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傳統漆藝的時代表達

發布時間:2022-03-02 17:0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黃雨田(龍岩學院師範教育學院美術係教師)

  我國漆文化源遠流長。仰韶文化時期的河姆渡人利用黑朱二色漆裝飾食器。新石器至商周時期,古人利用蚌片、玉石、骨甲裝飾漆器。戰國時期出現了用金、朱紅、石黃、赭紅、灰綠等色描繪龍蛇神怪的彩繪漆裝飾畫。

  到了漢代,漆樹作為(wei) 經濟作物廣泛種植,充足的原料供應,使得漆器的使用遍及各階層。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數量達500件之多,其中包括盤、碗、杯等各類日用之物,還有將金、銀箔製成各類紋樣裝飾彩繪漆奩的精致物件。

  此外,漆畫出現在大型器物之上,表現題材豐(feng) 富,有以狩獵、出行、歌舞等日常生活為(wei) 主題的現實內(nei) 容,也有關(guan) 於(yu) 當時人們(men) 對長生的道學觀念的符號化紋樣。南北朝時期,甚至出現了具有獨立欣賞價(jia) 值的木板漆畫。唐、宋、元、明、清陸續出現了螺鈿鑲嵌、金漆、刻漆等技法的漆畫。河南洛陽出土的唐代“人物花鳥紋嵌螺鈿漆背銅鏡”,能工巧匠以螺鈿刻畫出一幅人物花鳥圖,畫中人物頭冠衣紋細膩飄逸,麵容安逸,一人執阮鹹,一人飲酒賞月,花鳥圍繞其中,體(ti) 現了當時文人高士的閑情逸致。基於(yu) 曆代的螺鈿工藝的發展沉澱,清代的螺鈿工藝達到新的高度,不同以往的厚螺鈿片,清代匠人製作出薄如蟬翼的螺鈿,富有韌性的鈿片可鑲嵌在不同造型的家具上,還可打磨出多樣化的形態,利用刀劃針刻,塑造生動形象。

  現代漆藝根植於(yu) 傳(chuan) 統工藝,一方麵承襲了傳(chuan) 統漆工藝的製作技法,另一方麵又與(yu) 當代藝術表現手段融合,將繪畫與(yu) 工藝、設計與(yu) 製作相結合。同時大漆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與(yu) 包容性,能融合骨、石、木、金、金屬片及各種玉石珠寶等鑲嵌材料。結合特殊的工具使用,如牛角刀、發刷、鼠尾製的毛筆、漆刻刀,運用繪、灑、貼、鑲嵌、刻、磨、堆等製作手法,漆器可以產(chan) 生豐(feng) 富特殊的肌理質感,展現出極強的畫麵表現力與(yu) 獨特的視覺語言。

  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傳(chuan) 統大漆與(yu) 當代藝術觀念發生碰撞,古老的大漆藝術被賦予了新生,綻放出新的光彩。

  在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上,漆畫以獨立畫種的形式展出。“它打破了繪畫和工藝的界限,開創了繪畫和工藝結合的嶄新道路。”

  1986年首屆中國漆畫展是中國漆藝史上的裏程碑。當時展出的漆畫多少受到域外現當代藝術思潮的影響。在畫麵形式處理及內(nei) 容表達方麵,漆藝家大膽借鑒國際同行主要藝術流派的經驗技法,經由大漆的材料特性,將中西美術有機熔於(yu) 一爐,作品呈現出富含東(dong) 方美的裝飾性與(yu) 現代藝術的觀感。比如漆畫家喬(qiao) 十光先生的作品《放射》,將大漆稀釋後以潑灑的方式作畫,運用極簡的點麵構圖,跳躍的紅色在沉靜的黑漆襯托下,形成富有張力的畫麵。

