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上海的不眠之夜:迎戰“看不見的敵人”

發布時間:2022-04-02 14:19: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3月31日19時,一場冷雨給上海添上幾分寒意。蘇州河畔中遠兩(liang) 灣城第二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邵建萍放下盒飯,聲音嘶啞地給誌願者打電話:“封控前,請大家各就各位。”

  今年3月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上海本土疫情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數量持續攀升,截至3月31日,累計報告感染者超過3萬(wan) 例,疫情防控麵臨(lin) 常態化以來最嚴(yan) 峻的挑戰。

  為(wei) 了盡快遏製疫情蔓延,在國家專(zhuan) 家組的指導下,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決(jue) 定,在全市範圍、以黃浦江為(wei) 界、分兩(liang) 批開展新一輪核酸篩查,力爭(zheng) 以最快速度、用較小代價(jia) ,徹底排查感染源,全力切斷傳(chuan) 播鏈。

  28日起,浦東(dong) 、浦南及毗鄰地區近千萬(wan) 人新一輪核酸篩查工作迅速展開。4月1日3時起,上海黃浦江以西地區,將進入全麵封控,開始核酸篩查,涉及人口約1600萬(wan) 人。這在上海曆史上從(cong) 未有過。

  上海,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經濟體(ti) 量最大的城市,向看不見的敵人發起總攻。

  中遠兩(liang) 灣城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居民小區之一,共有居民11500多戶,居民數量超過4萬(wan) 人。這個(ge) 小區位於(yu) 普陀區宜川路街道,由於(yu) 麵積大、人口多,一個(ge) 小區共有4個(ge) 居委會(hui) 。二居委會(hui) 的活動室,沿牆堆著被褥,地上擺滿蔬菜。這批蔬菜是愛心企業(ye) 捐贈的,將優(you) 先保證小區的39號樓,邵建萍說:“此前這一居民樓有陽性病例,已經封閉管理4天時間了。對於(yu) 即將開始的全麵封控管理,他們(men) 沒有機會(hui) ‘搶菜’,對蔬菜需求更迫切。待會(hui) 兒(er) ,還會(hui) 有街道統一配發的蔬菜。”

  一棵白菜、兩(liang) 個(ge) 土豆、一捆芹菜、半顆花菜……街道下沉基層的三名幹部麻利地將蔬菜進行分類包裝,物業(ye) 管理人員開來兩(liang) 輛三輪摩托車,將蔬菜從(cong) 居委會(hui) 運往39號樓。樓門口已拉上隔離線,誌願者已經穿上防護服,邵建萍拿出隨身攜帶的擴音器:“大家排好隊,依次拿,明天還會(hui) 有新的蔬菜送過來,大家不要著急……”

  誌願者將把這些蔬菜,一一送到居民門口。邵建萍說,關(guan) 鍵時刻,多虧(kui) 了這些誌願者!偌大的中遠兩(liang) 灣城,能做到忙而不亂(luan) ,靠的是每個(ge) 樓棟“110”,即1個(ge) 樓長加10個(ge) 誌願者。這次封控前,誌願者報名踴躍,一些樓棟甚至是“140”“150”,用邵建萍的話來說:“搶誌願者名額,比搶菜還難。”

  雨變小了,時有時無,夜燈下,有人在小區遛狗,有人在夜跑,誌願者則在緊急開會(hui) 、培訓。許越是華東(dong) 政法大學大四學生,也是中遠兩(liang) 灣城35號樓棟居民,她在樓棟黨(dang) 員誌願者會(hui) 議上領取了防護服,將在4月1日承擔組織大家核酸檢測的任務,“上海是我的家鄉(xiang) ,是生我養(yang) 我的地方,現在她遇到了困難,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作為(wei) 這座城市的一員,我應該為(wei) 她出一份力。”

  20時

  20時,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新成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周偉(wei) 棟開始冒雨“巡街”,封控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目前隻需查漏補缺。周偉(wei) 棟對轄區情況如數家珍:居民區大致分為(wei) 三個(ge) 片區:雲(yun) 海苑是商品房小區,出租率在40%左右,港澳台和外籍較多,老人相對較少,常住人口在290人左右;潤康邨片塊是老居民區,大約700人,出租率30%,老人260多人;新成大樓是一棟“樓齡”近百年的老建築,共有350人左右,出租率約50%,老年人約50%。

