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直都在”,讓百姓安心更暖心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光明日報通訊員汪俊傑
“這頓年夜飯,舒心!醫院想著咱呢。”吃口熱騰騰的水餃,看著視頻裏遠方家人的笑臉,身穿病號服的老韓,漸漸覺出了年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住院的老韓趕著春節出院回老家的計劃落空了。原本有些失落,但隨著醫院送來的“新春大禮包”一層層打開,老韓的心,變暖了。
怎樣在“織牢疫情防控網”與(yu) “守護好萬(wan) 家燈火”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考驗著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水平。鄭州市努力探尋城市善治之道,在“精準”上持續下功夫,讓服務有力度,城市有溫度。
就地過年,年味不減
老韓名叫韓建國,今年48歲,是河南省湯陰縣農(nong) 民,6年前得了擴張型心肌病。這次專(zhuan) 程來做心髒移植,手術很成功,恢複得也好,眼瞅著就能出院了。沒承想,快近年根兒(er) 時,疫情卻把他留住了。
除夕。病房從(cong) 裏到外都貼上了“福”字、窗花,紅彤彤的很是喜慶。
聽見敲門聲,正貼窗花的老韓快步走去開門,心裏不禁嘀咕:“大過年的,誰還來查房?”
門開了,是醫院院長魏豔和醫護人員。
“這兩(liang) 天感覺咋樣?”魏豔腳還在門外,話已先到了。
“好得很!你看,我飯量也變大了。”老韓“瀟灑”地抬著胳膊轉了一圈。
心髒移植中心主任楊斌笑了:“那就好啊!來,我們(men) 陪你一起過除夕!”一邊說著,他一邊拿出鼓鼓囊囊一包“年禮”遞給老韓:臂式電子血壓計、體(ti) 脂秤、便攜式分藥盒、心髒康複指導視頻……當然,少不了噴香的餃子和火紅的中國結。
“這餡兒(er) 口味兒(er) 好!”老韓欣喜地吃下一個(ge) 餃子,一個(ge) 勁兒(er) 地誇。接著,又擼起袖管,戴上血壓計。“低壓78、高壓110……”聽著自動語音播報,他臉上最後一絲(si) 愁容消散了。
更讓老韓意外的是,醫護人員還帶來了家人的新春祝福視頻。“記得吃頓餃子啊!一家人好好的,咱老百姓就圖個(ge) 平平安安。”家人的牽掛之情,隔著視頻也能感受到。
原來,為(wei) 了讓像老韓一樣不能回家團聚的患者過個(ge) 舒心年,醫院發起了“點亮微心願,異鄉(xiang) 過年也溫暖”活動——“除夕夜,讓每個(ge) 患者都不孤單”。
“過完年再回!先在城裏開個(ge) 小賣部,多陪陪家人。女兒(er) 大學畢業(ye) 上了班,一切都會(hui) 越來越好的!”看著醫護人員們(men) 的笑臉,老韓心裏漸漸豁亮了。
夜空燦爛,萬(wan) 家燈火明。彌漫在醫院的這股暖意,也籠罩著整個(ge) 鄭州。
麵對反複起伏的疫情,一頭是嚴(yan) 密防控,一頭是萬(wan) 家團圓,哪個(ge) 都不能輕視。為(wei) 此,鄭州提倡“就地過年,非必要不返鄉(xiang) ”。
“就地過年”怎麽(me) 過?鄭州直麵群眾(zhong) 現實關(guan) 切,用心用情做好各項保障。
“大到春節的市場供應、交通出行、商業(ye) 娛樂(le) ,小到一日三餐、衣食住行,都要提供更多備選、替代方案,鼓勵各單位結合實際,采取發放過年大禮包、安排文化娛樂(le) 活動等形式,做到就地過年,暖在身邊。”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shu) 記安偉(wei) 說。
有速度,更有精度和溫度
1月7日,鄭州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6小時、6398個(ge) 核酸檢測點、近1260萬(wan) 人……平均每小時210萬(wan) 人,每分鍾3.5萬(wan) 人,每秒鍾583人。爭(zheng) 分奪秒的速度,每快一秒,便多一份安心!
在“鄭州速度”的背後,是“城市溫度”。麵對病患需求,鄭州醫護人員堅定回應:“一直都在”!聽者無不暖心,瞬間“破防”。
1月10日12點多,正在核酸檢測點執勤的隴海社區副主任楊景紅手機響了。
“家有孕婦,身體(ti) 不適,急需轉診……”電話那頭傳(chuan) 來焦急的聲音:鄭州管控區內(nei) 的待產(chan) 孕婦劉女士突發異常,緊急求援。
“時間就是生命!”接到這個(ge) 編號為(wei) 3261的求助電子交辦單後,“鄭在抗疫·應急求助平台”立即安排社控部對接急救車輛和醫院,開辟孕婦產(chan) 檢和生產(chan) 的“綠色通道”!
“救護車進來了!”“病區做好接收病人準備!”醫護人員身著防護服,一切就緒。
“路上隻用了15分鍾,到醫院前,已經把各種手續都辦好了。”劉女士的家屬感激不已。
為(wei) 確保封控區居民吃穿不愁、生活無憂,鄭州市提供精準保供服務,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對所有來電詳細了解,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電話一打,米麵到家。”二七區市民王榮說,上午10點之前聯係,當天就可以送到家,“價(jia) 格還是市場價(jia) ”。
24小時全天候響應的“鄭在抗疫·應急求助平台”,讓群眾(zhong) 焦心的“找誰辦”“怎麽(me) 辦”,變成了有呼必有應的“別擔心”“正在辦”。“服務更走心,群眾(zhong) 才會(hui) 更暖心。”鄭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呂挺琳說。
開學開課、複工複產(chan) ,目前,鄭州市持續嚴(yan) 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同時開始全麵恢複生產(chan) 生活秩序。
疫情的陰霾正在消散,春天悄然走來。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4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