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非遺傳承人直播間裏展技藝

發布時間:2022-02-07 14:08: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雙奧之城·看典”直播活動推出“匠心匠藝的守望”

  非遺傳(chuan) 承人直播間裏展技藝

  昨天下午,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直播活動現場,洋溢著濃濃的非遺氣息。本期直播活動主題為(wei) “匠心匠藝的守望”,現場邀請到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副主任李琳琳介紹北京非遺保護傳(chuan) 承的現狀。此外,北京大方元鑫德珠寶行韓海娟,居仁堂京瓷(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白莉、楊雪,珠若瑞(北京)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李偉(wei) 等嘉賓分別講述了花絲(si) 鑲嵌、京彩瓷、繩結等非遺項目的精湛技藝和傳(chuan) 承故事。直播間裏傳(chuan) 承人話非遺、展技藝,令人歎為(wei) 觀止。

  用數字多媒體(ti) 技術

  記錄非遺技藝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副主任李琳琳表示,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首都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凸顯首都曆史文化價(jia) 值,彰顯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具有重要意義(yi) 。

  李琳琳介紹,北京非遺主要有三個(ge) 特點:一是曆史悠久,博大精深。北京非遺在充分汲取各地精華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一批技藝精湛、巧奪天工的宮廷藝術,如“燕京八絕”。二是多元融合,博采眾(zhong) 長。曆史上蒙、漢、滿等民族在京建立政權,作為(wei) 政治文化中心,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和國家文化在京交流交融,出現了極具民族特色的蒙鑲、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鍾表修複技藝和內(nei) 畫鼻煙壺等項目。三是雅俗共賞,民俗淳厚,與(yu) 百姓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民間文化藝術發展興(xing) 盛,如京劇、評劇、相聲、岔曲,還有五行八作、什樣雜耍和百樣吃食等等,生活氣息濃鬱。

  將非遺資源完整準確地保存記錄下來,已成為(wei) 非遺保護的一個(ge) 重點。李琳琳表示,近年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開展了大量工作,比如曆時三年創作出版首部以中軸線為(wei) 核心、突出文旅融合特色,講述老北京城變遷和人文曆史故事的《北京中軸線文化遊典》,體(ti) 量達300餘(yu) 萬(wan) 字,是迄今為(wei) 止市場上規模最大、題材最廣的北京中軸線主題曆史文化叢(cong) 書(shu) ,填補了深度探訪中軸線文化旅遊資源類叢(cong) 書(shu) 的空白。此外,還編輯出版《長城就在屋簷下:長城非遺遊》《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口述史》等作品。同時,利用數字多媒體(ti) 現代化技術手段,通過已有文獻資料收集整理,拍攝製作口述、項目實踐、傳(chuan) 承教學影像資料等方式,全麵、真實、係統地記錄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掌握的豐(feng) 富知識和精湛技藝,目前已開展六批共58位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記錄工作。

  花絲(si) 鑲嵌技藝傳(chuan) 承

  離不開年輕人的參與(yu)

  直播間裏,一個(ge) 一比一複刻的明萬(wan) 曆皇帝所戴金絲(si) 翼善冠十分奪目。北京大方元鑫德珠寶行的韓海娟女士借此給大家科普了燕京八絕之一——花絲(si) 鑲嵌技藝。這技藝到底“絕”在哪裏?韓海娟表示,花絲(si) 鑲嵌主要有掐、填、攢、焊、編、織、堆、壘八大工序,細分下來,每道工序千變萬(wan) 化,各有講究。

  “我覺得其中‘焊’這道工序是最難的,如果火候沒掌握好,作品就全廢了,前功盡棄。但我認為(wei) 更重要的是匠心熱愛和堅持的精神,在每一道工序中都蘊涵著匠人的情感,所以每件作品都是帶有靈魂的。”韓海娟說,花絲(si) 鑲嵌在過去屬於(yu) 宮廷禦用品,以繁複和雍容華貴為(wei) 特色。而在當代,任何一個(ge) 工藝想要傳(chuan) 承下去,必須得創新,符合時代的特色。

  “我們(men) 嚐試把歐式的製作工藝及表現風格與(yu) 花絲(si) 鑲嵌工藝相融合,在作品中融入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及時尚元素,中西合璧,取長補短,相互借鑒,提供出賦予曆史、新穎別致、品質珍貴的原創首飾。而且我們(men) 在創新時要結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賦予作品時代特色,但關(guan) 鍵是要保留傳(chuan) 統工藝的精髓,運用老的元素,用極簡的工藝去表達花絲(si) 鑲嵌傳(chuan) 統工藝的精湛和完美。”韓海娟說。

