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的故事講給巴西孩子們聽——記巴西兒童繪本譯者茹晨曦
新華社聖保羅3月17日電 通訊:把中國的故事講給巴西孩子們(men) 聽——記巴西兒(er) 童繪本譯者茹晨曦
新華社記者陳昊佺
從(cong) 現代小女孩與(yu) 中國古代奇女子花木蘭(lan) 的夢幻交織,到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成長曆程的勵誌奮鬥,再到民俗打燈籠中蘊含的離別鄉(xiang) 愁……巴西中文教師茹晨曦如今多了一個(ge) 課堂外的講台——一本本由她翻譯成葡文的中國兒(er) 童繪本正在向巴西孩子們(men) 講述著來自中國這個(ge) 遙遠國度的故事……
茹晨曦1985年出生於(yu) 巴西聖保羅市,原名韋蕾娜·帕帕西德羅。在中國留學時,老師為(wei) 她取了“茹晨曦”這個(ge) 中文名字。茹晨曦2005年開始學習(xi) 漢語,2010年從(cong) 聖保羅大學漢語專(zhuan) 業(ye) 畢業(ye) ,2013年進入湖北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畢業(ye) 後進入聖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任教。目前茹晨曦還在聖保羅大學攻讀文學與(yu) 翻譯研究生課程,主攻中國當代詩歌翻譯方向。
2021年5月,茹晨曦通過巴西愷愷出版社出版了首本兒(er) 童繪本譯作《神奇的小草》,這本書(shu) 講述了屠呦呦成長為(wei) 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之後,茹晨曦陸續將《誰吃了我的毛栗子》《借尾巴》《我是花木蘭(lan) 》《打燈籠》等一係列中國兒(er) 童繪本翻譯成葡文,向巴西兒(er) 童介紹中國文化。
“我希望這些讀物能激發巴西兒(er) 童對中國文化的興(xing) 趣,讓他們(men) 學著欣賞精彩紛呈的多元文化。”茹晨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茹晨曦說:“我是長大後才接觸中國文化的,我想幫助現在的巴西小朋友更早一點了解古老的中華文明。”
茹晨曦翻譯的童書(shu) 雖上架時間不長,卻已吸引不少讀者。一位巴西母親(qin) 在社交平台上曬出了孩子和《我是花木蘭(lan) 》葡文譯本的合照。“這個(ge) 故事講述了一個(ge) 中國女孩兒(er) 的家國情懷,我家孩子很喜歡。”
茹晨曦回憶說,當初她出於(yu) 好奇選擇學習(xi) 漢語,立即就愛上了這門語言。當時老師向他們(men) 講解了“好”字的結構:一個(ge) 母親(qin) 帶著自己的孩子,這就是“好”。“我覺得漢字很有邏輯性,同時也充滿了創造力。漢語蘊含了無窮無盡的知識。”
接觸到中國文化後,茹晨曦決(jue) 定成為(wei) 一名多元文化的傳(chuan) 播者。“我們(men) (作為(wei) 巴西人)上學時能接觸到的大都是西方文化,尤其是歐洲文化,我希望能在巴西講述亞(ya) 洲文化,講述中國文化。”
成為(wei) 中文老師後,茹晨曦驚喜地發現中國流行文化正在走入巴西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她班裏的當地學生開始使用抖音、嗶哩嗶哩等中國互聯網視頻平台觀看中國影視劇。“我們(men) 就應該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去傳(chuan) 播中國文化。”她說:“現在大家都希望了解中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