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共享發展新機遇 共創灣區大未來

發布時間:2022-03-01 15: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大灣觀察】

  港澳代表委員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共享發展新機遇 共創灣區大未來

  嘉賓

  吳秋北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hui) 議員、香港工會(hui) 聯合會(hui) 會(hui) 長

  葉建明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

  黎世祺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中華教育會(hui) 副會(hui) 長、鏡平學校校長

  主持人

  光明日報記者 王金虎 龔亮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利於(yu) 深化內(nei) 地和港澳交流合作,有利於(yu) 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逐步進入融合發展新階段,朝著建成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加速邁進。

  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在即,我們(men) 邀請了三位港澳地區的代表委員圍繞港澳融入大灣區建設、培育港澳青少年愛國情、灣區城市守望相助援港抗疫等主題展開討論、建言獻策。

  1.抓住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記者:積極參與(yu)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必由之路。關(guan) 於(yu) 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內(nei) 地與(yu) 港澳互利合作等,您有哪些調研成果或建議?

  吳秋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一個(ge) 重要項目,在實現我國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過程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早前,我們(men)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專(zhuan) 門成立了調研組,深入大灣區的各個(ge) 城市進行實地考察調研。我們(men) 發現灣區內(nei) 城市之間的產(chan) 業(ye) 合作簡直是最佳組合,即使是各自的優(you) 勢,也能相互促進、提升。灣區正在打造世界上最先進的產(chan) 業(ye) 鏈條。

  大灣區建設對於(yu) 香港來說,無疑是重大機遇。地理上的天然優(you) 勢,再加上國家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大灣區的前景非常好。希望香港能夠更多地對內(nei) 地開放,尤其在思想觀念上,要發揮好“一國兩(liang) 製”優(you) 勢,抓住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葉建明: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大灣區建設為(wei) 香港充分發揮各項優(you) 勢,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專(zhuan) 業(ye) 人才、市場化與(yu) 法治化、高校教育與(yu) 科研、對外開放前沿等,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但是我們(men) 在調研中發現,如何進一步推進內(nei) 地與(yu) 港澳互利合作,最關(guan) 鍵的還是人的思想觀念問題。港人需要更深刻地認識到,國家在香港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作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的必由之路和重大機遇;香港的青少年需要進一步增加對國家的認同,樹立起正確的國家觀念,認識到大灣區建設給香港青年發展帶來了更多機會(hui) 。隨著港人思想認識的提升,相信製約進一步交流合作的體(ti) 製機製等障礙也將得到消除。

  黎世祺:粵港澳大灣區是港澳與(yu) 內(nei) 地互利合作的最前沿,是新時代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著力點。大灣區建設是港澳兩(liang) 個(ge) 特區不可錯失的發展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大量人才,需要發展教育以提供人才支撐,我們(men) 要抓住機遇,對教育提前布局。

  澳門教育部門早就通過與(yu) 內(nei) 地教育部門共同撰寫(xie) 教材等方式,進一步促進基礎教育合作。但澳門現在的人才培養(yang) 工作與(yu)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仍有很大差距,澳門正大力研究如何進一步抓住灣區發展機遇提升人才培養(yang) 質量。

  2.擦亮大灣區建設的愛國底色

  記者: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已成為(wei) 一種核心價(jia) 值,映照粵港澳大灣區,愛國主義(yi) 也成為(wei) 加快大灣區建設的價(jia) 值內(nei) 涵。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愛國主義(yi) 教育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對於(yu) 進一步加強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yi) 教育,您有哪些建議?

  吳秋北:愛國是一種高尚的情操,給人以奮進的力量,我們(men) 有責任通過教育,賦予年輕人這種精神上的力量。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yi) 教育,還能讓青年一代思想更飽滿,看問題的視野更高遠。香港有很多優(you) 秀的愛國愛港青年,有誌於(yu) 建設香港、服務國家,他們(men) 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生力軍(jun) 。

  借地緣相近之便,深港兩(liang) 地的中小學紛紛結為(wei) 姊妹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圖為(wei) 2017年深圳市南頭小學的學生與(yu) 到訪的香港農(nong) 圃道官立小學的筆友進行交流。南頭小學供圖

