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春回八閩大地 乘勢而上續寫新篇(看中國·千家萬戶的事)

發布時間:2022-04-01 15:37:00來源: 人民網-福建頻道

  春回八閩大地 乘勢而上續寫(xie) 新篇(看中國·千家萬(wan) 戶的事)

  林曉麗(li) 彭曉玲

  2021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了曾工作17年多的福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文明建設、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曆史文化街區保護……他先後赴南平、三明、福州等地考察調研。

  時光流轉,又是一年春來到。武夷山燕子窠生態茶園如碧海,傾(qing) 吐著春茶豐(feng) 收的喜悅;三明沙縣夏茂鎮俞邦村,村口石頭上“沙縣小吃第一村”幾個(ge) 大字沐浴在春光裏,預示著新的起點;三坊七巷的嚴(yan) 複故居裏人來人往,聆聽百年前“睜眼看世界”的啟示……

  連日來,人民網記者循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福建的考察足跡進行回訪,深深地感受到八閩大地幹部群眾(zhong) 正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切囑托、親(qin) 切關(guan) 懷轉化為(wei) 努力奮鬥、拚搏爭(zheng) 先的前進動力,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奮力譜寫(xie)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福建篇章。

  ——謀醫改、促林改

  “首創精神”不止步

  “改革”二字,深植於(yu) 福建人民的精神基因,八閩兒(er) 女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創造出一個(ge) 又一個(ge) 的先進經驗。

  2012年以來,三明市以藥品耗材治理改革為(wei) 突破口,先行先試探索醫改新路徑,形成醫藥、醫保、醫療改革“三醫聯動”等改革經驗,為(wei) 全國醫改探索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看病的“包袱”輕了、用藥的錢少了,老百姓的感受是實實在在的。“一方麵報銷起付線從(cong) 900元降到600元,個(ge) 人報銷比例從(cong) 70%提高到90%;另一方麵藥品價(jia) 格下降,給老百姓‘減了負’。”在三明市醫保中心駐沙縣區總醫院醫保服務站從(cong) 業(ye) 近10年的石誌端見證了醫改的好處。

  據石誌端介紹,目前三明醫保列出的27項特殊病種,基本涵蓋了常見致死致殘的大病。數額高的,一年可報銷門診費30萬(wan) 元、住院費60萬(wan) 元;報銷比例通常在70%以上。

  去年3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三明市沙縣總醫院考察時強調,人民健康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三明醫改體(ti) 現了人民至上、敢為(wei) 人先,其經驗值得各地因地製宜借鑒。要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均衡布局優(you) 質醫療資源,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為(wei) 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金沙高級中學教師翁華回憶起在沙縣總醫院見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場景,仍曆曆在目:“得糖尿病的頭幾年,每到年底,醫保賬戶就沒錢了,轉年頭一兩(liang) 個(ge) 月買(mai) 藥,都得自己先掏錢。有一天買(mai) 完藥發現,賬戶裏餘(yu) 額竟有1萬(wan) 多……”當時,正在大廳窗口查詢個(ge) 人醫保賬戶使用情況的翁華,把“入不敷出”到“年年有餘(yu) ”這件高興(xing) 事兒(er) ,當麵向總書(shu) 記匯報。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福建考察。這是3月23日上午,習(xi) 近平在三明沙縣總醫院住院樓一層大廳,同醫護人員、患者親(qin) 切交流。

  改革的方向始終為(wei) 了人民,三明醫改在福建已是碩果累累:農(nong) 村醫保實現了“村村通”,福建全省95%的縣域醫學影像等六類醫學中心建成投用,鄉(xiang) 鎮衛生院就能做影像檢查和動態心電圖,“家門口”能看的病越來越多;藥價(jia) 越來越“接地氣”,2021年,省級開展第二批33種藥品和7類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價(jia) 格平均降幅分別達到51.22%、69.81%,預計一年可分別節約費用7.09億(yi) 元、4.27億(yi) 元。

