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英明決策救了我們的命”
“疫情發生以來,黨(dang) 中央一開始就明確要求把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慮盡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眾(zhong) 被感染,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全國人民都在關(guan) 心關(guan) 注著你們(men) 。醫務人員要竭盡所能為(wei) 大家提供治療,各方麵要關(guan) 心被感染的群眾(zhong) ,照顧好他們(men) 的家人,讓患者安心接受治療。”2020年3月1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火神山醫院連線慰問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其言殷殷,其情切切,堅定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多虧(kui) 總書(shu) 記關(guan) 心,我才能活到今天!”
一段悠揚的音樂(le) ,從(cong) 屋子裏飄來,舒緩而婉轉,一如現在的生活。
“我康複得非常好。每天都堅持拉兩(liang) 段小提琴。”3月14日,見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落日老人”王欣打開了話匣子,不時仰頭發出爽朗的笑聲。
88歲的武漢市民王欣曾是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dong) 院區接受救治。2020年3月5日,他被上海援鄂醫療隊劉凱醫生推出病房做CT途中,邂逅久違的紅霞滿天。這一場景被定格下來,打動了許多人,王欣也因此被無數網友親(qin) 切地稱為(wei) “看落日老人”。治療的過程刻骨銘心,在與(yu) 死神鏖戰的58個(ge) 日夜裏,上海、四川、武漢等地的數十位醫護人員接力救治,終於(yu) 讓老人轉危為(wei) 安。
“第二次生命,我倍加珍惜。出院後,社區醫院、社區幹部都很關(guan) 心我,從(cong) 身體(ti) 恢複、心理關(guan) 愛再到生活幫助,無微不至。”老人情不自禁地豎起了大拇指,“生活在這樣溫暖的大家庭裏,我還想多活些年呢。”兩(liang) 年來,老人常常和劉凱互道問候,字裏行間,流淌著滿滿的關(guan) 心和感激。
“總書(shu) 記來武漢時,我當時在病房裏,看新聞時聽他叮囑‘要樹立必勝信心,保持樂(le) 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主動聽從(cong) 醫囑,積極配合治療,這有助於(yu) 戰勝病魔’,感到非常暖心,也增添了戰勝病魔的勇氣。經過這次疫情的人都能感受到,關(guan) 鍵時刻隻有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才能做到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ge) 生命,才能取得抗疫鬥爭(zheng) 的決(jue) 定性成果。共產(chan) 黨(dang) 員是真正為(wei) 老百姓服務、敢於(yu) 犧牲的人。”王欣一字一頓地說。
與(yu) 王欣一樣,59歲的張翠萍如今的生活也平靜而幸福。
“多虧(kui) 總書(shu) 記關(guan) 心,我才能活到今天。”張翠萍說著,淚水湧出眼眶。2020年初,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她一麵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一麵在為(wei) 醫療費發愁,甚至一度想放棄治療。當醫護人員告訴她“治療費用由國家兜底,您隻用安心養(yang) 病”時,她激動得半晌說不出話來。
前不久,她特意選了個(ge) 陽光明媚的日子專(zhuan) 程回醫院,感謝搶救她的醫生、護士。“總書(shu) 記說,為(wei) 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men) 什麽(me) 都可以豁得出來。每次想到這席話,我的眼淚就止不住,總書(shu) 記英明決(jue) 策救了我們(men) 的命,我要好好生活,珍惜第二次生命,把每一天過好。”張翠萍說。
康複患者納入“全方位關(guan) 照網”
每日定時做深呼吸,是67歲馮(feng) 婆婆的日常。作為(wei) 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治愈患者,這已經成為(wei) 她每天必做的功課。
“一天比一天好,我看到了希望。”馮(feng) 婆婆的笑聲裏,飽含信心。
