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庫爾勒市發現一批戰國時期文物
中新網烏(wu) 魯木齊3月3日電 (敬慧 申凱龍 劉雨珊)近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庫爾勒市英下鄉(xiang) 政府在對英下村一處建設儲(chu) 備用地進行機械作業(ye) 時,挖掘出陶、銅、石等古代器物,隨即停工並告知當地文物管理部門,並對現場及時保護。
巴州文化和旅遊局得知信息後,立即上報新疆文化和旅遊廳(新疆文物局)。2月28日至3月2日,受新疆文化和旅遊廳(新疆文物局)委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派考古人員前往庫爾勒市,同巴州文博院、庫爾勒市文化和旅遊局的工作人員對該地點進行了現場調查,對已破壞、暴露出的遺跡進行了簡單清理。
該地點位於(yu) 庫爾勒市西南,距市區約2千米,北距孔雀河約4千米,東(dong) 部約3.4千米為(wei) 玉孜幹古城遺址。
考古人員在清理現場已被破壞暴露出的遺跡時,發現有木柱、蘆葦的殘朽痕跡,人骨及陶、鐵器等遺物位於(yu) 木柱,蘆葦構成的空間內(nei) ,初步判斷為(wei) 帶棚架結構的墓葬,該地點為(wei) 一處古代墓地。
在已破壞暴露地點發現文物共計32件(組)。主要以陶器為(wei) 主,可見單耳帶流罐、單耳罐、雙耳罐和單耳壺,以素麵為(wei) 主,有少量附加堆紋。其中1件單耳帶流罐,器物上部飾倒三角彩繪紋飾。除陶器外,還發現有礪石、紡輪和銅鏡等遺物。考古人員在清理過程中,發現已碳化的木罐口沿殘片一件,在相對濕潤的焉耆盆地周邊得以保存,實為(wei) 不易。
這批遺物是近年來在庫爾勒地區發現的一批保存較完整的遺物。墓葬形製、出土遺物與(yu) 庫爾勒市上戶鄉(xiang) 墓地、輪台縣群巴克墓地相似,均屬於(yu) 塔裏木盆地北緣史前時期察吾乎溝口文化的範疇,年代大致在戰國中晚期。
據了解,庫爾勒市英下鄉(xiang) 英下村墓地的發現對於(yu) 進一步認識察吾乎溝口文化的內(nei) 涵,深入探討和完善塔裏木盆地北緣史前考古學文化格局的分布與(yu) 演變具有重要的意義(yi) 。對複原戰國至漢這一時期庫爾勒地區曆史文化麵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為(wei) 探索認識《漢書(shu) ·西域傳(chuan) 》所載的“尉犁”“危須”等焉耆盆地周邊城邦諸國提供了一定線索。(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