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國一體”中傳承紅色家風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焦佩鋒(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馬哲教研室主任、教授)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序言部分有個(ge) 鮮明亮點,即黨(dang) 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都對應著一種無比珍貴的精神狀態。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帶領中國人民開創民族複興(xing) 之路的過程中,激活並強化了中華民族堅毅而磅礴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品格彰顯於(yu) 實現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主題之中,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和時代化的實現。我們(men) 說,馬克思主義(yi) 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看家本領”,這個(ge) “家”實際上指向的是政治國家和人倫(lun) 之家、黨(dang) 的立場和人民立場、黨(dang) 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統一體(ti) ,體(ti) 現的是傳(chuan) 統中國“家國一體(ti) 、家國一理”的家國同構原則,這也成為(wei) 我們(men) 理解共產(chan) 黨(dang) 人家風家教故事的價(jia) 值尺度。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家庭所發揮的社會(hui) 功能都不可替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進入新時代,麵對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新藍圖,我們(men) 依然要傳(chuan) 承家國同構、家國一體(ti) 的家國情懷,讓家庭成為(wei) 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重要基點,讓家教成為(wei) 溫潤心靈、培育品德、滋長真情的有效手段,讓家風成為(wei) 端正個(ge) 人作風、滋養(yang) 社會(hui) 風氣的清澈源泉。新時代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一方麵,要深知“家和萬(wan) 事興(xing) ”的樸素道理,陪伴家人、教育子女,將自己視作傳(chuan) 承家庭美德的第一責任人,將家庭建設成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和順美滿、共享天倫(lun) 的溫馨港灣;另一方麵,要時刻牢記“積善之家必有餘(yu) 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yu) 殃”的古訓,堅持廉潔修身與(yu) 廉潔齊家一起抓,過好親(qin) 情關(guan) ,把牢人情關(guan) ,防止“枕邊風”“身邊人”成為(wei) 貪腐的導火索,真正做到不謀私利、不搞特權,讓家庭成為(wei) 升華家國情懷、弘揚嘉行美德的重要源頭。
在“一線講述”的故事中,我們(men) 感受到了這種力量的偉(wei) 大:生物學家童第周後人在科研路上賡續滴水穿石的精神;老戰士孫緒海堅定“永遠跟黨(dang) 走”的信念,將優(you) 良傳(chuan) 統傳(chuan) 下去;浙江大陳島墾荒後代不忘拓荒精神,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揮灑青春和汗水;珠峰攀登者侯生福將冰鎬當作傳(chuan) 家寶,以此激勵後輩,繼續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所有這些,都是家風促進黨(dang) 風、黨(dang) 風帶動社風的生動寫(xie) 照。
今天,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牢記家國一體(ti) 的文化傳(chuan) 統,將這一傳(chuan) 統提升到文化自信的高度、擴充為(wei) 胸懷天下的格局,並將其作為(wei) 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一個(ge) 重要方麵,作為(wei) 為(wei) 世界謀大同、為(wei) 人類謀和平的一個(ge) 價(jia) 值原則。如此看,這才是最堅實、最有力、最深遠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價(jia) 值。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陳之殷、丁一鳴、劉豔傑、張哲浩、陸健、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於(yu) 北辰、吳金權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5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