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借“全國攝影藝術大賽”圈錢?該管管了

發布時間:2022-04-01 15:37: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王石川

  據報道,近日,許多攝影愛好者收到了“第四屆視覺環球杯全國攝影藝術大賽”(以下簡稱:攝影大賽)報名通知,本著對攝影藝術的愛好和追求,參賽者紛紛拿出自己壓箱底的“大作”參加。3月25日攝影大賽初賽結束,投票頁麵顯示共有1872名選手參賽。然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這場“全國攝影大賽”,疑點重重漏洞百出。

  這是一個(ge) 讓人無力吐槽的大賽。誠如報道所稱,號稱“全國攝影藝術大賽”,一個(ge) 月內(nei) 要辦三屆,提交視頻截圖也可參加;初賽頭名作品涉嫌盜自三名國外攝影師,99%的得票靠刷禮物;大賽獎牌竟來自種雞公司……一言以蔽之,這是一起打著大賽名號“圈錢”的“野雞”比賽。

  有參賽選手稱,攝影大賽在征集作品時,是由主辦方通過微信向選手征集照片,“用這種方式來提交照片,主辦方怎麽(me) 核實作品的原創性?如果無法核實作品的版權信息,這樣的評選還有什麽(me) 意義(yi) ?難道網上隨便盜圖也能參評?”此番發問,一針見血,卻顯得過於(yu) “單純”。如果一個(ge) 比賽壓根就是為(wei) 了牟利,自然吃相難看,不會(hui) 顧忌有無疑點,是否漏洞百出。

  一個(ge) 名頭高大上的攝影大賽,堂而皇之地舉(ju) 辦,從(cong) 常識看,必須得有正規的主辦方,必須得履行基本的程序,必須合法合規,乃至合情合理。然而,記者調查發現,賽事三個(ge) 主辦方分別為(wei) ,視覺環球攝影藝術網、皇家印象攝影產(chan) 業(ye) 平台和攝影大賽組委會(hui) ,可無論是中文檢索還是英文檢索,都未出現上述三者的任何相關(guan) 信息。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這是一個(ge) “三無產(chan) 品”。

  據統計,此次比賽的投票頁麵顯示共有1872名選手參賽。一名參賽選手透露,自己的親(qin) 友,少的刷了十幾元,多的刷了300元。不知道這種情況是否普遍,但可確信,操弄此事的人沒少斂財。

  麵對這種涉嫌違法的比賽,有關(guan) 部門有責任出手調查,特別是公安部門完全可以按圖索驥,徹查此事,並依法對相關(guan) 人員采取措施。當務之急,應調查清楚主辦方究竟是誰?參賽者刷禮物的錢,都到了誰的手裏?這種明顯不合法的比賽是如何盛行的?

  有個(ge) 細節值得一提,禮物支持付款後的收款方,經查為(wei) 廈門市湖裏區炫烽文化藝術工作室。盡管該工作室辯稱,“我們(men) 這裏隻是投票小程序的運營平台,與(yu) 賽事相關(guan) 的所有事項,以及禮物支持的錢款去向均需要詢問賽事的主辦方。”但可確信,在這條黑色利益鏈上,不止一個(ge) 受益者。

  毋庸諱言,現實生活中這種野雞比賽屢見不鮮。在網絡時代舉(ju) 辦這種比賽,成本低、來錢快、操作簡便,很容易讓大批受害者上當,可謂“一本萬(wan) 利”。對此,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要保持警惕,但凡收參賽費、花錢刷票的比賽等,都有可能是騙局。同時,在參賽前要仔細探求賽事主辦方是否正規,有沒有權威機構背書(shu) ,免得掉進坑裏而步步被騙。

  應該承認,光靠參賽者保持警惕是遠遠不夠的。遏製不法賽事,監管部門要發力,執法機構要主動出擊。像這個(ge) 攝影大賽雖盡是破綻,卻敢明目張膽,不僅(jin) 侵害了參賽者的權益,挑戰了法律法規,也是對監管部門、執法機構的挑釁。如果放任不管,必然有很多人上當。

  借“全國攝影藝術大賽”圈錢,誰來揭開蓋子?媒體(ti) 調查將這件醜(chou) 事曝光,接下來,讓不法分子受到應有的處罰就是有關(guan) 部門的責任。於(yu) 此而言,各地相關(guan) 部門應行動起來,看看還有多少這種“圈錢”的比賽,對相關(guan) 當事人要嚴(yan) 懲不貸,絕不姑息,以更好震懾效尤者。(王石川)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