  隨著現代工業(ye) 的發展,新的材料與(yu) 新的技藝不斷湧現,為(wei) 藝術家提供了新的創作條件和發展可能。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工藝技法表現為(wei) 每一種工藝有具體(ti) 的分類與(yu) 操作手法,當代漆藝是多種技法與(yu) 材料融合的綜合性藝術。

  青年藝術家車駿飆的裝置及綜合材料作品,將大漆的材料性進行了當代性轉換。《黑色玫瑰叢(cong) 》將黑色大漆以環氧樹脂包裹成立方體(ti) 造型,半透明漆液如同墨汁,在透明如清水的樹脂中被凝固下了擴散的瞬間狀態。藝術家試圖以這種方式打破觀眾(zhong) 在博物館形成的傳(chuan) 統漆藝認知。當藝術創作者能夠跳出慣性思維,充分發掘材料的屬性,並尋找到與(yu) 自身材料語言最為(wei) 契合的藝術表現形式之時,天然漆與(yu) 合成漆不再是對立的,而是作為(wei) 材料的符號形式融為(wei) 一體(ti) ,使漆的材料性被賦予更多的可能。

  “繪”與(yu) “製”一直以來都是大漆藝術創作中不可避免的話題。傳(chuan) 統漆藝重視工藝技法,在現代化演變進程中,則加入了“繪畫性”。藝術家如何平衡這二者的關(guan) 係,在創作中至關(guan) 重要。大漆的工藝技法雖耗時多,但這是“繪製”的基本要求。大漆藝術創作應依托於(yu) 工藝技法的基礎之上,提取表現創作想法的構成元素,避免陷於(yu) 材料堆砌與(yu) 形式遊戲中。

  現代漆藝在傳(chuan) 統工藝基礎上不斷革新,同時也善於(yu) 從(cong) 其他畫種中汲取創作養(yang) 分,將其轉化為(wei) 大漆的藝術語言。比如漆畫家吳嘉詮的《歡樂(le) 頌》,其作品綜合了“國、油、漆”的創作方法,在表現形式上,運用寫(xie) 實主義(yi) 風格,使用稀釋的紅錦大漆,在粗銀底上以工筆暈染的造型手法描繪出人物的神韻。人物服裝以及配飾方麵運用蛋殼鑲嵌技法。背景鋪以大漆的紅、綠與(yu) 金、銀箔交相輝映,其間穿插色漆粉的磨顯後的斑駁效果,使得寫(xie) 實與(yu) 抽象、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在畫麵中完美融合。

  傳(chuan) 統漆藝固有的藝術模式在時代背景下不斷被打破。當代漆藝的創作者從(cong) 創作思路、創作方式、作品的視覺形象等方麵進行轉變,將“工藝、裝飾、器用”拓展成“物語、趣味、空間”三個(ge) 維度,“把傳(chuan) 統語言的材料進行觀念的轉換”,借助材料本身的質感與(yu) 屬性,借由物質詮釋個(ge) 體(ti) 生命體(ti) 驗和對當下社會(hui) 生活的思考,進而推進大漆藝術視覺語言的圖像轉化。

  藝術家潘草原的《上升勢態》係列在製作方法上延續傳(chuan) 統工藝,使用不同質地的瓦灰調入大漆製作背景,在表現形式上徹底顛覆固有的畫麵結構,由符號化的裝飾元素組成。部落文化圖騰的抽象紋樣代表某種精神象征,將肉眼所不可見的精神現象物質化。有別於(yu) 傳(chuan) 統“平光亮”的打磨工藝,藝術家利用瓦灰打磨後的不同灰度層次,在畫麵中形成似霧朦朧的氤氳氛圍。鑲嵌的寶石、金屬和螺鈿,不同材質折射的光澤質感與(yu) 大漆的黑、瓦灰的朦朧形成鮮明對比,符號圖騰在二維平麵中顯示一種“上升勢態”。

  如今,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新時代,深得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神韻的大漆藝術應該秉持兼收並蓄的原則,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2日 16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