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千年文脈啟新篇——生態保遺“扮靚”鄭州文化氣質

發布時間:2022-03-10 15:02:00來源: 光明網

  千年文脈啟新篇——生態保遺“扮靚”鄭州文化氣質

  走進鄭州航空港區的苑陵故城遺址公園,秦漢風格的闕樓氣勢恢宏,園中紅梅綻放,遊人興(xing) 致盎然,古老遺跡成為(wei) 現代生活中的和諧一景。

  北臨(lin) 黃河,西依嵩山,以鄭州為(wei) 中心的嵩山地區孕育了連綿不斷、傳(chuan) 承有序的華夏文明,也留下了分布密集、價(jia) 值珍貴的文物“富礦”。

  如何讓陳列在廣闊大地的遺產(chan) “活”起來?

  2017年至今,鄭州市全麵開展生態保遺工程,推進古遺址保護利用與(yu) 城市發展共榮共生。“地下氣象萬(wan) 千,地上綠樹蔥蘢”的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正逐漸成為(wei) 市民休閑娛樂(le) 的優(you) 選,正如著名考古學家李伯謙所言:“生態保遺實現了曆史、生態、生活的有機結合。”

  風華再現 遺址保護“看得見”

  苑陵故城遺址公園,是生態保遺工程實施後第一個(ge) 落成的項目。曆經兩(liang) 千多年風雨,秦漢時期苑陵故城古城牆保存相對完整,彌足珍貴。如今,絡繹不絕的遊客通過鏤空鋼架結構的南大門走進故城遺址公園,觀瞻連綿不斷、渾厚雄壯的夯土城牆。城內(nei) 全麵覆土後,種植了喬(qiao) 木、灌木約470個(ge) 品種,打造出“六圃九囿”景觀,再現秦漢時期農(nong) 耕文明的生產(chan) 生活。

  “景多得看不完,我都在裏麵逛1個(ge) 多小時了。”家住港區的劉阿姨笑著對記者說。遺址公園講解員李琪介紹,周末,每天前來公園的遊客可達四五千人。

  作為(wei) 國家形態和城市文明起源研究、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匯聚交融的核心地區,鄭州屬於(yu) 典型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近萬(wan) 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土遺址占大宗,多數裸露在外,極易遭自然和人為(wei) 破壞。

  “生態保遺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將文物保護和市民生活結合起來,使文物保護成果惠及於(yu) 民、服務於(yu) 民。”鄭州市文物局局長任偉(wei) 介紹,根據遺址位置、文物保護級別和輻射人群規模,他們(men) 對中心城區、城市發展區和城郊地區的遺址分標準建公園,促進了遺址保護優(you) 化、文化內(nei) 涵彰顯、生態環境提升、休閑空間拓展、城市形象凸顯的有機銜接。

  截至2021年底,鄭州市已建成苑陵故城、小營點軍(jun) 台等遺址生態文化公園45處,綠化麵積近萬(wan) 畝(mu) 。

  文脈千年 煌煌商都迎新機

  午後,在“城牆裏”咖啡館品一杯蓋碗咖啡;傍晚,在棧道上感受腳下3600多年前古城牆的厚重滄桑……

  2021年6月,鄭州商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經綜合保護和修繕建設,全新亮相。在綿延約7公裏的夯土城牆“包裹”下,這一“顏值”與(yu) “內(nei) 涵”兼備的遺址公園成了鄭州老城區鬧市中難得的休閑之所。

  玄鳥廣場、青銅模範廣場、漢白玉文化牆……遺址公園內(nei) ,濃鬱的商都文化元素與(yu) 四季特色植被景觀相互輝映。“改造後的商城遺址環境好了,放鬆的同時還能感受古老商都文化,我們(men) 幾乎天天都到這兒(er) 散步。”家住附近的楊女士說。

  鄭州商城遺址規模浩大,城址麵積達25萬(wan) 平方千米,城內(nei) 遺跡眾(zhong) 多。這一區域曾是鄭州市中心最集中的棚戶區,古城牆傷(shang) 痕累累,周邊環境髒亂(luan) 不堪。

  “鄭州商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十分不易,需要破解項目資金、地塊權屬、安置回遷等諸多難題,目前的保護成果是國家、省、市、區各級聯動和多部門聯合努力的結果。”鄭州市文物局黨(dang) 組副書(shu) 記郭磊說,生態保遺工程將文物保護由文物部門的單打獨鬥,變成了多部門協作的共同事業(ye) 。

  多方合力下,遺址公園、博物院等文化新地標相繼誕生,六大文化片區、六大協同風貌區建設穩步推進。以文帶旅、以旅興(xing) 商、以商承文,3600多年的古跡串聯一路繁華盛景,融入現代都市生活。

  未來正來 創新表達“讓曆史說話”

  “這是一座由考古發現的千年王都,3600多年來城市中心從(cong) 未遷移。”走進依傍遺址公園而建的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序廳,投映在地麵上科技感極強的文字介紹令人心動。

  在數字投影技術支持下,播放講解視頻的巨型熒幕與(yu) 大型複原沙盤實時聯動,直觀呈現鄭州商代都城的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區,帶給觀眾(zhong) 沉浸式的感官體(ti) 驗。

  “4D影廳、3D打印的古城牆……為(wei) 清晰闡釋鄭州早商文明,我們(men) 在擴充實物展品的同時,努力創新博物館陳展形式,讓曆史活起來,讓文化活起來。”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院長馬玉鵬說,遊客在此可實現遊園逛館無縫銜接,多角度感悟千年商都的文化內(nei) 涵。

  目前,鄭州商城遺址的南城垣缺口展示館和宮殿區考古工作棚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中,建成後,將更加生動展現巍巍商都的昔日盛景,激發市民探索文明、守護曆史的熱情。

  “我們(men) 既要保護遺產(chan) 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又要激發文化活力、促進文化傳(chuan) 承,兼顧旅遊開發和民生改善,繼續推進和提升生態保遺工作。”任偉(wei) 說。(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