3月5日,馮(feng) 婆婆到湖北省中醫院新冠肺炎多學科模式康複門診(MDT)就醫,她堅信在醫生指導下,加速恢複,一定能做身體(ti) 上“更好的自己”。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並不意味著醫療的使命已經結束。如何更好地幫助他們(men) 回歸正常生活、回歸社會(hui) ,這也是醫學的應有之義(yi) 。”湖北省中醫院肖明中教授說。目前,湖北已分類對6萬(wan) 多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基礎疾病治療、中西醫結合康複、心理危機幹預等全方位關(guan) 照。
2020年4月6日,全國名中醫張伯禮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劉清泉院長傳(chuan) 承工作室落戶武漢市中醫醫院。其承載的使命是,保障抗疫期間科研攻關(guan) 項目順利完成,為(wei) 新冠康複期治療製定具體(ti) 方案,同時培養(yang) 一批中醫重症、急症診療人才。
“總書(shu) 記說‘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教訓,為(wei)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築牢製度防線’,每次聽到這席話,我的眼淚就情不自禁流下來。”武漢紅十字會(hui) 醫院感染科醫生李峰曾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康複後,他每天帶隊在網上服務,幫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CT檢查、參加遠程診斷、線上抗疫。
作為(wei) 疫情的“親(qin) 曆者”、疫後重振的“參與(yu) 者”“見證者”,李峰十分感慨:“生病時,我深切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絕不放棄每一個(ge) 生命的決(jue) 心和勇毅;康複後,我同樣強烈感受到‘不落下任何一位患者’的堅持和厚愛。”
隨著醫療資源快速增加、防備手段日益先進、防護網絡逐步健全,我省迎戰疫情的底氣越來越足。目前,全省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發熱門診、定點醫院改造全部完成。
從(cong) 全省試水多學科門診到多學科聯合住院診療模式,一項項新舉(ju) 措的推行,降低了群眾(zhong) 的醫療門檻,回應了“救死扶傷(shang) 乃醫者天職”的社會(hui) 期待,更彰顯了醫療保障體(ti) 係的人文關(guan) 懷。
網上能看病 抓藥送到家
“現在有了這個(ge) ‘千裏眼’,24小時為(wei) 我看護,放心;我也不用去醫院排隊拿藥,省心!”家住武漢市江夏區的78歲新冠康複患者謝先生患冠心病多年,需要定期調藥。如今,他有了隨身攜帶的可穿戴設備單導聯心電儀(yi) ,可隨時“報警”遠程就診,再由專(zhuan) 家遠程開藥,寄送到家。
通過互聯網遠程診療,利用穿戴設備對患者實施24小時監測,這是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問診係統推出的創新服務。
打開手機就能掛號、看病、取藥,全省數十家三級醫院開設的互聯網醫院,讓許多患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醫療服務。
“這是疫情發生後的新變化,不僅(jin) 方便新冠肺炎康複患者,也給全省廣大患者帶來便利。”謝先生感慨。
近兩(liang) 年,湖北加快補短板、強弱項,帶有湖北特色的醫療改革探索不斷湧現。
昔日按科看病,如今按病索醫,武漢部分醫院試水“多科聯診”,患者不再樓山樓下來回跑;過去排隊掛號、取藥,眼下打開手機、線上支付,湖北省互聯網醫院就連藥品也能直接配送到家。一個(ge) 小小的舉(ju) 動,彰顯的是我們(men) 黨(dang) “人民至上”的執政初心,是政府為(wei) 滿足民生之需矢誌不渝的工作追求,是醫療行業(ye) 破解改革難點的不懈追求。
從(cong) “治病”到“防病”,一條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健康之路正在快速延伸。
在武漢市漢口韓家墩社區,新冠肺炎康複患者李女士不用出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就會(hui) 按時上門服務,監測血壓、血糖,進行心理疏導。
“5+2,白+黑,全天候嗬護您的健康。”家庭醫生和社區居民簽約服務時常說的這句話,傳(chuan) 導的是理念的轉變、模式的創新、服務的強化。
“健康湖北”風尚引領全民健身熱潮。廣場舞、健身房,構建起15分鍾城市社區健身圈;農(nong) 家院裏、田間地頭,鄉(xiang) 村公共健身設施便捷順手。(杜巍巍 胡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