  看到不少年輕人關(guan) 注到花絲(si) 鑲嵌技術,韓海娟特別欣慰:“特別需要年輕人的加入,其實不隻是花絲(si) 鑲嵌,任何一個(ge) 技藝要傳(chuan) 承下去,都需要年輕人的參與(yu) ,代代有傳(chuan) 承。雖然花絲(si) 鑲嵌技藝繁複精深,製作過程漫長枯燥,需要很高的悟性,讓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但‘難者不會(hui) ,會(hui) 者不難’,隻要有這麽(me) 一份對中國國粹的熱愛,做出來的作品就一定會(hui) 超越曆史,而且新一代年輕人的思路和視野更加開闊,還可以讓花絲(si) 鑲嵌煥發新的生命和色彩。”

  京彩瓷傳(chuan) 承人

  直播現場“秀”上色

  作為(wei) 京彩瓷的非遺傳(chuan) 人,來自居仁堂京瓷(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的白莉和楊雪也來到了直播間與(yu) 網友見麵,她倆(lia) 是一對師徒——白莉是京彩瓷第四代傳(chuan) 承人,楊雪現為(wei) 京彩瓷第五代傳(chuan) 承人。

  說起京彩瓷的曆史,白莉如數家珍:“京彩瓷始於(yu) 康熙,盛於(yu) 雍正及乾隆時期。清末隨著官窯瓷器流入市場,為(wei) 了滿足人們(men) 好古賞舊、日用和其他特殊需要,京彩瓷也開始燒製出各種逼真的前朝經典瓷器,這些瓷器胎質、釉色、畫麵精細度堪比官窯。新中國成立後,京彩瓷在統一管理下規範發展起來,政府組織成立了由吳德祖主要負責的專(zhuan) 門製瓷畫室。1973年初,籌建起了以生產(chan) 京彩瓷為(wei) 主業(ye) 並由吳德祖的弟子餘(yu) 觀保掌管技術的北京市工藝品廠(即現公司前身),在原來小作坊製作的基礎上,建起了較大規模的專(zhuan) 業(ye) 生產(chan) 廠家,作品主要以出口歐美為(wei) 主。”

  活動現場,白莉和楊雪還專(zhuan) 門帶來了幾個(ge) 京彩瓷作品,讓網友大飽眼福。為(wei) 了讓大家更了解京彩瓷,楊雪還現場給網友展示釉上彩技藝,隻見她左手舉(ju) 著瓷器,右手握著毛筆,一筆一筆給瓷器上彩,上色十分考究。觀眾(zhong) 們(men) 也不禁屏息凝神,認真觀看學習(xi) 。

  為(wei) 了做好技藝推廣,傳(chuan) 承人們(men) 沒少忙活。“作為(wei) 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保護項目,不僅(jin) 手藝人要守藝要傳(chuan) 承,更要大家一起了解傳(chuan) 統文化,因此承接了各項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線上直播車間生產(chan) 流程全貌等等,盡最大努力將非遺傳(chuan) 統文化推向社會(hui) ,邀請社會(hui) 人士共同體(ti) 驗製作釉上彩繪等項目。至今在北京已有數家中小學、社會(hui) 企業(ye) 團體(ti) 或個(ge) 人接觸、學習(xi) 了解過我們(men) 的非遺文化,體(ti) 驗製作過我們(men) 的陶瓷製品。在亞(ya) 洲文明對話大會(hui)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要活動上,京彩瓷作為(wei) 體(ti) 驗項目,也讓更多的外國友人了解到了非遺技藝。”楊雪說。

  繩結絲(si) 絲(si) 入扣

  編製過程並不簡單

  “普通人做個(ge) 繩結,以結實、牢固為(wei) 主,而繩結作品講究工整、對稱、流暢。編製繩結則要經過編、抽、修的過程。各種結的編法是固定的,抽可以決(jue) 定結的鬆緊、耳翼的長短、線條的流暢與(yu) 工整;修則是對繩結的最後修飾,如縫顆珠子、上漿等。繩結變化繁多,編繩用的線除了棉、麻、絲(si) 、尼龍和皮線之外,還可以搭配金銀等金屬線材料,更增加了繩結的功能與(yu) 適用範圍,不論是首飾、衣服、禮品包裝的美化,還是室內(nei) 各種陳設物品裝飾,都可以搭配繩結來增添美感……”來自珠若瑞(北京)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的李偉(wei) 在直播間裏給大家介紹了曆史悠久的結繩技藝,並帶來了幾個(ge) 結繩作品:背雲(yun) 兒(er) 流蘇、如意結鏤空壽字香囊、吉祥結、妃子結,可謂精美絕倫(lun) 。

  “繩結絲(si) 絲(si) 入扣,看似精巧可人,實則並不簡單”,李偉(wei) 說,編製過程不僅(jin) 需要一份耐心,更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恒心,手工的東(dong) 西太耗時間,老感覺時間不夠用。老祖宗傳(chuan) 下來的一些技法,我們(men) 要把它傳(chuan) 承下來,還要加上自己的創新,這樣才能讓繩結手藝一代一代傳(chuan) 承不斷。我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繩結藝術的大家庭,由興(xing) 趣愛好到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希望能把繩結融入藝術,把藝術融入生活,予人玫瑰手留餘(yu) 香。”

  文/記者 蔣若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