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研人員在創新中“自主”
【我與(yu) 祖國同奮進】
講述人: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 吳善超
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jue) 定權和經費使用權,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cong) 僵化、不必要的體(ti) 製機製束縛中解放出來,這是為(wei) 科研人員減負放權、解放科技生產(chan) 力的改革要旨所在。
科學研究是創造性勞動,需要充分調動創新主體(ti) 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自主創新的前提,是讓科研人員在創新中“自主”。當前我國的一係列科技體(ti) 製改革舉(ju) 措,為(wei) 科研人員減負、鬆綁、放權,取得積極成效。但在很多領域,科研人員負擔重、科研自主權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
影響為(wei) 科研人員減負放權的效果,觀念誤區是主因。一是急功近利,在短期量化評價(jia) 政策導向下,管理者往往有督促、幹預之心,急於(yu) 以創新成就贏得政績。二是缺乏信任,對經費使用有疑心、不放心、不放手。三是懼怕失敗,不願承擔技術路線選擇、更改等風險。
對科研人員的減負放權,是營造創新氛圍的關(guan) 鍵。放權重點在於(yu) 真正下放技術路線決(jue) 定權、經費使用權。要真放權、放到位,避免形式上下放、實質上不放的表麵文章,或時而放、時而收的隨意性。通過放權減除繁苛,不讓繁文縟節束縛科研人員的創新創意,不讓名目繁多的報表和審批占用科研人員的精力。
在這一方麵,管理要點在於(yu) 讓科技管理部門回歸公共服務提供者、創新環境建設者的本位。不能以為(wei) 一放就靈、一放了之,而要通過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健全責任鏈,讓下放的權力接得住、用得好。放權的同時,要防止政策執行中的扭曲,做好風險“兜底”,加強整體(ti) 績效評估,強化科研誠信監督,特別要對科技倫(lun) 理失範和科研不端行為(wei) 實行零容忍。
對創新人才,堅持早發現、真支持、晚評價(jia) ;對創新團隊,努力做到給足錢、配齊人、少評估、不幹預;對創新研究,要鼓勵探索、寬容失敗,消除顧慮。要針對政策上的困惑、工作生活上的急難愁盼、心理上的焦慮,真正為(wei) 科研人員辦實事、解難題。
減負不是減責,放權不是放任。因此,還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科學家精神,讓科研人員心懷“國之大者”,以價(jia) 值引領促自律自信,從(cong) 而推進自立自強。要鼓勵科研人員坐“冷板凳”,不能讓坐“冷板凳”者受冷落,要以雪中送炭的服務為(wei) 科研人員“加溫”,給予人文關(guan) 懷和心理疏導,這樣才能讓更多科研人員克服避難求易心態、立誌做高質量研究,為(wei) 豐(feng) 富知識寶庫和人類文明作出經得起同行評價(jia) 、曆史檢驗的卓越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