  底數明了,才能知道怎麽(me) 幹活、重點在哪兒(er) 。周偉(wei) 棟說,三個(ge) 塊區裏,重點要放在潤康邨、新城大樓這兩(liang) 個(ge) 老舊社區,因為(wei) 老年人多。4月1日上午就要測核酸,老年人沒手機怎麽(me) 辦?“健康雲(yun) ”二維碼打不開怎麽(me) 辦?對此,新成居委會(hui) 采取了一個(ge) “最笨”的辦法:用社區幹部的手機為(wei) 老人登記注冊(ce) ,然後一個(ge) 個(ge) 截屏、打印出來,注上姓名,待到檢測之時,人手一張紙,保證不出錯。“確保老人不掉隊,才能真正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他走在路上,不時與(yu) 經過的居民互相打招呼。“書(shu) 記儂(nong) 好!我有兩(liang) 台車,有急救需求,如果救護車不能及時趕到,你隨時找我!”一位“爺叔”年紀的居民滿臉認真地對他說。

  21時

  21時,外灘,江風料峭,燈光璀璨,擁有百年曆史的外灘建築群與(yu) 30年間拔地而起的陸家嘴金融城交相輝映,隻是不再有昔日人頭攢動的場景。

  於(yu) 淼和兩(liang) 個(ge) 朋友盤桓江畔,凝視對岸。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樓頂,反複滾動著一行字幕:“上海加油,我們(men) 的心在一起。”於(yu) 淼來上海八年了,做投資。他特地選擇這個(ge) 時刻來外灘,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人少,更多是想見證上海的一個(ge) 曆史時刻。

  在於(yu) 淼看來,上海經濟繁榮,充滿機遇,是年輕人向往的城市,很多人帶著夢想而來,也在上海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對這座城市感情深厚。這次疫情來勢洶洶,很多人工作生活都受到了影響,不過大家對上海戰勝疫情充滿信心,“隻要齊心協力,一定能夠戰勝病毒,我們(men) 熱愛的那個(ge) 上海,一定會(hui) 回來!”

  22時

  22時,外灘海關(guan) 鍾樓,銅錘準時撞擊銅鍾,渾厚洪亮的鍾聲,響徹浦江兩(liang) 岸,燈光逐漸熄滅,於(yu) 淼和朋友們(men) 仍流連忘返。

  外灘、南京路、新天地、徐家匯、五角場、衡山路……曾經熱鬧非凡的夜上海,行人寥寥無幾,從(cong) 4月1日3時開始,這些地方更將是難見人影。

  上海,這座以速度與(yu) 活力著稱的城市,現在不得不慢下來。

  但不少人進入了“加速度”。

  23時

  23時,隨著最後一位居民回到家中,寶山公安分局大場派出所民警劉斌心裏石頭終於(yu) 落地,“應到盡到,一個(ge) 都不能少”。為(wei) 確保浦西地區封控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大場派出所選派20位社區民警於(yu) 31日18時起入駐轄區17個(ge) 居委會(hui) ,與(yu) 居委會(hui) 幹部同吃同住同工作,直到管控期結束。劉斌進駐的是位於(yu) 場中路3658弄的大場東(dong) 街居委會(hui) 。在居委會(hui) 辦公室放下被褥,劉斌匆匆扒了幾口盒飯,就拿起居民名冊(ce) ,開始了電話和走訪核實。

  “前半夜主要是核實居民入住,特別是獨居老人、家裏有病人的,我都再上門了解清楚,確保聯係方式暢通。”劉斌說,“雖然我在社區工作時間長,對居民情況比較熟悉,但今晚還要再次進行排摸確認,東(dong) 街居委會(hui) 實有3573人,一個(ge) 都不能漏了。”他對社區內(nei) 實有人口進行了反複核查,對40餘(yu) 名尚未返回小區的居民逐一進行電話聯係和法律告知,確保封控後的核酸篩查工作順利進行。

  對於(yu) 眾(zhong) 多上海民警來說,這是一個(ge) 極度需要細心、耐心還有愛心的夜晚。

  徐匯分局徐家匯派出所民警趙暉和其他同事趁著夜色,一起對自己管段內(nei) 的超市、便利店逐一上門做最後的檢查、告知:“今晚店裏不能住人了,如果您在浦西沒有固定住處,街道會(hui) 幫您安排臨(lin) 時統一住宿。”平時到深夜都熙熙攘攘的徐家匯商圈,此刻分外寧靜。

  趙暉負責的是上海市中心徐家匯南丹東(dong) 路、漕溪北路、天鑰橋路沿線5個(ge) 小區4000餘(yu) 名居民的社區警務工作。對於(yu) 排摸出的沿街店鋪留守人員,街道除了安排臨(lin) 時住宿,也將統一安排進行兩(liang) 輪核酸檢測。

  3月4日以來,趙暉已連續工作二十多天沒有回家了,妻子6月預產(chan) 期,他很是憧憬:“真希望疫情快點過去,能讓我在第一時間看著孩子出生。”