  改革創新勇於(yu) 向前,首創精神從(cong) 不止步。

  作為(wei) 全國“最綠”的省份,從(cong) 龍岩市武平縣捷文村出發,福建的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已經步入了第二十個(ge) 年頭,三明林改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三明市沙縣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中心,沙縣區探索的“三權分置”把經營權從(cong) 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出來,賦予林地實際經營人權屬證明、經營權登記、經營權抵押等權益,突破此前林權管理製度製約林地轉包、租賃不能辦證的難題,率先發出全省第一本林地經營權證。

  從(cong) 去年5月,三明市將樂(le) 縣高唐鎮常口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林順領到的編號為(wei) “0000001”的全國首張碳票起,到如今福建省林業(ye) 碳匯已累計成交321萬(wan) 噸,成交額4665.2萬(wan) 元,成交量和成交額均居全國首位,“碳匯”已由微瀾翻湧成浪。

  ——從(cong) “草根的”到“科技含量高的”

  把“高質量發展”寫(xie) 在大地上

  武夷山九曲溪畔,春光蕩日暖風恬。在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裏,黃燦燦的油菜花點綴了翠綠的茶園。

  和風煦日中,武夷岩茶即將迎來一年一季的采茶季,“90後”的茶企負責人方舟開始清點設備、招募茶農(nong) ,準備將生態茶園裏養(yang) 出的好茶“盡收囊中”。

  “大豆根瘤菌固氮能力強,長成後刈割翻壓入土,能為(wei) 茶樹供應天然綠肥。”從(cong) 2018年開始,方舟著手將自家的茶園進行生態茶園改造,在燕子窠茶園,他嚐試在千畝(mu) 茶園套種大豆,有了四年的經驗,現在說起生態茶園已是輕車熟路。

  “大豆養(yang) 茶”源於(yu) 福建農(nong) 林大學教授廖紅團隊的“生態栽培技術”,追根溯源,離不開發軔於(yu) 南平的“科特派”製度。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福建考察。這是3月22日下午,習(xi) 近平在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同科技特派員、茶農(nong) 親(qin) 切交流,了解當地茶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

  去年3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察看春茶長勢,了解當地茶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他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chan) 業(ye) 、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you) 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產(chan) 業(ye) 基礎。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製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xie) 在田野大地上。

  當時,作為(wei) 南平市首批科技特派員,劉國英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匯報了科技特派員助力茶產(chan) 業(ye) 發展的情況。

  “總書(shu) 記來過以後,武夷山的政府、茶企、茶農(nong) 和科技特派員們(men) 都幹勁兒(er) 十足,大家勁兒(er) 往一處使,都想著建設好生態茶園。”劉國英說,這幾年,武夷山全市茶企業(ye) 和茶農(nong) 紛紛承諾茶園不打草甘膦,盡量少施肥,為(wei) 的就是生態種茶。

  劉國英覺得,茶農(nong) 、茶企種茶觀念的轉變,是生態文明建設結出的碩果。起初,有些茶農(nong) 認為(wei) ,茶園種植麵積減少,產(chan) 量減少,收入也會(hui) 隨之減少。後來大家發現,少用農(nong) 藥可以提高茶品質,原先500斤茶的收益如今100斤就能賺回來,自然而然地願意嚐試生態種茶。

  如果八閩大地上的發展是一篇“文章”,那麽(me) “高質量發展”這幾個(ge) 字必定力透紙背。它們(men) 寫(xie) 在茶園裏,寫(xie) 在沙縣小吃的小店裏,也寫(xie) 在高科技企業(ye) 的車間裏。

  ——在“碧水丹山”武夷山市,去年8月10日全麵啟動了全域生態茶園建設,全力推進茶產(chan) 業(ye) 綠色高質量發展,實現因茶致富、因茶興(xing) 業(ye) 。“十四五”期間,武夷山近15萬(wan) 畝(mu) 茶園將基本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讓經濟發展與(yu) 生態保護協調互促,確保茶產(chan) 業(ye) 行穩致遠、可持續發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牢產(chan) 業(ye) 基礎。

