜心、潛心、用心專(zhuan) 注科學研究的社會(hui) 氛圍,不斷構建有利於(yu) 科研事業(ye) 蓬勃發展的政策條件,才能把更多更優(you) 秀的人才團結到黨(dang) 的事業(ye) 中來,為(wei) 國分憂、為(wei) 國解難、為(wei) 國盡責,從(cong) 而為(wei) 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30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