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邏輯學話語體係建設的路徑探索

發布時間:2022-03-07 15:16:00來源: 光明日報

  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的路徑探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yu) 2019年宣布,每年的1月14日為(wei) “世界邏輯日”。這是對邏輯學在人類思想活動中特有重要性的充分肯定。反思中國語境下的邏輯學研究,關(guan) 於(yu) 中國有無邏輯學的問題早已經得到了眾(zhong) 多學者的肯定回答,並在學界逐步達成共識。那麽(me) ,中國語境下的邏輯學具有怎樣的話語體(ti) 係?如何建設中國語境下的邏輯學話語體(ti) 係?這些都成為(wei) 邏輯學發展乃至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和話語體(ti) 係建設亟待回應的重要問題。

  挖掘梳理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文化根基與(yu) 底色樣貌

  中國古代邏輯思想具有自己的文化根基,這是中國古代邏輯學話語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19世紀末20世紀初,孫詒讓、梁啟超等思想家開啟了對墨家邏輯的研究,帶動了人們(men) 對先秦諸子及其名辯之學的反思性研究。經過幾代學人的不懈努力,對《墨經》邏輯體(ti) 係及其他名辯思想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豐(feng) 碩成果,為(wei) 當代中國語境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堅實基礎。但由於(yu) 中國古代邏輯思想博大精深,再現中國古代邏輯學話語體(ti) 係的完整樣貌並使其得以廣泛傳(chuan) 播仍需不懈努力。

  其一,就時間線索而言,需要將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曆史考察時間追溯至先秦早期,使存在於(yu) 各種史料中的邏輯智慧及其言說方式經過深入挖掘和脈絡梳理得以清晰呈現,實現由自在向自為(wei) 、由碎片向係統展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構,形成先秦邏輯學思想發展線索的完整軌跡,使墨家邏輯為(wei) 代表的先秦名辯之學的曆史源頭及演進動因得以凸顯,更加充分、完整地重現中國古代邏輯學話語體(ti) 係的來龍去脈,以及在曆史進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具有本土文化特征與(yu) 世界邏輯體(ti) 係相統一的發展走向。

  其二,從(cong) 文獻範圍上看,先秦時期的文化典籍內(nei) 容非常豐(feng) 富,既包含了以《墨經》為(wei) 代表的邏輯學說體(ti) 係,也包括《周易》以及其他名辯學說等經典文獻,同時,還有不應忽視的相關(guan) 政治、軍(jun) 事及文化等各種史料中所具有的推理和論證的邏輯應用案例。因此,既要重視對名辯之學的經典文獻研究,也要關(guan) 注存在於(yu) 其他史料中那些尚未形成體(ti) 係的自發性邏輯學話語形態。在對中國古代邏輯思想脈絡進行挖掘和整理的過程中,不僅(jin) 要以儒、墨等學派的文獻為(wei) 重點研究內(nei) 容,而且要探求那些藏在非顯學史料中的邏輯思想要素,最大範圍地拓寬對囊括中國古代邏輯思想淵流的文本資料的搜集與(yu) 研究,使中國古代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原貌框架的豐(feng) 富性得以重現。

  其三,就研究方法來講,無論是對集中反映中國邏輯史上第一個(ge) 完整邏輯學體(ti) 係的文本——《墨經》的研究,還是對中國古代其他名辯學說文獻的解讀,都需要進一步將其置於(yu) 世界整體(ti) 的邏輯思想體(ti) 係中展開深度比較。從(cong) 縱向比較中,係統梳理、全麵呈現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的言說方式。從(cong) 橫向比較中,深入剖析中國邏輯思想生成與(yu) 發展的內(nei) 在動因及其價(jia) 值指向。通過進行深入比較研究,使人類思維活動中有關(guan) 推理、論證的具體(ti) 構成要素以及邏輯規律、規則等共性問題能夠充分體(ti) 現出來,從(cong) 而明確邏輯的規範作用具有普遍性。同時,經過比較研究,揭示不同邏輯傳(chuan) 統話語體(ti) 係的獨特性與(yu) 係統性,將以墨家邏輯體(ti) 係為(wei) 代表的中國古代邏輯學思想全貌展現給世人,推進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回歸世界邏輯學研究視野,實現本土邏輯與(yu) 世界邏輯之間的價(jia) 值同構。

