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努力實現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2-02-24 16:46: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執筆:林智欽)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ti) 現。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決(jue) 議》提出:“實現創新成為(wei) 第一動力、協調成為(wei) 內(nei) 生特點、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開放成為(wei) 必由之路、共享成為(wei) 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實現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的發展,必須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

  推動能源革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實現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的發展,必須加快推進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ti) 製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事業(ye) 發展成就顯著,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持續下降,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顯著提升,能源轉型穩步推進,能效不斷提高。當前,我國能源生產(chan) 消費日趨綠色,能源供應保障更加有力,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創新驅動後勁更足,惠民利民措施更實。同時也應清醒認識到,作為(wei) 發展中國家,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能源結構以煤為(wei) 主,能源供應、結構格局、環境影響和管理體(ti) 製等方麵還有一些短板和弱項。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雙贏,必須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ti) 係,深入推動能源革命,立足我國能源稟賦以煤為(wei) 主的基本國情,深入研究我國現階段在以煤為(wei) 主的能源結構下如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中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

  推進綠色轉型。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jia) 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為(wei) 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我們(men)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力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製,健全黨(dang) 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ye) 主體(ti) 、社會(hui) 組織和公眾(zhong) 參與(yu) 的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構建一體(ti) 謀劃、一體(ti) 部署、一體(ti) 推進、一體(ti) 考核的製度機製。同時推動全民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開展全民綠色行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識。持續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實現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的發展,要繼續在全社會(hui) 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養(yang) 生態道德和行為(wei) 習(xi) 慣,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廣泛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chan) 方式綠色轉型,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全民自覺行動。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guan) ,以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為(wei) 重點,引導綠色消費,推廣綠色產(chan) 品,全麵推進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快速壯大,積極推進統一的綠色產(chan) 品認證與(yu) 標識體(ti) 係建設,增加綠色產(chan) 品供給,積極培育綠色市場,為(wei) 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加強國際合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加強綠色國際合作,共享綠色發展成果。”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人類麵臨(lin) 的全球性問題,靠任何一國單打獨鬥都無法解決(jue) ,必須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意識,堅持同舟共濟,開展全球行動、全球應對、全球合作,在綠色轉型過程中構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作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我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yi) ,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ti) 係,引領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實施,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實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推動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作出力爭(zheng)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yan) 承諾。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先後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這些都體(ti) 現了中國作為(wei) 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實現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綠色國際合作,推動共享綠色技術,製定完善國際規則,積極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積極參與(yu) 全球環境治理,為(wei) 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chan) 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製,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全球可持續發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