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民40餘年速寫上千幅作品 記錄時代印記城市變遷
【解說】一支筆、一張紙、幾分鍾的時間,一幅生動的速寫(xie) 畫便完成了。40餘(yu) 年間,68歲的夏曉明用上千幅速寫(xie) 作品,記錄著時代印記與(yu) 城市變遷。
【解說】夏曉明介紹,自己幼時便喜愛在紙上塗塗畫畫,對社會(hui) 對景物充滿好奇心。中學時,開始為(wei) 班級出牆報,逐漸加深了對繪畫的熱愛。成年後,社會(hui) 萬(wan) 象成為(wei) 他創作的源泉,書(shu) 店、公交車上、公園街巷......每到一處他都會(hui) 留心觀察。
【同期】美術工作者 夏曉明
我喜歡觀察人,一個(ge) 老頭像什麽(me) 樣的,他為(wei) 什麽(me) 做這個(ge) 動作,我就琢磨琢磨,琢磨完了畫下來挺有趣的。我跟那些老百姓能聊天,能聊在一起,包括老人、中年人、男人、女人,我都可以聊,聊到一起,畫畫。甚至跟小孩也可以聊一會(hui) ,聊一會(hui) 畫個(ge) 小朋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解說】夏曉明是美術專(zhuan) 業(ye) 出身,如今從(cong) 事影視美術設計工作。閑暇之餘(yu) ,他便會(hui) 帶上紙筆四處寫(xie) 生,從(cong) 風景到人物,四十餘(yu) 年間從(cong) 未停筆。為(wei) 了留住童年回憶,他創作出老合肥市井風情畫近200幅。
【同期】美術工作者 夏曉明
我就畫了一組老合肥的記憶,這說實在話都是我腦子裏記的,全是根據我腦子裏形象,因為(wei) 它有速寫(xie) 的基礎,然後我就把我小時候記的東(dong) 西就放在這裏邊,就把老合肥的記憶畫下來了。
【解說】拋沙袋、鬥蟋蟀、踢紐扣......在夏曉明一組名為(wei) 《兒(er) 戲》的作品中,一幅幅兒(er) 時與(yu) 同伴們(men) 做遊戲的場景十分生動。他認為(wei) ,畫畫是一種記錄,記錄時代印記也記錄著個(ge) 人感受。
【同期】美術工作者 夏曉明
我看跳繩是什麽(me) 樣的,跳皮筋什麽(me) 樣,我就憑著印象,我就開始用鉛筆先勾個(ge) 稿子,然後在紙上麵把它記下來,所以畫了大概有48幅這個(ge) 畫,把小時候我們(men) 玩的遊戲全部記下來。
【解說】夏曉明坦言,城市發展變化日新月異,能用畫筆記錄城市的變遷也是留給大家的一份記憶。疫情發生後,他也開始記錄“疫情瞬間”。他說,希望用筆去記錄這個(ge) 時代發生的事,也能讓後人有更多的了解。
【同期】美術工作者 夏曉明
它是記錄那時候老合肥的一些民俗和環境。現在的年輕人沒見過老合肥像什麽(me) 樣子,大概從(cong) 我的畫當中能看到合肥的老樣子,然後跟現代合肥一對比,它這麽(me) 的差別。我估計這個(ge) 作用能起,我想後來延續畫下去的目的可能就是為(wei) 了這個(ge) 。
張俊 儲(chu) 瑋瑋 安徽合肥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