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寧夏非遺傳承人:讓社火臉譜在傳承民俗文化中綻放新生命
(新春走基層)探訪寧夏非遺傳(chuan) 承人:讓社火臉譜在傳(chuan) 承民俗文化中綻放新生命
中新網寧夏隆德2月9日電 題:探訪寧夏非遺傳(chuan) 承人:讓社火臉譜在傳(chuan) 承民俗文化中綻放新生命
中新網記者於(yu) 晶
“畫臉一個(ge) 蛋,鼻子中間站,眼睛有神威,嘴巴有靈魂。”黑黃赤白間,一個(ge) 色彩濃烈、造型粗獷的臉譜已初現雛形。2月9日,記者走進有“中國社火文化之鄉(xiang) ”之稱的寧夏固原市隆德縣,探訪寧夏回族自治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社火臉譜項目傳(chuan) 承人蘇維童,感受中華民族傳(chuan) 統藝術之美。
社火臉譜是從(cong) 古代“假麵”“塗麵”發展而來的,堪稱中國最古老的臉譜。社火以傳(chuan) 統的“馬社火”“踩高蹺”“高台”等形式表演,沒有劇情、道白和唱詞,臉譜便成為(wei) 大家熟悉劇情人物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社火臉譜較穩定地保存著最原始的藝術形式,在表現人物容貌和性格方麵都十分具體(ti) 和細致。
隆德社火臉譜所繪形象數量繁多,從(cong) 上古傳(chuan) 說到明清小說,從(cong) 演義(yi) 虛構角色到真實的曆史人物,數量達200種以上。人物不同,角色有別,與(yu) 之相應的麵部刻畫也就多彩多姿,赤、橙、青、藍、白,活躍的線條,離奇的構圖、誇張的造型,具體(ti) 又抽象、直觀又神秘,充滿著戲劇的張力,散發著審美的魅力。
蘇維童告訴中新社記者,一個(ge) 社火臉譜往往需要經過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出型、做木板、畫臉譜、勾線、上色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馬虎不得。
社火臉譜多在露天表演,由於(yu) 日曬、汗漬、塵土汙染等易混合發灰,因而社火臉譜使用的顏料以傳(chuan) 統用色為(wei) 主,主要有鍋墨、猩紅、石黃、鉛粉、朱砂、寶蘭(lan) 等自然生成的礦物粉劑顏料。顏料要用蜂蜜、蛋清、冰糖水進行調製,效果更好。在蘇維童的社火臉譜世界中,臉譜色彩主要用紅、白、黑、黃、藍、綠、粉、青、金等顏色。
蘇維童創作的社火臉譜,是在尊重曆史傳(chuan) 統事實的基礎上,將人物通過民間藝術再現。在勾勒出人物的眉、眼、口、鼻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畫出符合特定人物身份、性格等方麵的特殊標誌,如膚色、疤、痣、皺紋、武器,以及姓氏等內(nei) 容。
30多年來,蘇維童整理並創作的社火臉譜超過300幅。為(wei) 了讓人們(men) 係統了解並認識社火臉譜,他專(zhuan) 門研究了社火臉譜形成的曆史淵源,總結前人的經驗,在裝扮、塗料、分類等方麵進行專(zhuan) 門整理。
在蘇維童的印象中,至少有20多個(ge) 春節,他都忙碌於(yu) 正月的社火表演中,給演員們(men) “打花臉”。隨著時代的發展,社火臉譜曾一度被人們(men) 所淡忘,蘇維童說,一直以來,隆德社火臉譜都屬於(yu) “深藏在巷子裏的民間藝術”,因此他一直在為(wei) 這項技藝的推廣和傳(chuan) 承奔走著。
為(wei) 了能更好地吸引民眾(zhong) ,也為(wei) 了將這門技藝傳(chuan) 承下去,蘇維童吸取祖輩的社火臉譜精髓,揉進現代製作元素。他製作的社火臉譜既有祖風遺韻,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其技法獨特,造型別致,取材廣泛,有著濃鬱的寧夏文化內(nei) 涵。
“想要把這門傳(chuan) 統手藝發揚光大就得打破傳(chuan) 承的禁錮,在繼承傳(chuan) 統的同時不斷地創新,隻有獲得更多人的喜愛,才能更好的傳(chuan) 承。”蘇維童說。如今人們(men) 越來越關(guan) 注傳(chuan) 統文化,非遺傳(chuan) 承也越來越被重視,未來隆德社火臉譜一定會(hui) 發展的越來越好。
鑼鼓敲起來,獅子舞起來,高蹺踩起來,社火耍起來……當天在隆德縣,村民們(men) 臉上塗滿濃重的油彩,身穿裝扮角色的戲裝,在喧天的鑼鼓聲中上演了一場民俗文化的狂歡盛宴。(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