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劇“出圈”人周虹:“蝦油味”勾連四海鄉愁
中新網福州2月12日電 (記者 林春茵)“這幾年,我們(men) 一直努力推動閩劇‘出圈’,把閩劇IP人物搬上‘最亮舞台’。”說起閩劇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獲得者、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周虹深有感觸,“閩劇的‘蝦油味’是海內(nei) 外鄉(xiang) 親(qin) 最感到親(qin) 切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閩劇又稱福州戲,起源於(yu) 明末,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和念白的戲曲劇種,海內(nei) 外戲迷票友眾(zhong) 多。
今年春節期間,在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下,福建省實驗閩劇院“虎年福見,好戲連台”,不僅(jin) 承辦"迎新春慶佳節”之“街藝福見·閩韻流芳”,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水榭戲台、光祿吟台及冶山公園各處展演閩劇折子戲、戲歌,還在線表演,以古老唱腔向海內(nei) 外鄉(xiang) 親(qin) 賀新春。
正月初五,在央視戲曲頻道《一鳴驚人》欄目播出的“年度之夜”晚會(hui) 中,周虹出演閩劇折子戲《雙嬌公主》,向海內(nei) 外戲迷朋友拜年。這是閩劇8年間第12次在央視舞台上秀出閩都風韻了。
2011年,周虹自恩師、閩劇大家林瑛手上接棒擔綱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當家人始,就琢磨著如何令閩劇“出圈”。
周虹告訴中新社記者,閩劇在福州語係地區非常盛行,海外鄉(xiang) 親(qin) 回國省親(qin) 往往邀請閩劇班子在家鄉(xiang) 上演連台好戲。“希望能站上央視春節、元宵、國慶等晚會(hui) 的舞台,舞台更大,更多的人能看得到。”
精心打磨的《貽順哥羊年說親(qin) 》登上了2015年央視春節戲曲晚會(hui) 。福州人熟悉的“貽順哥”以穿著長袍馬褂、手提油紙傘(san) 的經典形象亮相,71歲的老戲骨朱善根精明的小生意人“算盤打得十四檻”,卻可惜單身哥未娶妻,“年終歲暮忙碌難堪”,風趣詼諧開口就惹人笑。
“貽順哥是最有‘蝦油味’的地道福州人,最親(qin) 切也最代表‘鄉(xiang) 愁’。”周虹笑說,這是閩劇首度通過央視熒屏向海內(nei) 外拜年,貽順哥和14位閩劇演員搭戲,大跳“甩辮子舞”,讓三分鍾的表演更為(wei) 幽默。
此後,閩劇連年登上央視重要的戲曲晚會(hui) 舞台。閩劇戲歌《七溜八溜溜十五》《元夕鬧坊巷》雜糅福州地域俚語和習(xi) 俗,熱鬧喜慶的“地瓜味”中,又見活潑潑的福州古厝人家日常。
近年來,閩劇在央視的亮相越來越注重本體(ti) ,收放自如。除了《雙嬌公主》外,被業(ye) 界視為(wei) 最具有儒林戲風格的閩劇《雙蝶扇》,也在全國戲曲節最高舞台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hui) 中展演了選段“憶雙蝶”。
在《雙蝶扇》劇中,周虹飾演主角林夢卿,表演既有端莊自持的閨門旦行當之風,又有人物頗有主見的角色特點,層次豐(feng) 富細膩。憑借該劇,她摘取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還傾(qing) 力傳(chuan) 戲新人,已帶出12位“林夢卿”。
2021年,福建省實驗閩劇院推出了“閩劇幾代人演了半個(ge) 多世紀”的新版閩劇《荔枝換絳桃》,打破院團門檻,大膽啟用一批“90後”“00後”青年演員形成多套演出陣容,以青春氣息演繹古老的愛情故事,成為(wei) 戲曲改革返本開新的典型。
“閩劇要老戲新生,薪火相傳(chuan) 。”從(cong) 藝30多年的周虹,在閩劇舞台上塑造過30多個(ge) 鮮活藝術形象。她希望激發青年戲曲演員的才能,讓眾(zhong) 多閩劇小花盛開,“用‘蝦油味’勾連海內(nei) 外鄉(xiang) 親(qin) 的鄉(xiang) 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