  零點將至,長寧公安分局天山路派出所民警孫禮鋼還在和居委會(hui) 工作人員核對次日的“綠色篩查名單”。孫禮鋼負責的紡大小區是一個(ge) 老舊小區,居住了幾十位獨居老人,不少年近八旬,行動不便,身邊又無子女照顧。孫禮鋼說:“為(wei) 了保障好老人們(men) ,我和居委會(hui) 書(shu) 記商量決(jue) 定,為(wei) 獨居老人開辟核酸篩查綠色通道,由民警和防疫人員上門為(wei) 老人提供核酸檢測。”

  麵對未來4天的小區封控,孫禮鋼和居委會(hui) 為(wei) 老人們(men) 商定了“三個(ge) 一”措施:社區誌願者與(yu) 高齡獨居老人一對一結對;每天傍晚通一個(ge) 電話,關(guan) 心老人身體(ti) 狀況或者生活方麵的需求;如有緊急情況,民警第一時間上門回應求助。孫禮鋼把自己的手機號碼都留給老人們(men) 了,“我說這些日子,就把我當成你們(men) 的家人,有什麽(me) 事直接給我打電話。不管是清晨還是半夜,我手機是24小時開機的,而且把鈴聲調到最大了。”

  零點

  4月1日零點,張旭冬掐著時間走出家門。

  張旭冬是鬆江區廣富林街道穀水灣社區居委會(hui) 副主任,之前因為(wei) 在隔離點工作處於(yu) N+7+7閉環管理。4月1日零點,正好管控時間已滿,而此時離接下來的浦西封控還有3小時,“我得抓緊時間出門,和同事們(men) 一起並肩作戰,在家辦公總歸是隔靴搔癢。”

  由於(yu) 街道轉運車的運力已經頂格,居委會(hui) 一些工作人員索性“帶車進組”,“一人一車一證”地保障居民緊急外出就醫的需求。

  爭(zheng) 分奪秒,為(wei) 確保4月1日早上6點小區核酸檢測落實到位,張旭冬和同事、誌願者們(men) 又做了一次培訓,包括精準到每一名誌願者如何負責樓棟秩序引導、登記、掃碼,以及檢測點、2米間隔點位排布等。讓他特別感動的是,有一名14歲的孩子想當誌願者,讓父母幫著報了好幾次,但考慮到未滿18歲,居委會(hui) 還是把他先勸了回去。“抗疫離不開每一個(ge) 人,由衷地感謝每位居民一起抗疫的精神和力量!”張旭冬說。

  1時

  1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急救中心燈火通明,不時有監測係統的提示聲音響起,預報即將到來的救護車的位置。

  1點42分,一位急性心梗病人被120急救車送到;1點56分,另一位肝硬化出血病人被送到……

  急救刻不容緩,忙而有序。有新冠肺炎感染可能的急救病人會(hui) 被送到緩衝(chong) 區病房進行搶救,在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前,醫護人員就會(hui) 穿好防護服等裝備開啟工作。

  護士周玲從(cong) 3月初就一直留在醫院內(nei) 工作生活,她的先生和兒(er) 子目前還在浦東(dong) 新區的家中封閉管控。“家裏人開玩笑說我們(men) 是隔江相望。”周玲說,“有時間也會(hui) 和兒(er) 子視頻聊聊,他確實很想我,但是更加支持我的工作。”

  2時

  2時,距離浦西地區封控還有1個(ge) 小時,上海市疾控中心應急管理處副處長黃曉燕在電腦前忙碌,這又是她與(yu) 數據為(wei) 伴的一個(ge) 不眠之夜。隨著浦東(dong) 地區此輪核酸篩查的結束,疾控中心也做好了無縫銜接新一輪篩查和流調的準備。

  3時

  3時,浦西地區封控開始。這個(ge) 城市的大多數人正在熟睡之中,但還有很多人忙而未眠。

  中遠兩(liang) 灣城三居委會(hui) 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惲梅走在熟悉的小區,再一次察看核酸檢測點。每個(ge) 點位,居委會(hui) 都準備了一個(ge) 輪椅,及時消毒,接送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下樓做核酸檢測。她已疲憊不堪,但腦袋仍在高速運轉:哪些老人癱在床上,需要上門?哪些家有上網課的學生,需要錯時?她手裏還有一份轄區內(nei) 血透病人名單,何時要做透析、去哪家醫院、開哪輛車……

  4時

  4時,鬆江區叮咚買(mai) 菜辰塔蔬果大倉(cang) ,上百人在忙著分揀蔬果,大倉(cang) 負責人胥華成聚精會(hui) 神地盯著生產(chan) 線。這裏是浦西地區最大的蔬果類分選中心之一,麵積2.3萬(wan) 平方米,每天有100萬(wan) 件蔬果從(cong) 24小時運作的分裝線上源源不斷地走下來,前往上海西部地區的100多家叮咚買(mai) 菜前置倉(cang) 。在一個(ge) 個(ge) 星羅棋布的前置倉(cang) ,這些蔬果被分揀進入一個(ge) 個(ge) 口袋,最終,通過騎手們(men) ,完成到居民家庭餐桌上的“最後一公裏”。

