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跨越百年的最美初心
作者:汪守德(原總政治部宣傳(chuan) 部文藝局局長、文藝評論家)
軍(jun) 旅作家丁曉平的報告文學《紅船啟航》(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以獨特的敘述角度和精湛的文學描繪,能夠使讀者從(cong) 這一似乎已屢見不鮮的題材中,讀出那樣多的新史實與(yu) 新發現,獲得那樣多的新認知和新啟示,這部作品也因之具有了某種特有的史學與(yu) 文學價(jia) 值。
浙江嘉興(xing) 南湖上的那艘紅船,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史上有著特殊的曆史意義(yi) 和象征意義(yi) ,對今天而言,它是經曆百年風雨之後必須回望和牢記的。擅長於(yu) 紅色題材寫(xie) 作的丁曉平,將視線聚焦於(yu) 這艘中國最著名的革命船隻,進行他富於(yu) 充沛激情的書(shu) 寫(xie) 。他從(cong) 一個(ge) 名叫王會(hui) 悟的、身份普通卻又對中共一大會(hui) 議的召開有著非比尋常影響的女子說起,以小人物帶出那段錯綜複雜的大曆史,帶出眾(zhong) 多叱吒風雲(yun) 的曆史人物。這種敘述策略與(yu) 技巧,給讀者帶來閱讀上的新鮮感。
丁曉平又是怎樣具體(ti) 駕馭這個(ge) 題材的呢?從(cong) 實際的閱讀感受來講,這部書(shu) 的寫(xie) 作正如書(shu) 名所示,是從(cong) 王會(hui) 悟講開來而重點指向紅船,書(shu) 的主體(ti) 雖分上下兩(liang) 卷,實由三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所構成。一是以較多的篇幅寫(xie) 了建黨(dang) 之前以陳獨秀、李大釗等為(wei) 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驅,所倡導的新文化運動,所傳(chuan) 播的共產(chan) 主義(yi) 思想,所進行的建黨(dang) 醞釀籌備經過。作品以明晰的脈絡、簡約的文字和酣暢的氣韻,將筆墨引向建黨(dang) 那個(ge) 偉(wei) 大的曆史時刻。這種對於(yu) 建黨(dang) 之前思想和組織狀況的描述,不可或缺,而且體(ti) 現出本書(shu) 所述曆史的係統性和完整性,給作品增加了思想與(yu) 曆史的厚度。這個(ge) 階段,似乎與(yu) 王會(hui) 悟並無多大關(guan) 係,但實際上她是一個(ge) 受《新青年》影響的進步青年,這位“小王老師”勇敢地從(cong) 嘉興(xing) 烏(wu) 鎮舊的生活秩序中走出來,走向大上海這個(ge) 外麵的世界。
二是作品真實詳盡地記述了黨(dang) 的一大召開的曲折過程,這是本書(shu) 的最大特色和亮點。作者以仔細的考證和翔實的文字,對一大的各個(ge) 參加者及其背景,對會(hui) 議舉(ju) 辦的時間和地點,對會(hui) 議的程序、氣氛和議題等,盡可能地進行了客觀、真實的還原,讓曆史以本來的麵貌呈現在今天的讀者麵前,也使我們(men) 再一次了解那些曆史細節和真相。這需要作者花費大功夫,對各種相關(guan) 史料進行科學、嚴(yan) 謹、認真的梳理和比對,從(cong) 而獲得對於(yu) 史實最準確可靠的判斷和描述。此刻作為(wei) 黨(dang) 外人士的王會(hui) 悟,雖然隻是一名會(hui) 務人員,沒有資格參與(yu) 關(guan) 於(yu) 建黨(dang) 問題的討論,但她既是一個(ge) 會(hui) 議的旁觀者,又是一個(ge) 難得的見證者,與(yu) 一大依然有著十分緊密的聯係。