  深入探究漢譯邏輯術語本土化的影響

  “漢譯邏輯術語本土化”內(nei) 蘊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一是“漢譯邏輯術語”,即以漢語為(wei) 載體(ti) ,或以音譯、意譯、音譯與(yu) 意譯合璧的方式將外來邏輯術語轉化為(wei) 漢語的過程。在中國古代邏輯思想史的發展過程中,主要發生了對梵文、英文和日文的邏輯術語的漢譯活動;二是“本土化”,即在漢譯邏輯術語的過程中,以意譯的方法將外來邏輯術語與(yu) 本土文化的用語進行互釋,形成了與(yu) 本土文化相契合的常用術語,也創造出了一係列反映本土文化特征的全新邏輯術語。漢譯邏輯術語本土化的過程,既是譯者語言轉換和語言駕馭能力的體(ti) 現,也反映了譯者對邏輯術語及其功用的理解能力與(yu) 傳(chuan) 播意圖。在中國邏輯思想史的發展進程中,曾經曆漢譯邏輯術語本土化,為(wei) 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的豐(feng) 富與(yu) 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資源,也折射出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的創新轉化所特有的可能性與(yu) 必要性。

  最早出現漢譯邏輯術語本土化是古印度邏輯術語的傳(chuan) 入。因明是由梵文意譯而來,作為(wei) 以推理和論證為(wei) 研究對象的印度古代邏輯學說,它在南北朝時期就隨佛教典籍傳(chuan) 入中國,其具有代表性的古因明文獻均被漢譯,雖然因缺乏注文疏解而使古因明未能產(chan) 生廣泛影響,但為(wei) 中國古代邏輯學話語體(ti) 係的形成和發展拓寬了視野,並開辟了接納與(yu) 融合外域邏輯思想的曆史路徑。隨著唐玄奘西行求法並漢譯、譯講新因明典籍以及其門生注疏,印度古因明和新因明經過漢譯術語本土化而係統傳(chuan) 入中國並得到傳(chuan) 播,由此與(yu) 中國古代邏輯學形成互動與(yu) 互補,轉化為(wei) 中國古代邏輯學話語體(ti) 係的組成部分,並隨著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研究在近代複蘇而引起學界的持續重視。

  明末清初,古希臘亞(ya) 裏士多德邏輯思想隨西方傳(chuan) 教士帶入中國,李之藻等人將《亞(ya) 裏士多德辯學概論》譯為(wei) 《名理探》,以彌補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演繹方法的不足,從(cong) 此西方古代邏輯學體(ti) 係與(yu) 中國的推論名理思想相遇、對接。李之藻十分重視對“邏輯”一詞譯名的廓清,將西方邏輯學術語賦予了反映中國本土文化特征的含義(yi) ,許多漢譯邏輯術語都與(yu) 中國古代邏輯術語相通,力求以辯藝、名理等易於(yu) 國人理解和接受的譯名來表辭達意。雖然各種原因導致《名理探》在當時沒有產(chan) 生太大影響,但它作為(wei) 第一部漢譯西方邏輯學著作進入國人視野,為(wei) 近代西方邏輯學傳(chuan) 入以及西方邏輯術語本土化引起的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奠定了基礎。

  20世紀初,嚴(yan) 複譯介的《穆勒名學》《名學淺說》兩(liang) 部西方近代邏輯著作,均以“名學”指稱“Logic”一詞,具有與(yu) 中國古代先秦名辯之學及李之藻漢譯邏輯術語相連之意,便於(yu) 接受西方邏輯,體(ti) 現出革故鼎新的科學方法論價(jia) 值。他還獨創了一係列具有中國話語習(xi) 慣的邏輯術語的譯名,將兩(liang) 部原著中包含的亞(ya) 裏士多德演繹邏輯和穆勒建構的經典歸納邏輯等一係列西方邏輯學術語進行了漢譯本土化。這一時期,漢譯邏輯術語本土化表現出空前的活躍和多樣性,僅(jin) 對“Logic”一詞的漢譯就有多種譯名,例如,王國維將耶方斯的邏輯著作譯為(wei) “辨學”,還有學者從(cong) 日語轉譯而來的“論理學”等。近代開啟的漢譯邏輯術語本土化,表現出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構的自覺意識,服務於(yu) 以文化革新來實現文化救國的理想追求,反映出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構所承載的時代使命。