  ——在“沙縣小吃第一村”的沙縣俞邦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昌鬆把“將‘小吃村’變身3A級景區”作為(wei) 頭等大事,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旅遊飯”。同時,俞邦村的沙縣小吃產(chan) 業(ye) 朝著“標準化、連鎖化、產(chan) 業(ye) 化、國際化、數字化”的目標轉型,力爭(zheng) 繼續“引領風騷”。2021年,俞邦村人均收入28320元,同比增長20%;村集體(ti) 收入31.7萬(wan) 元,較上年近乎翻番。

  ——作為(wei) 全球光學鏡頭的重要製造商,位於(yu) 福州的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為(wei) 成功著陸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提供了多套光學係統及鏡頭。過去一年,由福光負責研發的相關(guan) 技術填補了國內(nei) 空白,助力天文觀測看得更遠、更清晰……

  從(cong) “草根的”到“科技含量高的”,八閩大地上,“高質量發展”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

  ——守好山、護好水

  永遠守護住綠色驕傲

  早上8點,拿著無人機、平板電腦,裝上水壺和必備的藥品,在平板電腦上點擊進入巡護員巡護係統,武夷山國家公園武夷執法大隊的楊世榮帶著隊員們(men) 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翻山越嶺、過河趟溪,正值農(nong) 忙,楊世榮和隊員們(men) 需要確認生態保護區各個(ge) 點位上的茶園“是否有人複種,是否有人擴種”,如果發現違法的情況,得就地執法並記錄。

  一路向上攀爬,路不好走,巡護憑腳力、眼力,如今也憑科技力,巡護員們(men) 多了不少“好幫手”。

  “爬不上去的地方我們(men) 用無人機飛上去看,或者通過衛星圖的方式比對核查。”三言兩(liang) 語間,楊世榮盡數展現了智慧巡護的本領,正是這樣的科技手段,讓國家公園的一草一木都在巡護員們(men) 的保護下。

  在距離楊世榮隊伍數公裏外的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中心裏,巡護員們(men) 的位置和執法情況通過後台係統實時反饋——在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智能化設備無處不在,大到土地麵積、森林麵積,小到一輛入園的車輛,都可以實時監測。

  去年3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中心調研時說,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遊,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去年以來,管理中心新增了兩(liang) 項係統,一個(ge) 是智能視頻監控係統,共接進來235個(ge) 視頻探頭,生態保護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另一個(ge) 是生態保護係統決(jue) 策支持係統,可以對公園的曆史數據動態展現,利用三維可視化手段進行輔助決(jue) 策。”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主任張惠光介紹說。

  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世界宣告: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dong) 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麵積達23萬(wan) 平方公裏,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生態保護是國家公園的首要任務。“武夷山國家公園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提升智能化管護水平,科學開展生態修複,聚焦林下套種、複種茶葉等生態破壞行為(wei) ,通過巡護網格化、監管智能化、修複科學化等措施,把自然生態係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chan) 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切實有效地保護起來。”福建省林業(ye) 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王智楨表示。

  生態司法為(wei) 廣袤的山林築牢“紅線”。據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陳茂和介紹,該院設立了全國首個(ge) 國家公園人民法庭,推行“碳匯”認購等替代性修複方式,通過設立世界遺產(chan) 地巡回法庭等做法,豐(feng) 富了對生態環境的專(zhuan) 業(ye) 性保護。近幾年,武夷山法院在國家公園內(nei) 開展了多批次的集中審理宣判,嚴(yan) 厲打擊了傾(qing) 倒廢物、“毀林種茶”等環境汙染、破壞環境資源的犯罪行為(wei) 。

