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探訪台州府城牆 聽“城牆守護者”講述申遺“長跑”故事

發布時間:2022-03-21 11: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台州3月19日電(記者 範宇斌)在中國,140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守望與(yu) 變遷堪稱奇跡。城依山,山傍水,水繞城,山水城相融,浙江台州臨(lin) 海是一座江南理想城。

  作為(wei) 浙江省首個(ge) 獲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縣級市,臨(lin) 海古城有“一寶”,千百年來默默守護著靈江之畔的這座古城,那就是台州府城牆,久經歲月、戰火、洪水、風雨侵蝕,今天依然挺立。

  台州府城牆,又稱“江南長城”,全長6000餘(yu) 米,現存4730米,東(dong) 起攬勝門,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於(yu) 山岩陡峭間直抵靈江東(dong) 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勢,俯視大江。

  2001年,台州府城牆被列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由台州府城牆等組成的“中國明清城牆”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單》。2022年是台州府城牆申遺“長跑”的第十年,中新網記者近日來到臨(lin) 海古城,觸摸台州府城牆,感受古城牆“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的千年篤定。

  風雨千百年: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

  “台州府城牆是一座具有軍(jun) 事防禦與(yu) 防洪雙重功能的府城城牆。”臨(lin) 海市文物保護所所長彭連生向中新網記者介紹道,台州府城牆始建於(yu) 東(dong) 晉,擴建於(yu) 初唐,定型於(yu) 北宋,完善於(yu) 明清,依據地勢和山川格局修建,曆史上曾多次拆毀、重建及修繕,元代台州府城牆以其防禦水患的重要功能免於(yu) 拆除。

  翻開台州府城牆的曆史書(shu) ,20世紀50年代,台州府城牆東(dong) 段及東(dong) 轉角拆除。此後,台州府城牆一度陷入無序、停滯的自然狀態。

  直到1995年8月,臨(lin) 海市舉(ju) 行“臨(lin) 海建設名城,修複古城牆動員大會(hui) ”,號召市民“我為(wei) 名城獻一磚,萬(wan) 民修複古城牆。”同年,台州府城牆修複工程動工。至2000年10月,沿江城牆修繕完成。

  在“城牆守護者”彭連生看來,台州府城牆是台州府城重要、珍貴的文化載體(ti) ,是中國為(wei) 數不多、保存較為(wei) 完整的府城城牆,對於(yu) 研究古代中國城市建設、軍(jun) 事曆史、防洪設施、建築藝術和傳(chuan) 統文化等具有重要價(jia) 值。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當下,以台州府城牆為(wei) 核心,連同巾山塔群、恩澤醫局舊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曆史文化名街紫陽街,東(dong) 湖等構成了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

  朝代更迭,歲月變遷,台州府城牆一磚一瓦凝集的曆史氣息未變,臨(lin) 海古城裏的人間煙火味依舊,歸根結底是文化傳(chuan) 承。

  中共臨(lin) 海市委書(shu) 記吳華丁表示,“臨(lin) 海正聚力建設曆史名城,就是要賡續千年府城的曆史榮光,突出古今交融、由古向新,把曆史文化、秀麗(li) 山水、現代產(chan) 業(ye) 融入城市肌理,把臨(lin) 海打造成為(wei) 傳(chuan) 承千年的現代化魅力之城。”

  守護千年古城:春風不改舊時波

  從(cong) 台州府城牆興(xing) 善門南眺,滾滾靈江水繞城而過,北望紫陽古街,古城肌理一覽無餘(yu) 。近處,古城之中“一山有四塔,一城藏八寺”,人文古跡匯聚。遠處,山海相依、人水相親(qin) 、景城交融、古今交匯。

  據考古勘探,台州府城牆自唐宋以降至清代,構築層麵十分清晰,是保留曆史信息最完整的地方性城池。“現存城牆本體(ti) 是以宋代城牆為(wei) 基礎,明、清兩(liang) 代修葺增築而成,城門、甕城等尚存。”彭連生說。

  “城牆有三分之一的長度是沿靈江修築,猶如大堤,1600多年來抵禦著洪水的衝(chong) 擊。”彭連生談道,2019年8月台風“利奇馬”重創臨(lin) 海古城,“若沒有城牆將洶湧的水勢擋一擋,城內(nei) 古建築可能就要被衝(chong) 垮了。”