  香港工會(hui) 聯合會(hui) 是傳(chuan) 統愛國愛港團體(ti) ,我們(men) 提出推動大灣區為(wei) “共同家園”,促進中華曆史文化傳(chuan) 承發揚及民眾(zhong) 交流;在香港開展國民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作為(wei) 立法會(hui) 議員,我在立法會(hui) 也提出成立推動國民及國安教育小組委員會(hui) 等。我認為(wei) ,這些都是培育青少年愛國情、傳(chuan) 遞愛國思想的有益行動。

  葉建明:我去年撰寫(xie) 的一份關(guan) 於(yu) 香港青年工作的提案,得到有關(guan) 部門高度關(guan) 注。我的建議包括善用內(nei) 地與(yu) 香港密不可分的曆史,端正人們(men) 對香港和國家關(guan) 係的正確認知;優(you) 化香港青少年赴內(nei) 地活動的方式與(yu) 內(nei) 容,認識國家不能隻做參觀者更要做參與(yu) 者,各地政府要予以支持,共同參與(yu) “一國兩(liang) 製”下香港青少年人心回歸工作;推動同鄉(xiang) 社團將工作重心轉向港籍同鄉(xiang) 青少年,根據青少年特點搭建數字社交平台,使之成為(wei) 凝聚青少年、幫助他們(men) 增進國家認同的渠道。

  我在擔任香港泉州社團聯會(hui) 會(hui) 長期間,設立青少年教育基金,從(cong) 財務方麵支持社團青年開展各項活動,並親(qin) 自參加鄉(xiang) 會(hui) 青年活動,聆聽青年人的想法。培養(yang) 香港青少年的家國情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必須隻爭(zheng) 朝夕。這是百年樹人的工程,需要各方下大力氣,取得實效。

  黎世祺:培養(yang) 具備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優(you) 良身心素質的綜合型愛國人才,是國家和港澳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建議,特區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切實承擔為(wei) 國家、特區培養(yang) 人才的責任,為(wei) 青少年的成長成才創造一個(ge) 良好社會(hui) 環境;協助搭建更多的青少年交流平台,建立起愛國主義(yi) 教育有關(guan) 機構統籌協調的長效機製;協助港澳特區修訂愛國主義(yi) 教材;持續優(you) 化做好港澳高中畢業(ye) 生回內(nei) 地升讀大學的工作;創設增加大灣區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學生的各類比賽,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和比賽,讓港澳青少年增加對國家的認知和了解。

  3.灣區城市守望相助援港抗疫

  記者:香港新一輪疫情來勢洶洶。根據特區政府提出的具體(ti) 需求,中央出台係列援港抗疫措施,各省市也積極伸出援手,尤其是廣州、深圳等灣區城市迅速行動,投入援港抗疫工作。對此,您怎麽(me) 看?

  吳秋北:祖國始終是香港強大的後盾,香港市民接收到的信號就是信心和振奮。內(nei) 地的檢測車進入香港後,隨即進入需要圍封檢測的社區開始工作,有完成檢測的市民在網上給我留言,表達對內(nei) 地援助的感動和感激。他們(men) 覺得檢測車一站式服務、4小時出結果,太及時、太給力了。

  葉建明:國家對香港的關(guan) 愛從(cong) 來毫無保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我們(men)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也是我們(men) 長期以來戰勝一切困難的底氣。灣區城市因地緣相近,支援速度最快、覆蓋麵最廣泛。去年12月,東(dong) 莞暴發疫情需要援助,深圳一家醫院從(cong) 接獲救援通知到組織力量奔赴東(dong) 莞進入醫院開始工作,僅(jin) 用了兩(liang) 個(ge) 小時。此次香港疫情暴發,在中央和各省市支持下,修建方艙醫院、支援醫療物資、保障油鹽米菜供應等,無不為(wei) 香港疫情防控提供堅實保障。當下,香港正采取更有力、更科學的防疫舉(ju) 措,全力以赴齊心抗疫。

  黎世祺:中央力挺香港抗疫,極大鼓舞了港人,廣大市民倍感溫暖。在危難麵前,香港絕不是“孤軍(jun) 作戰”,香港背後有強大的祖國。這也再一次印證了祖國始終是港澳最堅強有力的後盾。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1日 07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