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媽媽還能擁有自己嗎
“三孩”“女性”,都是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的熱詞。當這兩(liang) 個(ge) 熱詞碰到一塊兒(er) ,“三孩”家庭中的女性,更是一個(ge) 值得關(guan) 注的群體(ti) 。生育了多個(ge) 子女,陷入家務的汪洋大海,媽媽還能擁有自己的事業(ye) 、生活嗎?
女性有權擁有自己的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張兆安,今年帶來了《關(guan) 於(yu) 完善配套體(ti) 係促進“三孩”政策落地的建議》。其中提到,影響“三孩”政策落地的主要因素,有年輕人婚育觀念變化、雙職工家庭比重較高、職場競爭(zheng) 激烈、孩子撫養(yang) 成本高、包括房價(jia) 在內(nei) 的生活成本高企等。
張兆安坦言,由於(yu) 目前嬰幼兒(er) 照護體(ti) 係尚不完善,很多孩子的父母難以平衡家庭與(yu) 工作的關(guan) 係。在現實社會(hui) 生活中,大多數女性在生育之後,職業(ye) 生涯或多或少都會(hui) 受到影響,甚至不得不從(cong) 零開始。因此,鑒於(yu) 目前就業(ye) 形勢及職場競爭(zheng) 的現實,一些女性不敢再次冒險生育,一些家庭對生育二孩、三孩望而卻步。
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yu) 谘詢中心專(zhuan) 職谘詢師房超,長期致力於(yu) 多子女家庭的研究。她指出,女性首先要相信,自己在養(yang) 育多個(ge) 孩子的同時,有權、值得、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女性在認知層麵的信念很重要,相當於(yu) 一個(ge) 角色定位,有了清晰和明確的定位,才能接著談方法。”
社會(hui) 上也有一種觀點,“上一代媽媽生了那麽(me) 多孩子,不也過得好好的”。房超指出,上一代人不是真的沒有這個(ge) 困擾,而是她們(men) 不覺得喪(sang) 失自我是個(ge) 問題。“上一代或者更早時候的家庭模式,多是男主外女主內(nei) ,女性在家庭中奉獻自己,且認同了這個(ge) 角色。但今天的女性有著自我發展的訴求,而且在現實中,女生從(cong) 上學到工作也沒有遜色於(yu) 男生。”
做更好的媽媽,前提是做更好的自己。房超覺得,女性不要想做一個(ge) “完美媽媽”,做一個(ge) “足夠好”的媽媽就可以了。“‘完美媽媽’是媽媽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孩子的需求。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身處更複雜的關(guan) 係中,能學會(hui) 更多的合作、更多的競爭(zheng) ,處理自己的情緒。媽媽可以放鬆一些,要相信孩子的潛能。”
房超的朋友有3個(ge) 孩子,有一次,她一個(ge) 人帶著孩子們(men) 在街上走。有人說,“天哪,你帶著3個(ge) 小孩子過馬路不危險嗎?”那個(ge) 媽媽不屑地吐槽,“你以為(wei) 我的孩子連過馬路都不會(hui) 嗎?”