  好生態讓更多的生物棲息於(yu) 此,國家公園的“家底”更加殷實。

  今年1月7日,武夷山國家公園宣布“上新”——其生物資源本底調查階段性成果顯示,發現武夷林蛙、無凹帶蜉金龜等6個(ge) 新種。加上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期間的發現,武夷山國家公園已累計發現11個(ge) 新種。

  2月27日,武夷山國家公園西區迎來首次聯合科考活動,國家公園生態物種“大家庭”無疑將會(hui) 越來越龐大。

  守好山、護好水,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wei) 福建的驕傲。

  ——守文脈、話新語

  激活傳(chuan) 統文化生命力

  “在宋代,劉濤一家子孫三代都當了郎官,郎官巷因此得名……郎官巷中曾走出許多名人,例如,近代偉(wei) 大的啟蒙思想家、社會(hui) 改革家和教育家嚴(yan) 複先生。”從(cong) 郎官巷走入嚴(yan) 複故居的沿途中,三坊七巷講解員遊佳麗(li) 往往從(cong) 這樣一段話說起。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福建考察。這是3月24日下午,習(xi) 近平在福州三坊七巷曆史文化街區考察時,向遊客和市民招手致意。

  去年3月2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福州聽取古厝和三坊七巷保護修複等情況介紹後,步行察看南後街、郎官巷,參觀嚴(yan) 複故居。

  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足跡,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嚴(yan) 複故居也成了三坊七巷最“火”的“打卡點”。“許多遊客都說一定要來看看總書(shu) 記走過的這條巷子、到過的這些地方。”遊佳麗(li) 笑著說。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三坊七巷裏蘊藏著福州的故事、中國的故事。這些年,三坊七巷先後引進多種新業(ye) 態,讓遊人徜徉街巷,推開一扇“舊窗”,發現一件“新事”。

  前些年,老街坊陳丹在三坊七巷南後街上開了全國首家金魚博物館——“國潮魚館”。在魚館正廳的中央,有一口大水缸,金魚遊蕩,綠藻“肆意”生長,在水缸中形成了循環生態。

  作為(wei) 福州觀賞金魚的古法培育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陳丹希望客人一進門就能看到這口水缸,從(cong) 而激發出他們(men) 對於(yu) 福州古法養(yang) 魚技藝的興(xing) 趣。

  “國潮魚館”“潮”在哪兒(er) ?在陳丹看來,“國潮”就是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興(xing) 和傳(chuan) 承。“金魚不僅(jin) 具有觀賞性,還承載著延續了數百年的金魚文化。”

  以新語話“舊事”,用新方式在傳(chuan) 統文化中找到傳(chuan) 承的答案,與(yu) 時代發展同頻共振。

  去年3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朱熹園考察時曾指出,我們(men) 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一定要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我們(men) 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

  為(wei) 了做好朱子文化的“文章”,一年來,南平市以朱子文化為(wei) 引領,深化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推動保護、學術、交流、教化、傳(chuan) 播等“五大工程”建設。

  在位於(yu) 朱熹故鄉(xiang) 的南平市五夫鎮朱子文化園內(nei) ,興(xing) 賢古街經過整體(ti) 提升,朱子社倉(cang) 、興(xing) 賢書(shu) 院、新紫陽樓等經過改造提升,吸引四麵八方的傳(chuan) 統文化愛好者前來“論道”;首屆考亭論壇在南平舉(ju) 辦,9位學界專(zhuan) 家被聘請為(wei) 考亭書(shu) 院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由“大話熹遊”文創團隊打造“卡通朱子”的城市文化IP,已逐步融入當地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中……在這片閩北大地上,朱子文化的蹤跡俯拾皆是,迸發出生機活力。

  凡是過去,皆為(wei) 序章。新征程上,福建憑著隻爭(zheng) 朝夕的幹勁、滴水穿石的韌勁,正續寫(xie) 新的、春天裏的故事。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