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化自信“現代化輸出”的新方式

發布時間:2022-02-08 14:2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觀察者】

  作者:丁威

  丁威,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重慶理工大學分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思想理論、青年文化發展研究等。

  這個(ge) 春節,精彩紛呈的文創“新表達”進入大眾(zhong) 視野,成為(wei) “新國潮”。在我看來,它也是中國文化自信“現代化輸出”的一種新方式、一個(ge) 具體(ti) 的落腳點。當前,兩(liang) 個(ge) 百年目標交匯,“全麵現代化”成為(wei) 新百年的主題詞,成為(wei) 新時代青年的奮鬥主旋律。以青年文創人、非遺傳(chuan) 承人為(wei) 代表的青年群體(ti) ,帶著探索精神為(wei) 新春民俗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賦能,在創新創業(ye) 路上不斷前進,他們(men) 的作品既傳(chuan) 承了優(you) 秀文化的“傳(chuan) 統”,又凸顯了傳(chuan) 統文化的“年輕”。

  青年創新創業(ye) 應時而生,為(wei) 全麵現代化賦能。

  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我們(men) 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必由之路,“兩(liang) 創”也因此成為(wei) 新時代文化建設發展的必然要求。這意味著,青年一方麵需要順應時代發展需求,通過“兩(liang) 創”不斷為(wei) 社會(hui) 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chan) 品;另一方麵,需要將文化屬性作為(wei) 文創的基礎,將創意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使現代化的青年文創之花,能夠厚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沃土、開遍中國大地。青年是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中的新生主體(ti) ,是主力軍(jun) ,希望廣大青年自覺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兩(liang) 創”的功能重塑、現實轉化與(yu) 意義(yi) 再現,從(cong) 而切實增強文化自覺,匯聚青年能量於(yu) 全麵現代化。如中國三峽博物館《百物話百年》活動,青年主創人員精選百件文物,通過互聯網平台等進行“現代化”展示展演,闡釋“百物”時代新顏,全景再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來的偉(wei) 大成就,這便是很好的嚐試。

  青年創新創業(ye) 因時而新,為(wei) 全麵現代化添彩。

  當代青年所擁有的“天時”是新時代,所擁有的“地利”是一個(ge) 蓬勃發展、開放自信的中國。在這個(ge) “兩(liang) 創”的好時機,青年人更有機會(hui) 以對新時代的感知,以全麵現代化的方式,展示“兩(liang) 創”新成果,形成新時代中國文化新風格,繪就新時代中國文化別樣的風景線。順應天時地利,意味著青年人要從(cong) 實際出發,從(cong) 具體(ti) 國情著手,既展示中國風情,體(ti) 現中華民族的多彩文化,也吸收其他國家文化中的優(you) 秀元素,不斷提升和豐(feng) 富自己的創作,最終將“兩(liang) 創”果實結於(yu) 中華大地。在這個(ge) 過程中,青年人需要重點把握的是“人和”。作為(wei) 創新創業(ye) 的新生主體(ti) ,青年人需要充分認識文化現代化建設客觀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與(yu) 更廣泛的人民群眾(zhong) 形成良性互動關(guan) 係。春節期間,不少青年非遺傳(chuan) 承人吸取前輩的經驗,在保持藝術內(nei) 涵、工藝水平的基礎上與(yu) 流行文化進行有機結合,推出了很多新作品,並利用新媒體(ti) 渠道創新了文化產(chan) 品的傳(chuan) 播方式,實現了傳(chuan) 統藝術的“破圈”,這便是把握好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關(guan) 係、處理好藝術與(yu) 當代青年受眾(zhong) 關(guan) 係的有益探索。

  青年創新創業(ye) 順勢而為(wei) ,為(wei) 全麵現代化聚力。

  拓視野於(yu) 全球,助力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這是當代青年的使命。在近些年裏,我們(men) 看到在各行業(ye) 各領域的事業(ye) 發展中,青年人能主動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文化精髓,吸收外來文化營養(yang) ,做到承古迎新,形成中國文創產(chan) 品集群,展現了中國文創的良好形象與(yu) 文化自信。例如取材於(yu) 中華傳(chuan) 統文華的孫悟空、哪吒等文創形象,在海外廣受歡迎。我們(men) 不妨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更寬廣一些:一方麵,廣大青年人在滿足中國人民文化產(chan) 品需求的同時,可以拓展國際市場,在各國文創的互相借鑒、互相比拚中形成中國風格、中國氣質,助力中國文創國際化,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服務於(yu) 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另一方麵,廣大青年人要著眼於(yu) 未來,聚焦文化強國、全麵現代化的偉(wei) 大目標,關(guan) 注“兩(liang) 創”的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注重文創產(chan) 品在品牌IP及開發、跨界等領域的開拓,創作更多麵向廣闊市場、回應全人類共同訴求的文化產(chan) 品。

  青年就是未來,青年“新”則國家“新”,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們(men) 相信,在廣大青年的努力下,文化自信的“現代化輸出”方式會(hui) 不斷出新。但願有更多的青年人逐夢文化創新園地,在這片文化沃土繼續深耕,收獲更多繽紛奪目的文化成果;但願在充滿勞績又富有詩意的中國故事裏,有更多的文化創新夢想照進現實,與(yu) 青年夢、中國夢有機共生。

  (本期選題支持:宋喜群、楊玨)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08日 16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