一個(ge) 家庭有時候像一個(ge) 公司
房超說,養(yang) 育多個(ge) 孩子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必然大於(yu) 隻有一個(ge) 孩子,其中有一些屬於(yu) “不可抗力”,但一個(ge) 家庭有時候像一個(ge) 公司,需要管理,一些環節存在優(you) 化的空間。而且,所有家庭成員都要共同參與(yu) 到養(yang) 育孩子這個(ge) “項目”中。
在房超家中,每周都會(hui) 開一個(ge) 家庭會(hui) 議,全員參與(yu) 。會(hui) 議內(nei) 容包括,在過去的一周,每個(ge) 人做了什麽(me) ,心情怎麽(me) 樣,有什麽(me) 進步,有什麽(me) 困難,需不需要幫助,也會(hui) 互相提意見,批評與(yu) 自我批評。
互聯網問答社區知乎上有一個(ge) 問題,“家有三娃的人日常生活是啥樣啊”,不難看出提問者其實已經有了各種“雞飛狗跳”的預設。
這個(ge) 問題下,網友Carrie的回答顯得別具一格:家務不再細致,能用機器代勞的用機器。午餐,一個(ge) 孩子是每天換著花樣,3個(ge) 孩子就每天每人來個(ge) 三明治吧,什麽(me) ,一個(ge) 不夠,那就兩(liang) 個(ge) 。冰箱必須大容量,還想添置冰櫃,總是塞得滿滿的。一個(ge) 孩子沒人吵,隻會(hui) 纏著媽媽,煩死;3個(ge) 孩子天天吵,腦袋疼死;但是有3個(ge) 寶貝可以抱著親(qin) ,有3個(ge) 寶貝對我說,媽媽祝你今晚有個(ge) 美夢,這是一件多麽(me) 美好的事情啊!
網友“凱利雞”有3個(ge) 孩子,分別是2歲、3歲、5歲半。她給自己畫了一張從(cong) 早上6點到晚上10點、精確到每半小時的日程表,時間管理能力如同職業(ye) 經理人。她說:“多子女家庭父母一定要有高超的管教技巧,不然大人累,孩子苦。”
這些回答中有吐槽,有方法,更有愛。房超說:“父母就像領導,能製定家庭的目標,讓所有家庭成員向著一個(ge) 方向努力;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讓孩子在管理和約束下,實現自我管理。”
爸爸的責任意識很重要
養(yang) 育孩子,尤其頭三年牽扯大量時間和精力,盡管可能有雙方老人的幫助,但房超從(cong) 專(zhuan) 業(ye) 的角度,並不讚成“隔代撫養(yang) ”。“父母的角色和功能,是上一代人不可替代的。意見不一致時,要聽父母的。”
生兒(er) 育女,絕不是女性一個(ge) 人的事情,是夫妻雙方共同的選擇和決(jue) 定,既然選擇了多子女,那就要想辦法去共同麵對。這時候,丈夫——爸爸的責任意識和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
房超指出,當性別角色、性別分工有了更大的彈性,隻有夫妻雙方都認同,家庭的係統和結構才能變得更加靈活。“養(yang) 育孩子,一定是需要父親(qin) 參與(yu) 的,包括家務勞動、家庭管理等。”房超說,“孩子打架了,需要爸爸來調解;媽媽抑鬱了,需要爸爸來支持和陪伴。”
張兆安建議,對生育多子女的家庭,可以適當延長產(chan) 假時間和男方陪護假期;也可實行彈性產(chan) 假製度,將丈夫的陪產(chan) 假和妻子的產(chan) 假、生育假加總,由家庭自行決(jue) 定丈夫和妻子之間如何分配時間。
個(ge) 人和家庭都準備好了,企業(ye) 和社會(hui) 也應該為(wei) 年輕人減輕育兒(er) 經濟負擔,解決(jue) 後顧之憂。
從(cong) 企業(ye) 層麵,張兆安建議推動三孩媽媽職業(ye) 友好型擇業(ye) 政策,出台三孩媽媽就業(ye) 優(you) 惠政策,對招收三孩媽媽的企業(ye) 給予一定的稅費優(you) 惠;鼓勵企業(ye) 接受三孩媽媽育兒(er) 期間在家辦公或彈性工作製,鼓勵全職媽媽在育兒(er) 階段接受碎片式工作。
從(cong) 社會(hui) 層麵,各種配套要及時跟上,尤其是完善嬰幼兒(er) 照料服務和教育體(ti) 係。張兆安建議,通過改建、擴建幼兒(er) 園,提高公立幼兒(er) 園的比例,大力鼓勵和支持用人單位和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興(xing) 辦托育服務機構,大力提升入托率,解決(jue) “孩子誰來帶”的“老大難”問題。(蔣肖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