  充分展現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的世界意義(yi)

  中國語境下的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要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基因中把握中國邏輯學思想體(ti) 係的發展進路,同時,也要加強中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邏輯傳(chuan) 統之間的對話式研究,在學術互動中體(ti) 現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的世界價(jia) 值。

  一方麵,要重視世界邏輯中國化與(yu) 中國邏輯世界化的關(guan) 聯性。如果說中國邏輯史上多次漢譯邏輯術語本土化是世界邏輯中國化的體(ti) 現,那麽(me) ,近代墨家邏輯及先秦其他名辯學的複興(xing) ,則是中國邏輯世界化的主體(ti) 意識和主動作為(wei) 的體(ti) 現。顯然,世界邏輯中國化與(yu) 中國邏輯世界化具有相輔相成的關(guan) 係,反映了思想家們(men) 在以本土文化的言說方式解讀其他邏輯傳(chuan) 統的過程中,形成了關(guan) 於(yu) 邏輯與(yu) 文化之間關(guan) 係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傾(qing) 向,並有選擇地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邏輯思想帶入本土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構中,打開了國人了解和接納其他邏輯學傳(chuan) 統的眼界,從(cong) 一定意義(yi) 上對彌補國人思維方式的不足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同時,也反映了漢譯邏輯術語本土化不是單向度的進行話語轉換,而是在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之間展開互釋互動的產(chan) 物,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邏輯博大精深的學說體(ti) 係得以展現並融入世界邏輯學體(ti) 係中。當代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要以實現中國邏輯世界化為(wei) 目標,要以可對話、可互動、可共生的言說方式使世界邏輯的學術共同體(ti) 更好地在人類理性文明進程中發揮作用,使世界邏輯學體(ti) 係因有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而更加富有魅力。

  另一方麵,要把握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中特殊與(yu) 普遍的相對性。中國邏輯學思想作為(wei) 中國文化的產(chan) 物及組成部分,具有本土文化特征,即具有話語體(ti) 係的文化形態特殊性,因此,我們(men) 研究中國邏輯思想的發生與(yu) 發展過程及其話語體(ti) 係建設,無疑要重視其與(yu) 特有的中國文化根基之間的關(guan) 係,承認中國邏輯學思想體(ti) 係言說方式的特殊性,是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的前提;同時,從(cong) 中國古代邏輯思想演進可以看出,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是世界邏輯學話語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內(nei) 蘊了人類理智活動需要共同遵循的思維規則與(yu) 思維方法,具有邏輯的共性特征及共性規範要求,充分體(ti) 現了人類所共同具有的理性文化特質。當代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即通過提煉中國邏輯體(ti) 係的標識性話語表達方式,構造能夠與(yu) 國際邏輯學術共同體(ti) 深度交往與(yu) 充分對話的話語載體(ti) ,以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對中國邏輯思想體(ti) 係、學術問題的係統了解和深入研究,使中國邏輯體(ti) 係回歸世界邏輯體(ti) 係的應有地位,充分發揮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在世界文化互動與(yu) 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當代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不僅(jin) 要充分體(ti) 現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也要從(cong) 根本上反映沒有疆界限製的、為(wei) 人類所共有的邏輯學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特征,不要以特殊性取代普遍性,也不要以普遍性遮蔽特殊性,要立足於(yu) 本土語境下邏輯體(ti) 係的特殊性,去體(ti) 現世界邏輯體(ti) 係的普遍性,不能顧此失彼。

  當代中國語境下的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旨在係統構建中國邏輯思想體(ti) 係的言說方式,使中國邏輯思想體(ti) 係更好融入世界邏輯的學術視野中,掌握邏輯學話語研究的主動權,發揮中國邏輯思想作為(wei) 本土文化建設和世界文化建設的理論資源的重要作用,使世界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因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而充滿活力,也使中國邏輯學話語體(ti) 係建設展現人類理性文化共有的世界意義(yi) 。

  (作者:寧莉娜,係上海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邏輯學會(hui) 副會(hui) 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