然而開會(hui) 時法租界巡捕房“包探”的突然闖入,使得形勢立刻變得危急起來。意識到危險的與(yu) 會(hui) 者們(men) ,於(yu) 情急之下迅速撤離。將會(hui) 址遷往何處,是個(ge) 亟待解決(jue) 的難題。關(guan) 於(yu) 會(hui) 議的選址事宜,從(cong) 嘉興(xing) 走出來的王會(hui) 悟的建議在此起了決(jue) 定性的作用。從(cong) 王會(hui) 悟、高君曼等通過當時《申報》上刊載的火車時刻表選定的時間與(yu) 車次,嘉興(xing) 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社會(hui) 氛圍的分析,以及代表們(men) 從(cong) 上海轉移嘉興(xing) 的過程,到達嘉興(xing) 南湖時的天氣情況,開會(hui) 時使用的平常作為(wei) 遊覽的紅船(畫舫)的規模、形製等方麵,作品的敘述平實詳細、饒有意趣。作品對於(yu) 當時紅船的考證,對於(yu) 會(hui) 議實際可能的想象,反映出曆史的開創者們(men) 意氣風發的神采。
如果說以上是對紅船前世的敘述,作品的下卷是對其今生的探究。其價(jia) 值在於(yu) 黨(dang) 領導全國人民取得勝利之後對於(yu) 紅船的尋找,這也是作品描寫(xie) 的又一重點。紅船因承載過重大使命而大放異彩,尋找和確認當年的紅船,成為(wei) 嘉興(xing) 方麵的心結與(yu) 焦點,因而通過回憶、尋找、考證、確定,使其曾經的輪廓與(yu) 形製漸漸顯影,這一過程具有某種深沉曠遠的曆史意味,許多故事也在作品中得以複原。開國領袖毛澤東(dong) 的專(zhuan) 列路過嘉興(xing) 時突然停車,嘉興(xing) 方麵對於(yu) 以紅船為(wei) 依托建紀念館的努力,王會(hui) 悟關(guan) 於(yu) 紅船上開會(hui) 整個(ge) 過程與(yu) 諸多細節的回憶,南湖革命紀念船的建成下水,董必武重訪南湖時為(wei) 紅船題詞,鄧小平為(wei) 紀念館題名,“紅船一家人”對於(yu) 紅船曆史的講解、對紅船精神的光大,以及圍繞著紅船發生地說不盡的故事,反映了紅船不僅(jin) 具有文物史的意義(yi) ,而且有革命史的價(jia) 值,使紅船成為(wei) 一個(ge) 持久的話題和熱點,給讀者以遐思與(yu) 聯想。
《紅船啟航》回到原點與(yu) 源頭,通過書(shu) 寫(xie) 紅船去再現與(yu) 重溫我黨(dang) 誕生時那段重要曆史的一幕幕,特別是反映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艱苦探索,反映出中國社會(hui) 曆史發展的總趨勢,反映出紅船對於(yu) 當代中國所具有的重大而深遠的啟示意義(yi) 。作品表明,從(cong) 紅船啟航的中國革命,在經曆了大風大浪之後終於(yu) 迎來了勝利,因此它對於(yu) 中國革命而言意義(yi) 重大。為(wei) 了實現這樣一種寫(xie) 作目標,作者在作品中既賦予了很強的紀實性和理論性色彩,又顯示出一定的揭秘性和文學性特征,通過精準生動的文字敘述,輔以相關(guan) 的文件、圖表、照片等內(nei) 容,既揮灑自如,又言之鑿鑿,有力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作者以負責任的寫(xie) 作態度,引導讀者從(cong) 革命曆史中汲取更豐(feng) 富的思想滋養(yang) ,給奮進向未來的人們(men) 注入更大的精神力量。
為(wei) 了寫(xie) 好這部作品,丁曉平下了大功夫。他對所要寫(xie) 作的題材和內(nei) 容,進行了深入采訪與(yu) 資料查閱,嘉興(xing) 方麵的相關(guan) 機構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與(yu) 支持,使他有可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而這一切在作品中體(ti) 現出來時,顯得紮實、精彩、厚重,有充分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作為(wei) 一名卓有成就的軍(jun) 旅作家,丁曉平的曆史觀和價(jia) 值觀向來明確而堅定,在作品中從(cong) 來不隱瞞他的立場與(yu) 觀點,這部書(shu) 的寫(xie) 作初衷與(yu) 所要表達的意圖與(yu) 願望,都值得充分肯定。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9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