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2021年度甘肅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陸續啟動

發布時間:2022-03-02 17:20:00來源: 每日甘肅網新聞

  原標題:留住非遺文化傳(chuan) 承人的“花樣年華”

  2021年度甘肅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記錄工作陸續啟動

  每日甘肅網3月2日訊 據蘭(lan) 州晚報報道甘肅有著豐(feng) 富多彩且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在非遺傳(chuan) 承人獨一無二的演繹中,中華民族深邃的文化內(nei) 涵和民族精神得以延續。近日,隨著2021年度甘肅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記錄工作陸續啟動,華亭曲子戲、秦腔、拉卜楞寺佛殿音樂(le) 道得爾等10個(ge)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拍攝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新時代背景下,在高標準高品質的專(zhuan) 業(ye) 搶救措施下,非遺文化和非遺傳(chuan) 承人的“花樣年華”被深度再現,傳(chuan) 承。

  非遺文化保護與(yu) 時間“拚速度”

  201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全麵啟動,資料收集與(yu) 影像記錄並舉(ju) ,對傳(chuan) 承人進行口述史、實踐、教學的全方位記錄,對已有文獻進行收集,建立傳(chuan) 承人專(zhuan) 題資源庫,並將記錄成果製作成紀錄片,進行公共傳(chuan) 播。

  這是交給非遺傳(chuan) 承人的一項無法拖延的“作業(ye) ”,也是考驗非遺傳(chuan) 承人與(yu) 非遺保護“拚速度”的“搶救工程”。

  “第一批名錄都是高齡的傳(chuan) 承人,如河西寶卷的傳(chuan) 承人喬(qiao) 玉安身體(ti) 狀況並不樂(le) 觀、慶陽香包的傳(chuan) 承人賀梅英已83歲高齡、武都高山戲的傳(chuan) 承人尹維新疾病纏身。馬金山曾經是花兒(er) 會(hui) 上的明星,可是等工作人員前去拍攝時,他已經不能唱花兒(er) 了。”

  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副研究館員封塵是最早介入該項目的執行者,在展開非遺文化傳(chuan) 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初期,就感到了這項工作的急迫性——時間不等人!

  於(yu) 是,一場與(yu) 時間賽跑的工作爭(zheng) 分奪秒地展開。

  於(yu) 是,參與(yu) 記錄工作的工作人員攝像機中出現了令人動容的一幕——為(wei) 了完美呈現非遺文化,河西寶卷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喬(qiao) 玉安即便久臥病榻依然衣著隆重堅持錄製,“念卷之人坐端正,聽卷之人要用心;用心聽卷才有功,善惡分明聽分明……”氣息微弱之時,攝製人員不忍繼續,但老人一邊輸營養(yang) 液一邊吸氧,一定要自己演唱:“有些曲調徒弟們(men) 還不會(hui) 唱,我得撐著唱出來,留下來。”

  4個(ge) 月後,喬(qiao) 玉安與(yu) 世長辭,導演謝軍(jun) 衛趕到靈前播放了喬(qiao) 玉安的“綜述片”。

  除了與(yu) 時間“拚速度”,參與(yu) 搶救工作的學術專(zhuan) 員和傳(chuan) 承人還有更多不為(wei) 人知的溫情故事。

  前武都高山戲尹維新老爺子身體(ti) 狀況欠佳,現場工作人員前往家中錄製音像時,隻要看到老爺子的尿袋滿了,都會(hui) 毫不猶豫地幫忙倒掉,從(cong) 無怨言。

  深度傳(chuan) 承 讓非遺記憶“活”起來

  2022年1月7日,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甘肅省2021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記錄工作培訓班在蘭(lan) 州市開班。此次培訓可謂是非遺界深耕細作的一次優(you) 秀教學樣板,無論從(cong) 深度還是廣度,解決(jue) 了許多非遺文化傳(chuan) 承人麵對“如何讓非遺文化‘活’起來、火起來的棘手問題”,培訓從(cong) 如何講好非遺故事,記錄傳(chuan) 承人口述史、傳(chuan) 承教學、項目實踐等方麵出發,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傳(chuan) 承人進行全方位、搶救性記錄工作作了全麵係統的講解和總結。

  2019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實施的“河西寶卷——喬(qiao) 玉安”記錄成果被評為(wei) 全國22部優(you) 秀搶救性記錄項目之一,這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在該項目中獲得的第一個(ge) “優(you) 秀”,也是民間文學類唯一一部優(you) 秀成果入選當年“年華易老·技·憶永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活動。

  經過前期緊張籌備,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記錄工作不是在製作的路上,就是在拍攝的路上。

  2021年12月份,河州賢孝傳(chuan) 承人王威學項目開拍;

  2022年1月,秦腔傳(chuan) 承人竇鳳琴項目開拍;

  2022年1月17日,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帶隊,走訪調研了拉卜楞寺佛殿音樂(le) 道得爾、甘南藏族唐卡、清水道教音樂(le) 以及洮硯製作技藝等項目保護單位和相關(guan) 傳(chuan) 承人,1月20日之後,該項目陸續開始拍攝;

  2022年2月5號,華亭曲子戲傳(chuan) 承人張誌學、洮硯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盧鎖忠項目啟動拍攝。

  滿滿的檔期,匆忙的腳步。

  2022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寫(xie) 下了“軍(jun) 令狀”——2020、2021年度下達的17名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記錄工作將在本年度完成。屆時,我省將完成49名國家級代表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全麵完成60歲以上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記錄工作任務。(蘭(lan) 州日報社全媒體(ti) 記者 高宏梅 文/圖)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