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葉錦添:找尋東方美學的當代性表達
中新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袁秀月)回溯華語影壇過去二十餘(yu) 年的影像記憶,葉錦添設計的服裝留有一抹亮眼的色彩。
從(cong) 電影《胭脂扣》裏梅豔芳的旗袍,到電視劇《大明宮詞》裏周迅的寫(xie) 意裙裝,從(cong) 電影《臥虎藏龍》裏周潤發的飄逸長袍,到電影《夜宴》中章子怡的華麗(li) 禮服,葉錦添讓很多觀眾(zhong) 通過影視劇重新認識了中國傳(chuan) 統服飾,讓“新東(dong) 方美學”走入世界舞台。
而對於(yu) 葉錦添而言,影視隻是他藝術世界中的一部分。在舞台領域,他曾與(yu) 諸多世界知名藝術家及著名藝術團體(ti) 合作。2004年,他為(wei) 雅典奧運會(hui) 閉幕式上“中國八分鍾”交接儀(yi) 式設計了整體(ti) 視覺。前段時間,他首次擔任舞台劇導演,將張愛玲的《傾(qing) 城之戀》搬上舞台。
在不久前結束的北京冬奧會(hui) 閉幕式上,中國體(ti) 育代表團所穿的領獎服,也出自葉錦添之手。
“其實,我沒有一直做古典,我做了很多未來的東(dong) 西。我的新東(dong) 方主義(yi) 其實是無限地發展各種可能。”在新書(shu) 《無時序的世界》中,葉錦添梳理多年來的藝術思考。
他說,他要做的,不是複製傳(chuan) 統,也不是後現代的解構,而是重建中國視野中的世界觀與(yu) 自我。他更關(guan) 心的是,如何找尋傳(chuan) 統的當代性。
對話摘錄如下:
問:你在《無時序的世界》中提到,從(cong) 梅蘭(lan) 芳的一張劇照開始,你對中國的古典文化意象產(chan) 生了無限的想象,傳(chuan) 統戲劇對你有哪些影響?
答:對我很大的影響,甚至我今天的創作主要還基於(yu) 這個(ge) 理念,就是全觀舞台。梅蘭(lan) 芳給我最大的震撼是,我們(men) 看得出來他是一個(ge) 男生,但是他通過這些東(dong) 西變成一個(ge) 女生。京劇把人的一舉(ju) 手一投足的美感變得程式化,程式化之後,又統一了所有其他藝術的媒介,包括音樂(le) 、舞蹈、服裝,所以我覺得這是有別於(yu) 西方藝術一個(ge) 很重要的特色。
問:香港是多種文化交融的地方,在審美上西方的藝術風格對你有哪些影響?
答:我是好幾個(ge) 階段,小時候對希臘的東(dong) 西很有興(xing) 趣,尤其是希臘文化、希臘電影。比較大一點,就對歐洲的東(dong) 西很有興(xing) 趣,也看很多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電影,像費裏尼、帕索裏尼,他們(men) 的電影有一種前衛的感覺,還有黑澤明,他把東(dong) 西方混合得非常好。受這些作品的熏陶,我慢慢形成我自己的風格,我也希望能把中國的東(dong) 西調到非常前衛,非常當代。
問:你與(yu) 電影行業(ye) 結緣是怎樣的過程?
答:我哥哥當時是做攝影師的,他其中一個(ge) 助手跟我很熟。那個(ge) 人後來當了美術指導,他帶我入行。他知道我會(hui) 畫畫,我幫他們(men) 畫了很多布景的畫,慢慢對電影行業(ye) 熟起來。真正進入電影行業(ye) ,是參加了一個(ge) 繪畫比賽,我拿了兩(liang) 個(ge) 大獎。徐克的工作人員看到我,把我介紹給徐克,之後我開始在電影工作室上班,遇見了吳宇森,開始拍《英雄本色》。
問:2000年左右,你和李少紅導演合作了《大明宮詞》,那是什麽(me) 契機?
答:當時是這部戲快要開拍了,李小紅覺得衣服不行,她到處找人。我們(men) 共同的好朋友把我介紹給她,當時我剛剛做完一個(ge) 展覽,他們(men) 就飛來找我,並且馬上邀請我去北京看她的衣服,我還覺得蠻奇怪的,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急。
到北京後,我看到他們(men) 的服裝房滿滿的,一兩(liang) 百套服裝全部做好了,我還納悶。結果李少紅說,一件都不要。後來我發覺,之前的設計師雖然做得很用心,買(mai) 非常好的布料,但是用的是當時很流行的韓國歐根紗,布料比較挺硬。演員跪下去,衣服就會(hui) 挺起來,整個(ge) 感覺不太像唐朝的衣服。
我很快就幫她改了,用了舞蹈衣服的處理方法,擺非常大,細節非常簡單,演員穿起來很容易做動作,不是純寫(xie) 實的,但是表現力很強。它其實更像舞蹈的衣服,所以當時好多人覺得很驚豔,衣服好像“活起來”了。
問:你曾說“真正的古裝穿在演員身上可能行不通”,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
答:因為(wei) 古裝是很講禮儀(yi) 的,尤其一些服裝跟禮儀(yi) 的動作、儀(yi) 式有關(guan) 。漢朝有一種深衣,整個(ge) 是圍著身體(ti) 的,如果演員穿了就很難走動。但是導演又要求演員要跪下、起來、做動作。如果衣服真做成這樣,演員很難表演。所以我就讓衣服看起來一樣,裏麵做了一些手腳,讓演員可以移動,把身材也收好了一點。
以前一位歐洲的藝術總監跟我講,你們(men) 的傳(chuan) 統衣服好漂亮,我說這不是傳(chuan) 統的衣服,這是我做出來的。我用了很多傳(chuan) 統手工藝,看起來是傳(chuan) 統衣服的美感,但是改了剪裁。
問:近些年興(xing) 起“漢服熱”,有人認為(wei) 應該完全複古,有人覺得應該創新,你怎麽(me) 看?
答:我覺得兩(liang) 者都很重要。一個(ge) 是必須要知道傳(chuan) 統衣服長什麽(me) 樣,穿起來什麽(me) 樣,以前的人是怎樣的精神狀態。但如果它完全複古的話,就缺少在當代的生命力。所以也要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知道原來的樣子。
問:你覺得,今天的文藝作品如何去傳(chuan) 播中國美學?
答:我更關(guan) 心的是,我們(men) 究竟懂得多少中國美學,我們(men) 有沒有傳(chuan) 達出真正的中國美學。原來產(chan) 生它的土壤已經沒有了,你現在要找回它,就算找到也不能生存在這裏。把它提煉到當代的智慧,這個(ge) 工程是非常浩大的。
問:北京冬奧會(hui) 中國體(ti) 育代表團的領獎服是由你設計的,如何在有限空間內(nei) 傳(chuan) 達自己的設計理念?
答:2004年,我參與(yu) 了雅典奧運會(hui) 閉幕式,那時我已經開始研究奧運精神了。在奧運精神裏,所有國家都是平等的,大家要用最陽光最正麵的方法去表現自己。很多奧運服裝,一方麵有自己國家的特色,但是又不會(hui) 太過自我。
我第一個(ge) 想到圓立領加盤扣的設計,這非常中國,但是加進去後,也不會(hui) 影響到它中立的狀態。領獎服上設計有三條紅色線,形成一個(ge) 中國的“中”字,紅線上短下長,像一團氣往上升的感覺,表達出中國人的精神麵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