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把手”抓就業責無旁貸
【光明時評】
日前,教育部發布通知稱,為(wei) 加快健全高校畢業(ye) 生市場化社會(hui) 化的就業(ye) 創業(ye) 工作機製,千方百計開拓更多就業(ye) 創業(ye) 崗位和機會(hui) ,深入落實就業(ye) 工作“一把手”工程,決(jue) 定在今年3-8月開展專(zhuan) 項行動,要求每所新建高校書(shu) 記(校長、院長)正職共拜訪用人單位原則上不少於(yu) 100家;就業(ye) 去向落實率低於(yu) 當地平均水平的高校,校領導班子新開拓用人單位不少於(yu) 100家。
據報道,部分高校已著手行動。有學校負責人向筆者表示,該校基於(yu) 各專(zhuan) 業(ye) 就業(ye) 、實習(xi) 和擬升學留學、困難群體(ti) 等相關(guan) 數據,將組織校相關(guan) 負責人按專(zhuan) 業(ye) 分工協作走訪,並提出“走訪要爭(zheng) 取實現:固,即已確定就業(ye) 意向的進一步鞏固;促,即有意向正在談的努力促成;擴,即拓展新單位或原合作單位挖潛”。
今年高校畢業(ye) 生總量創曆史新高,就業(ye) 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一把手”出馬,訪百企走百家,精準推薦本校學生,不失為(wei) 現實可行的舉(ju) 措。從(cong) 短期看,作為(wei) 第一責任人,高校“一把手”邁出校門,通過走訪能建立並暢通就業(ye) 合作渠道、充分了解吸納用人單位的具體(ti) 要求,與(yu) 社會(hui) 、行業(ye) 、市場對接,挖掘更多崗位資源;同時也能從(cong) 培養(yang) 者的角度大力推介畢業(ye) 生,讓合適的學生去往合適的崗位。
更重要的是,“一把手”們(men) 的調研走訪能與(yu) 企業(ye) 建立長期的聯絡關(guan) 係和靈敏的反饋機製,深度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ye) 生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認真分析所在行業(ye) 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形勢,共同查找學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人才培養(yang) 、就業(ye) 服務等方麵存在的短板,充分吸收用人單位的意見建議,為(wei) 學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調整、人才培養(yang) 方案製定、招生計劃安排和就業(ye) 指導服務提供依據,不斷增強人才培養(yang) 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當然,我們(men) 也要看到,大學生就業(ye) 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需要的不僅(jin) 是對策,更是整體(ti) 就業(ye) 環境的塑造。其中,既牽涉公共政策製定、市場崗位提供保障、社會(hui) 容才機製、各級政府各部門的服務保障,也包括了學生就業(ye) 觀念、創業(ye) 意識、就業(ye) 能力、家長就業(ye) 觀念的變更。因而,既要將之放在整個(ge) 社會(hui) 單元中係統看待,又要從(cong) 源頭上謀劃指導,就業(ye) 這一終端出口才能浚通。
高校“一把手”抓就業(ye) ,責無旁貸。同時高校也要著眼於(yu) 長期培養(yang) 目標,大學不是崗前培訓機構,其人才培養(yang) 的職能決(jue) 定了“為(wei) 誰培養(yang) 人、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如何培養(yang) 人”的根本問題,落實到具體(ti) 的培養(yang) 環節,就是實現對青年學生的價(jia) 值塑造、能力培養(yang) 和知識傳(chuan) 授。
隻有讓培養(yang) 出的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才能使其適應時代要求和社會(hui) 需求、勝任崗位變化和發展、成為(wei) 真正的有用之才,也隻有到這個(ge) 時候,大學才算真正完成了育才的使命。
(作者:張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