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楊啟亮:建功國防設施智能化

發布時間:2022-02-16 11:1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知識·軍(jun) 旅·人生】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光明日報通訊員 施傑 黎煒

  不久前,陸軍(jun) 工程大學國防工程學院某教研室主任、教授楊啟亮,榮獲某國家級青年實用工程獎。該獎項主要獎勵在航天、信息、生物醫藥等工程技術科研和生產(chan) 一線上作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人員。

  獲獎固然可喜,但對於(yu) 長期從(cong) 事戰場設施智能化領域研究的楊啟亮來說,令他更高興(xing) 的是,其團隊開發的群智能建築App仿真平台正式投入運行,該仿真平台讓工程智能化控製軟件測試時間由7天以上縮短到24小時以內(nei) 。

  “科研不能停留在紙麵上。”楊啟亮十分注重結合實際項目,推進戰場設施智能化的研究。

  某工程智能化建設項目具有工程浩大、係統複雜等特點,該項目在國內(nei) 沒有先例可循,且涉及對上千台特殊裝備和保障工藝的測控和管理,其軟件平台研製難度很大。那年,楊啟亮被確定為(wei) 該項目的軟件總負責人。

  工程現場為(wei) 溫度40℃以上、濕度高於(yu) 90%的洞庫,在這樣的環境中作業(ye) 就像是在“蒸桑拿”,更何況還要麵對數目巨大的工藝係統和精密設備開展工作。一天下來,被汗水反複浸透的衣服上,掛滿了白白的鹽漬。

  “再困難也要頂著壓力上,工程決(jue) 不能延期!”作為(wei) 該項目的軟件總負責人,楊啟亮從(cong) 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下一個(ge) 規矩:每次作業(ye) 必須第一個(ge) 到,最後一個(ge) 走。功夫不負有心人,艱辛與(yu) 挑戰,最終轉化成一項項沉甸甸的科技創新成果。該型智能化軟件係統如期通過竣工驗收,取得了重大自主創新成果。2007年,楊啟亮圍繞該項目展開的研究成果獲評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戰場設施要想智能化,根本還在於(yu) 人才的培養(yang) 。”作為(wei) 教研室主任,楊啟亮特別關(guan) 注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培養(yang) 。他和團隊經過一番努力,最終開設了國防工程及其智能化學科專(zhuan) 業(ye) 。

  楊啟亮對新成立的國防工程及其智能化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格外用心,牽頭製定了專(zhuan) 業(ye) 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yang) 方案。每年的新生入學專(zhuan) 業(ye) 教育,楊啟亮都會(hui) 認真準備課件,向新生介紹專(zhuan) 業(ye) 內(nei) 涵和職業(ye) 發展等內(nei) 容,引領學員盡早樹立專(zhuan) 業(ye) 誌向。如今,國防工程及其智能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第一批本科生已順利畢業(ye) ,奔赴各自戰位。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6日 12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