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遺傳承人將實施動態管理 取消終身製
中新網北京2月13日電 (記者 劉文曦 李純)北京今年將對非遺傳(chuan) 承人實施動態管理,傳(chuan) 承人不再是終身製,進一步增強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的依法履職意識。同時,繼續推動優(you) 秀曲本創作、打造演出節目精品,擦亮北京文旅金名片。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斌在13日舉(ju) 行的北京曆史文化保護專(zhuan) 場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
劉斌介紹稱,2022年北京市的非遺保護工作將以傳(chuan) 承、傳(chuan) 播為(wei) 核心,即將出台《北京市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管理辦法》,進一步增強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的依法履職意識,對非遺傳(chuan) 承人實施動態管理,傳(chuan) 承人不再是終身製。
目前,全市共有92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242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北京市積極建立和完善非遺傳(chuan) 承人保護等製度建設,持續向全市非遺傳(chuan) 承人發放傳(chuan) 習(xi) 補助,保障傳(chuan) 承人的基本傳(chuan) 習(xi) 活動,加強名家師承、青年傳(chuan) 承、娃娃繼承的傳(chuan) 承機製建設,探索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團體(ti) 的認定製度,加強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管理,完善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退出機製。
北京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豐(feng) 厚的曆史傳(chuan) 統積澱了大量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京劇等12個(ge) 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同時,還有景泰藍製作技藝等144個(ge)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北京曲劇等303個(ge) 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北京的非遺代表性項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以相聲、北京評書(shu) 為(wei) 代表的北京曲藝是北京文旅的一張金名片。今年,北京市將落實《北京市曲藝傳(chuan) 承發展實施計劃》,推動優(you) 秀曲本創作、打造演出節目精品,鼓勵建設北京曲藝演出專(zhuan) 門陣地。
今年北京市還將舉(ju) 辦三項非遺展示活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舉(ju) 辦首屆“北京國際非遺周”,包括開幕式展演、非遺講堂、非遺保護論壇等係列活動;“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非遺展示傳(chuan) 播活動,展示北京近年來非遺保護取得的豐(feng) 碩成果;“北京非遺老字號購物節”,繼續聯合電商平台、直播平台,線上線下聯動,助力非遺產(chan) 品實現生產(chan) 與(yu) 消費的良性循環,激發老字號非遺傳(chuan) 承發展新活力。
劉斌表示,為(wei) 提升北京市非遺保護和傳(chuan) 承的水平,積極鼓勵社會(hui) 參與(yu) 。發揮首都高校的學術資源優(you) 勢,委托清華大學、中央美院等院校,幫助培訓全國和京津冀非遺傳(chuan) 承人1140人;推動非遺保護與(yu) 旅遊雙向賦能,組織旅遊企業(ye) 、旅遊院校共同設計“北京中軸線非遺之旅”,並成功入選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推動非遺融入當代生活,設計推出全國首套北京非遺主題係列銀行卡,其中由京劇砌末虎頭盾為(wei) 原型的銀行卡,在虎年受到年輕人熱烈追捧,充分展示了社會(hui) 參與(yu) 的能量和傳(chuan) 統文化的永久魅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