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虎年說虎 瑞虎佑安

發布時間:2022-03-09 14:54:00來源: 北京日報

  虎年說虎 瑞虎佑安

  栗河冰

  陽和布氣,春潤北窗。國家博物館新展“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以百餘(yu) 件館藏文物、藝術品以及當代藝術家的楹聯書(shu) 畫之作,從(cong) 信仰禮製、曆史文化、藝術生活等方麵係統展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延綿不絕的虎文化。

  因其勇猛威武之姿,虎成為(wei) 古代先民的信仰崇拜物和部落象征物。在河南濮陽出土的墓葬中,有用蚌殼塑造的虎形圖案;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陰山岩畫中,有大量的虎圖形。《史記》載,黃帝“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yu) 炎帝戰於(yu) 阪泉之野”。

  先祖以傳(chuan) 說和器物為(wei) 載體(ti) ,留給後世不少關(guan) 於(yu) 虎的記憶。虎的圖形和紋樣在先秦的石器、玉器、青銅器中大量出現,給人以神秘震懾的視覺效果。商代樂(le) 器虎紋石磬上刻有一隻張口撲食的凶猛老虎。西周禮器青銅虎鎣的流管上,塑有一隻臥虎,虎目圓睜,虎口大張,虎尾上卷,以強者的姿態象征統治者的權勢和威嚴(yan) 。在禮器、符印、儀(yi) 仗中隨處可見的虎,更是軍(jun) 隊的象征、猛將的代稱、代表星宿的神獸(shou) 和主掌戰伐的神明。

  漢語中有不少帶“虎”字的詞語,如虎師、虎將、虎威、虎步等,無不彰顯人們(men) 對強大力量和昂揚鬥誌的推崇。而先民們(men) 心靈世界中對自然力量的認知變化,以及渴望為(wei) 己所用的態度,也在這些物質和精神文化遺存中得以顯現。

  以虎為(wei) 造型和圖案的服飾佩物、生活用具、建築構件,既發揮著實用功能,又頗具藝術感和審美價(jia) 值,既有信仰和禮儀(yi) 的成分,又是日常生活的裝點。西漢的錯金銀虎形帶鉤,鉤體(ti) 被設計成一隻昂首闊步的老虎,氣韻生動。虎身以錯金銀工藝鑲嵌形狀各異的金銀片,利用金屬的不同光澤,來表現老虎華麗(li) 斑斕的皮毛。老虎的尾巴卷曲呈鉤狀,用於(yu) 鉤係束帶,設計巧妙,在審美和實用之間達到完美平衡。

  三國時期的銅質鏤空龍虎紋投壺,頸部細長,腹部扁圓,壺腹與(yu) 圈足均飾鏤空龍虎紋,端莊之餘(yu) 又有精美剔透之感。投壺源自射禮,是流行於(yu) 我國古代的一種投擲遊戲,也是一項禮儀(yi) 。《禮記》雲(yun) :“投壺者,主人與(yu) 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三國時期魏國文士邯鄲淳撰《投壺賦》,形容其壺“厥高二尺,盤腹修頸,飾以金銀,文以雕鏤”,與(yu) 所展之壺,在形製上有相似之處,正可互為(wei) 印證。

  在古代典籍和文學作品中,蘊藏著大量與(yu) 虎有關(guan) 的典故和文化闡釋。《易》中有“大人虎變”,《尚書(shu) 》中有“虎賁”,《禮記》中有“虎食田豕”“白虎”,彰顯了虎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裏的獨特地位。虎更被充滿想象力的古人賦予了浪漫姿態和神話色彩,不僅(jin) 是象征威嚴(yan) 和力量的猛獸(shou) ,也是鎮惡除凶的瑞獸(shou) 。虎是仙人麾下的靈獸(shou)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虎也是能辟邪鎮宅的守護神,“虎者,陽物,百獸(shou) 之長,能擊鷙牲食魑魅者也”。《山海經》中載,神荼、鬱壘兩(liang) 個(ge) 神人會(hui) 把“害人之鬼,以葦索縛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東(dong) 漢應劭的《風俗通義(yi) 》中說官員在除夕“畫虎於(yu) 門,……冀以衛凶”。在文學作品中,虎也是常客,既有“金戈鐵馬,氣吞萬(wan) 裏如虎”的豪情萬(wan) 丈,也有“白虎搖瑟鳳吹笙,乘騎雲(yun) 氣吸日精”的神逸瀟灑。虎還成為(wei) 十二生肖之一,代表著強健、勇猛、威風凜凜、活力四射等品質,為(wei) 人們(men) 所喜愛。

  民間認為(wei) 虎能祛邪辟災,保佑康寧。虎的形象出現在玉佩、枕頭這類貼身使用的生活器物上,也出現在孩童服飾、門頭牆上,表達人們(men) 驅除邪祟、保佑平安的心願。南朝梁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曾說:“虎頭作枕,辟厭惡。”金代的題詩虎形枕,色彩鮮明寫(xie) 實,更在張目露齒的老虎背上題了詩句:“白日駝經卷,終宵枕虎腰。無人將尾蹈,誰敢把須撩。”戲謔口吻與(yu) 猛虎姿態對比強烈,妙趣橫生。在這些器物上,虎的威風不減,又增加了平和親(qin) 近之感。

  虎具有靈性,能夠伴人左右,施加保護之力,帶來幸福生活,這種美好的想象,符合中國人追求自然和諧與(yu) 和平安康的生活目標,亦含蓄地反映出中華民族傳(chuan) 統性格中包容、向善的精神特質。直至今日,虎的形象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仍處處可見,人們(men) 在春節時貼虎門神,讓嬰兒(er) 戴虎頭帽、穿虎頭鞋、睡虎頭枕,以求鎮邪祈福,家宅安寧。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