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傳承與發展甲骨文文化
甲骨文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為(wei) 積極推進甲骨文文化教育、傳(chuan) 承與(yu) 發展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培養(yang) 大學生文化自信、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坐落於(yu) 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洛陽理工學院始終秉承“讓政府放心,讓社會(hui) 滿意,讓學生受益”的辦學理念,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融入教育全過程,將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甲骨文文化作為(wei) 教學創新抓手。
明確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甲骨文文化的理念 夯實立德樹人基礎
學校高度重視甲骨文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工作的開展,始終站位全局、統籌謀劃傳(chuan) 承方案,夯實了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甲骨文文化的基礎。
采用甲骨文“鼎”與(yu) “人”作為(wei) 校徽的主要元素,寓意學校鼎力人中、鼎力中原、鼎盛全國、融入世界,緊跟高等教育發展的潮流;學校創建的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研究中心獲批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其圍繞河洛文化與(yu) 華夏曆史文明關(guan) 係作出的研究,為(wei) 弘揚包括甲骨文文化在內(nei) 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作出積極的貢獻。學校舉(ju) 辦河洛文化與(yu) 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學術研討會(hui) ,深入挖掘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拓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研究空間與(yu) 維度,為(wei) 繁榮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整合河洛文化資源,突出洛陽地方特色,把河洛文化打造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文化品牌,引導學生關(guan) 注洛陽傳(chuan) 統文化發展,感悟甲骨文等“非遺”之美,並用現代傳(chuan) 播視野去傳(chuan) 承非遺文化。與(yu) 洛陽古代雒齋藝術博物館等藝術場館簽訂藝術共建協議,探索教育事業(ye) 與(yu) 博物館事業(ye) 協同發展的新模式,彰顯學校厚重的人文底蘊,發揮包括甲骨文在內(nei) 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人才培養(yang) 中的作用。
開展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甲骨文文化的實踐 強化立德樹人舉(ju) 措
漢字是中國文化傳(chuan) 承至今的重要載體(ti) ,擁有三千多年曆史的甲骨文與(yu) 現代漢字的結構是相似的。河南是最早發現甲骨文的地方,學校充分發揮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優(you) 勢與(yu) 地域優(you) 勢,組織大量人力物力服務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戰略,以甲骨文為(wei) 基礎,融合設計學、考古學、曆史學等多學科知識進行深入研究,發揮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立德樹人方麵的重要作用,已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洛陽理工學院組織校內(nei) 學科帶頭人、中青年學術骨幹、科研管理人員,圍繞甲骨文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等河南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方麵,提出一批具有重要研究價(jia) 值與(yu) 實踐意義(yi) 的項目選題。《甲骨文所見手工藝用字收集、整理及視覺圖式構建研究》《甲骨文“模件性”構形設計研究》等項目先後獲批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2020年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規劃基金項目、2021年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規劃青年基金項目等省部級項目6項;甲骨文專(zhuan) 題研究獲地廳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
拓展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甲骨文文化的渠道 創新立德樹人途徑
學校拓展多方渠道,促進學生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甲骨文文化,提高學生了解、學習(xi) 、研究甲骨文的興(xing) 趣和效率。
學生發揮自己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將甲骨學和設計學結合起來,壁畫《龍脈文脈——姓氏意象》、平麵設計《意象文字》兩(liang) 件作品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並獲省級美展一等獎。
學校開展“書(shu) 法與(yu) 漢字文化”特色工作室課程,每學期選課人數150餘(yu) 人。該課程將甲骨文構形理論融合到書(shu) 法教學中,使更多的青年學生了解甲骨文、熱愛甲骨文、鑽研甲骨文,自覺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學校舉(ju) 辦“非遺薪火相傳(chuan) ”非遺進校園文藝展演活動,讓師生近距離感受甲骨文等中國非物質文化的魅力。多項舉(ju) 措旨在培養(yang) 更多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熟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知識的青年群體(ti) ,助力書(shu) 香洛陽理工學院建設,踐行把包括甲骨文在內(nei) 的更多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xiang) 規劃建設中的要求,表現和探尋傳(chuan) 統文化在當代現實語境中的發展,為(wei) 堅定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邢立誌 喬(qiao) 瑩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