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地級市辦學的高校,為何想搬到省會城市

發布時間:2022-02-22 10:58: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熊丙奇

  據媒體(ti) 報道,近日,河南大學發布變更登記公告顯示,河南大學注冊(ce) 地由河南省開封市順河區明倫(lun) 街85號,正式變更為(wei)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dong) 新區明理路北段379號。對此,河南大學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隻是注冊(ce) 地變更,可能會(hui) 變成駐鄭高校,其他後續的發展還不清楚。“如果有新變化,學校肯定會(hui) 第一時間對外公布的。”

  無獨有偶,最近,安徽師範大學合肥校區校園總體(ti) 規劃修編服務已正式啟動采購。根據規劃,擬建設一個(ge) 高等研究院、四個(ge) 學院,學生規模8000餘(yu) 人。這意味著安徽師範大學落戶合肥。

  注冊(ce) 地在地級市的高校,想搬到省會(hui) 城市辦學,這並非個(ge) 別學校的想法,而成為(wei) 當下的一種趨勢,值得引起注意。

  這一趨勢與(yu) 推進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不符,會(hui) 導致高等教育資源向省會(hui) 城市集中。學校注冊(ce) 地更改後,即便在地級市還有校區,但辦學重心轉移,對地級市高等教育發展、社會(hui) 經濟發展都會(hui) 帶來一定的負麵影響。近年來,我國一些省份為(wei) 推進高等教育發展,提出本科院校地級市全覆蓋,每個(ge) 縣都舉(ju) 辦高職院校。其意圖就是通過建設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發揮高校培養(yang) 人才、開展科技研究、服務區域發展帶動地方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作用。

  但除了經濟發達地區的地級市能吸引並留住本科院校之外,不少辦在地級市的本科院校,都有到省會(hui) 城市辦學的規劃。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是因為(wei) 在地級市辦學,高校獲得的支持與(yu) 資源有限。總體(ti) 看來,我國公辦高校辦學都高度依賴財政撥款,到省會(hui) 城市辦學,高校也就擁有獲得省級政府資源的便利。

  其次,近年來,中西部省份的地級市人才有向省會(hui) 城市流動的趨勢,在地級市辦學的高校,由於(yu) 缺乏區位優(you) 勢,要吸引並留住人才就更難。從(cong) 招生和師資建設出發,到省會(hui) 城市辦學,被學校認為(wei) 是“大勢所趨”。其基本路徑是,先到省會(hui) 城市設立校區,隨後把注冊(ce) 地改到省會(hui) 城市,再把省會(hui) 城市的校區,設立為(wei) 主校區,並調整原地級市校區的功能。

  這折射出高等教育發展與(yu) 高校辦學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麵,市縣政府缺乏支持高校建設的長遠眼光,希望從(cong) 支持高校辦學中快速獲得回報,這種想法過於(yu) 短視與(yu) 功利。地市級政府應當從(cong) 地區和城市的長遠發展來規劃高校教育發展,尤其是尊重高校的辦學自主權,為(wei) 高校的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另一方麵,我國高校要拓寬辦學資源渠道。在美國,有些一流大學辦在鎮上,但學校並不缺乏辦學經費,原因就在於(yu) 學校設有健全的全球募款體(ti) 係,並不依賴財政撥款以及學費收入。而我國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經費,主要源於(yu) 財政撥款以及學生學費,在生均撥款比較低的情況下,學校就采取擴招方式增加辦學收入,有的地方本科院校一年的招生規模就上萬(wan) 人。為(wei) 了擴大招生規模,學校就增設校區,並把校區建在能吸引學生的省會(hui) 城市。

  我國“十四五”高等教育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是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ti) 係,要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ti) 係,就需要學校聚焦建設。為(wei) 此,必須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學校的模式,包括推進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建立現代大學製度。其中,建立現代大學製度,對於(yu) 學校堅持辦學定位,根據外部環境和本校的辦學條件,確定科學的學校發展戰略,極為(wei) 重要。如學校搬遷,或許從(cong) 短期看,可以讓學校獲得某種“好處”,但這是否有利於(yu) 大學文化傳(chuan) 承、辦出大學的特色和高水平,更需要從(cong) 長計議,廣泛聽取師生意見,進行科學的規劃。(熊丙奇)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