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兩會聲音】李紹玉代表:帶動農村婦女就業 讓古老苗繡走進現代生活

發布時間:2022-03-04 15:3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挑花、辮繡、平繡……十二種繡法靈活變換,色彩巧妙搭配,河流山川、草木花卉、飛禽鳥獸(shou) 漸次呈現,活靈活現。全國人大代表、苗繡非遺傳(chuan) 承人李紹玉帶領5位繡娘坐在繡布架前,一針一線繡出《大好河山》苗繡作品。

  在“世界苗鄉(xiang) ”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苗繡技藝源遠流長。苗繡是苗家女兒(er) 必須學會(hui) 的一項技能,李紹玉從(cong) 8歲起,就跟隨奶奶和母親(qin) 學習(xi) 這項傳(chuan) 統刺繡技藝。

  李紹玉說,以前苗家姑娘出嫁前,母親(qin) 都要親(qin) 手為(wei) 女兒(er) 繡一套嫁妝,需要十多年的時間。無論是服裝還是頭飾,工藝都非常複雜,做工十分精細,每一件繡品、每一種圖案都蘊含了母親(qin) 對女兒(er) 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李紹玉

  苗族姑娘出嫁的話,都會(hui) 繡一套嫁妝,就是一套嫁衣。相當於(yu) 媽媽生了女兒(er) 的時候,媽媽就開始做了,然後女兒(er) 大了,女兒(er) 接著做,就這樣一件衣服都要繡好多年,繡一件嫁衣。

  【解說】“寧做他鄉(xiang) 打工妹,不做自家苗繡活”,這是彭水苗寨曾經流行的一句俗語,也是當時苗繡地位的真實寫(xie) 照。在大家眼中,僅(jin) 作為(wei) 生活裝飾品的苗繡,並不能帶來額外的經濟收入,因而學的人漸漸變少。

  作為(wei) 苗繡非遺傳(chuan) 承人,李紹玉擔心這項古老的刺繡技藝失傳(chuan) ,於(yu) 是她和丈夫一起尋找一條既能實現苗繡技藝傳(chuan) 承,同時還能帶領大家致富的路子。 

  李紹玉和丈夫成立了一家苗繡工藝品開發公司,在縣裏的各個(ge) 鄉(xiang) 鎮、街道設置固定教學點,免費培訓苗繡技藝,並與(yu) 培訓學員簽訂長期產(chan) 品回收協議。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李紹玉

  傳(chuan) 承這個(ge) 苗繡的同時,確實也是帶動了很多在家的留守婦女,就是帶小孩的那些媽媽,不能出遠門賺錢的那些媽媽們(men) 。在我這裏學手藝,學好了之後,有的是在這裏上班,有的是拿回去做,拿回去做就屬於(yu) 靈活就業(ye) 。

  【解說】從(cong) 2016年至今,李紹玉已累計培訓了2000多名繡娘,為(wei) 一大批照顧家庭的留守婦女提供了較為(wei) 固定的收入來源。

  【同期】繡娘 羅小莉

  我們(men) 是在家帶學生,沒有什麽(me) 收入,老公在外麵打工。跟李老師(李紹玉)學一點手藝,也能補貼一點點家用,自己也喜歡學刺繡。

  【解說】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李紹玉調研發現,雖然非遺扶貧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創意產(chan) 品少、顧客受眾(zhong) 小,難以提升銷量。李紹玉說,她有責任和義(yi) 務將苗繡技藝傳(chuan) 承好,將苗繡產(chan) 業(ye) 發展好。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李紹玉

  作為(wei) 一個(ge) 全國人大代表,確實是有這個(ge) 責任,有這個(ge) 義(yi) 務把苗繡傳(chuan) 承好,而且把它發展好,而且要怎麽(me) 樣把它做大做強,要帶動更多的農(nong) 村留守婦女參與(yu) 進來,就業(ye) 創業(ye) 這一塊。

  【解說】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李紹玉將提交一份《關(guan) 於(yu)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落地見效的建議》。她在建議中指出,要樹立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理念,在秉承傳(chuan) 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推動古老苗繡走進現代生活,並煥發出新光彩。

  記者 肖江川 重慶報道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