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冬奧:張家口多彩蓧麵出籠記
(新春走基層)“舌尖上”的冬奧:張家口多彩蓧麵出籠記
中新網張家口2月8日電 (記者 肖光明)8日,在“塞外山城”張家口大境門景區一家蓧麵博物館裏,色彩斑斕的蓧麵在蓧麵師傅的擠、壓、推、提、卷組合下,一款款蘊含冬奧元素的蓧麵食品呈現在遊客麵前。
蓧麵是張家口地區傳(chuan) 統特色食品,由蓧麥加工而成,有“塞外珍珠”美譽。2012年,張家口蓧麵製作技藝入選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當下正值北京冬奧會(hui) 火熱進行中,“冬奧之城”張家口用地域美食招待八方來客。
42歲的趙振龍是這家蓧麵博物館的負責人,喜愛本土文化和美食的他於(yu) 2021年和朋友開設了這家蓧麵博物館。館內(nei) 通過現場製作展示、民俗物品陳列、場景體(ti) 驗等,詳細講述蓧麵故事。
走進蓧麵博物館,土炕、大花被、收音機、紅木桌、花棉襖……壩上地區七八十年代人家的生活場景被還原,成了參觀者的拍照打卡地。在蓧麵自製體(ti) 驗區,蓧麵師傅把不同顏色的蔬菜汁分別揉進一塊塊蓧麵裏,再用彩色蓧麵卷組合成祝福冬奧的詞語和造型,十分喜慶。遊客也積極參與(yu) 其中,在蓧麵師傅的教學下自製出各種各樣的蓧麵製品,吃美食的同時了解當地文化。
蓧麥喜寒涼、耐幹旱,在張家口地區種植曆史悠久。據悉,蓧麥最少有2500年曆史,其最早起源於(yu) 中國華北地區的高寒地區,後來逐漸成為(wei) 北部高寒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一籠蓧麵,從(cong) 收獲到端上餐桌,需要經曆‘三生三熟’。”據趙振龍介紹,“三生”分別為(wei) 收割脫粒,磨粒成麵,和麵成形;“三熟”則是磨蓧麵前要把去殼後的蓧麥炒熟,和麵時要用沸水把蓧麵潑熟,最後用籠屜把蓧麵蒸熟。
“與(yu) 傳(chuan) 統蓧麵製作相比,現在的蓧麵加入了各種顏色的蔬菜汁後,可以呈現不同的顏色,讓人更有食欲。”趙振龍說,蓧麵營養(yang) 成分豐(feng) 富,含有多種人體(ti) 需要的營養(yang) 元素,張家口民間常說的“口外三件寶”蓧麵、山藥、大皮襖,其中蓧麵就位居其首。
如今,蓧麵不再局限於(yu) 傳(chuan) 統製作方式,趙振龍和朋友們(men) 共同研發將蓧麵通過精加工、深加工,製作出了蓧麵方便麵、蓧麵啤酒、蓧麵白酒、蓧麵曲奇、蓧麵沙琪瑪等係列蓧麵美食產(chan) 品。
“借力北京冬奧會(hui) ,我們(men) 要把張家口的美食文化、蓧麵知識,更好地展現給世界和遊客,讓更多人了解張家口。”趙振龍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