  3月以來,胥華成的工作量陡然增加,他所在的大倉(cang) 開始調整為(wei) 24小時工作模式,這裏在滿足消費者個(ge) 性化訂單需求的同時,還完成了30萬(wan) 份保供套餐的配送。他說,原來大倉(cang) 的人手是300人左右,目前已經接近600人,幾乎是翻了一番。大倉(cang) 的員工現在幾乎都住在閉環的宿舍內(nei) ,以最大程度實現安全運營,“我們(men) 的整體(ti) 供應穩定,企業(ye) 還準備了安全庫存,以應對額外的突增的需求。”

  5時

  5時,上海楊樹浦水廠,楊浦、虹口、靜安、普陀、寶山五個(ge) 區約300萬(wan) 人生產(chan) 生活用水的“源頭”。駐守員工李玲、虞震和王忠震已開啟各自的“護水”工作。李玲是生產(chan) 運行工程師。從(cong) 青草沙原水進入製水生產(chan) 線,到殺菌消毒、深度處理,她把各項水質指標“盯盯緊”,最終保障出廠水各項指標均達到111項的上海市飲用水新地標。虞震是設備管理員,他把各項設備巡檢“抓抓牢”,確保設備處於(yu) 安全運行狀態。王忠震是單位的網絡保障員,為(wei) 了用數字化的方式精細化管理水廠的各項指標平穩運行,他已經在單位封閉管理了兩(liang) 個(ge) 多星期。

  楊樹浦水廠已經見證這座城市百年滄桑,為(wei) 了保障用水,水廠將駐廠職工分為(wei) AB兩(liang) 組,兩(liang) 班職工相互輪換,交接零接觸,確保疫情封控下最精銳的力量能夠當班值守。“70多年前,楊樹浦水廠地下黨(dang) 支部帶領自來水工人,開展了英勇無畏的‘護廠運動’;現在我們(men) 也是一場特殊的‘護廠行動’,同心同向、全力以赴,保障好近300萬(wan) 市民的安全用水!”廠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群說。

  6時

  6時,上海以百年從(cong) 未有過的形態“蘇醒”了——街麵安靜得幾乎能聽見落葉的聲音,偶爾有保障或急救車輛疾馳而過,小區裏,“大白”逐漸出現。朋友圈裏,很多人在曬自己一早開門發現的“蔬菜大禮包”,有人如此感歎道:“今天可能不是愚人節,而是聖誕節。”

  7時

  7時,陸家嘴金融城標誌性的“三件套”高樓聳立天際,環形天橋上的電子屏交易數字不斷跳動。從(cong) 3月28日起,2萬(wan) 多白領和服務人員24小時值守在金融城的285幢商務樓宇中,保障金融市場的“脈搏”平穩跳動。

  8時

  8時,核酸檢測全麵開始。在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岐山居民區,誌願者拿著小喇叭,來到樓棟下,招呼本樓棟的居民下樓:“喊到的,及時下來;沒喊到的,在家耐心等待。”居民們(men) 陸續來到排隊線前,每家每戶為(wei) 一個(ge) 單元,保持兩(liang) 米距離。白發蒼蒼的老者,年輕的一家三口,大家淡定有序、不急不亂(luan) 。

  正做核酸檢測時,一輛120急救車駛入社區——患者是一位家政服務人員,前一晚腎痛不止,隨後由誌願者協助聯係送醫急救。急救車進出小區順利通暢,全程由社區誌願者從(cong) 旁協助,急救流程並未受到小區封控的影響。

  年近七旬的社區誌願者霍白是一位老黨(dang) 員,曾被評為(wei) “全國最美誌願者”。他說:“相比專(zhuan) 業(ye) 的醫護人員,我們(men) 對居民來說更加熟悉,讓他們(men) 在檢測過程中感到更放鬆、更親(qin) 切。我們(men) 一起努力,困難總會(hui) 過去!”

  上海是一座光榮的城市,曾經麵臨(lin) 過不少艱難時刻,但艱難從(cong) 未擊敗過上海。打贏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是上海人正在扛起的重大責任。

  堅持就是勝利,堅持才能勝利!

  東(dong) 方明珠塔下,一團團櫻花開得熱烈。疫情終將散去,更明媚的春光定將歸來。(記者:肖春飛、楊金誌、何欣榮、周琳、楊有宗、袁全、朱翃、周蕊、龔雯、王辰陽、丁汀、陳傑、楊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