  事實上,千百年來即便洪水衝(chong) 破城門,但凡土生土長之臨(lin) 海人,也對城牆少有抱怨,而是采取積極補築的辦法,年複一年,加高加厚,堵漏補缺。不斷的實踐使城牆的構建形製越來越適應防洪功能。

  台州府城牆獨特的“馬麵”形態,被建築專(zhuan) 家譽為(wei) “可稱得上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創造,全國罕見”。“與(yu) 一般古城的方形‘馬麵’形製不同,台州府城牆為(wei) 防洪需要,特意把城牆迎水一麵修築成半圓弧形,以利水流通暢,保護城牆安全,這樣的‘馬麵’形製是台州府城牆建築形製中最為(wei) 顯著的一個(ge) 特色。”彭連生說。

  此外,與(yu) 眾(zhong) 不同的門台“天窗”、特殊的“露齦造”技術、最早采用磚石全麵包砌技術以及城牆輔助性建築“捍城”和“護城”等,無一不彰顯著古人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時,東(dong) 南沿海一帶倭寇不時侵擾。在台州府城,戚繼光創造性地修建了13座二層空心敵台,可常駐兵力,且便於(yu) 瞭望、防守與(yu) 傳(chuan) 達信息。後來,戚繼光將空心敵台運用於(yu) 北方長城修建。因台州府城牆對明長城的形製和結構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中國古建築學家羅哲文讚譽其為(wei) 北方明長城的“師範”和“藍本”。

  十年申遺“長跑”:久久為(wei) 功重保護

  從(cong) 古至今,台州府城牆在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十年前,臨(lin) 海台州府城牆與(yu) 南京、西安、荊州、興(xing) 城、襄陽、壽縣、鳳陽等地城牆,分別代表中國明清時期都城、皇城、府城、州城、衛城等城市體(ti) 製,以“中國明清城牆”為(wei) 名,經國家文物局批準,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項目。

  台州府城牆是臨(lin) 海的門麵,珍藏著臨(lin) 海人的那份自豪和獨家記憶。“中國明清城牆”申遺之路,任重而道遠,“在保護中申遺,在申遺中保護”成為(wei) 當地各界的共識,並借助文旅融合,打造成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的精彩窗口。

  十年來,臨(lin) 海傾(qing) 力保護古城牆。《台州府城牆保護條例》於(yu) 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每年5月10日設立為(wei) “台州府城牆保護日”;春節期間,台州府城牆聯合“中國明清城牆”申遺城市開展“城門掛春聯”活動;“臨(lin) 海古城文化節”“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等文體(ti) 旅活動更是打響了台州府城牆的知名度……

  與(yu) 此同時,臨(lin) 海市文物保護所近年來多次組織實施台州府城牆應急搶修工程,並在試驗性修繕工程基礎上,啟動城牆全線修繕工程,完成台州府城牆安全檢測評估、遺產(chan) 監測項目。

  一次偶然的抬頭,彭連生在望江門附近城牆的磚塊上看到了“永保萬(wan) 安”四個(ge) 字。從(cong) 此,他開始努力尋找城牆上的“史書(shu) ”,目前已收集了9大類、179種銘文磚,並匯編成《台州府城牆磚錄》。

  “銘文磚或可打開研究臨(lin) 海曆史文化的一扇門。”彭連生說,尋“磚”之旅讓他發現了城名磚、明代衛所係統磚、紀年磚、吉語磚、產(chan) 地窯口磚、姓氏磚、窯工姓名磚、題名磚及數字符號磚等9大類別。“這些銘文跨越宋代至民國時期,信息量豐(feng) 富,是城牆曆史的記憶,也是重要的史料。”

  此外,彭連生近年來還從(cong) 民間收集到100多張晚清至20世紀50年代初的台州府城老照片,匯編成《片影話流年——府城舊影》,用影像記錄城牆舊貌與(yu) 府城風情。

  “擇一事,終一生。”致力於(yu) 台州府城牆保護工作,在彭連生看來,“作為(wei) 文物,不要過度進行人為(wei) 幹預就是最好的保護。未來,要加強城牆本體(ti) 保護和環境控製性保護,做好城牆遺產(chan) 監測管理工作,深入開展價(jia) 值研究,挖掘台州府城曆史文化內(nei) 涵,要加強城牆開放利用和旅遊開發融合發展,充分彰顯城市、城牆的文化自信。”

  台州府城牆守護著臨(lin) 海古城,古城記錄著城牆的曆史,古城人傳(chuan) 承著府城文化,一如靈江之水,滔滔不絕,生生不息。(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