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並包,國風音樂正流行
作者:李小瑩
月色中,夜櫻下,B站人氣國風UP主墨韻、青年笛簫演奏家孟曉潔以及武漢本土新民樂(le) 樂(le) 團On Show Art等用古箏、笛子等樂(le) 器表演民樂(le) 《洵兮》《英雄之城》《醉花間》《青水之祈》……日前,在“英雄之城·大美武漢——相約春天賞櫻花”2022武漢賞櫻全媒體(ti) 大直播中,櫻花樹下的國風音樂(le) 會(hui) 帶來唯美中國風,引得網友一片讚歎。
2021年6月,在海南省海口市海口灣演藝中心,國樂(le) 大師方錦龍聯手新九州愛樂(le) 樂(le) 團,融合古箏、鋼琴、琵琶、二胡與(yu) 打擊樂(le) ,演繹“國潮”魅力。
從(cong) 昔日古風圈小眾(zhong) 音樂(le) ,到今日逐漸成為(wei) 華語樂(le) 壇大眾(zhong) 音樂(le) 的重要分支;從(cong) 線上單曲分享,到頻繁亮相綜藝舞台,國風音樂(le) 以兼容並包的姿態,融合多元曲風,在聽眾(zhong) 尤其是年輕人中廣泛流行。
國風音樂(le) 源自古風歌曲,其作曲、作詞、配器、舞美等都體(ti) 現出鮮明的特色——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融合。騰訊音樂(le) 數據研究院日前發布《國風音樂(le) 內(nei) 容生態報告》指出,國風音樂(le) 富有極強的包容性,包括當代流行音樂(le) 的音樂(le) 元素和民樂(le) 、曲藝等傳(chuan) 統文化元素,在重新融合創新後,華語流行音樂(le) 不僅(jin) 具有傳(chuan) 統元素與(yu) 民族特色,還有更強的可塑性。
依照不同表現形式,國風音樂(le) 可以分為(wei) 國風樂(le) 曲和國風歌曲兩(liang) 種類型。
《琵琶語》是國風樂(le) 曲的經典之作,許多專(zhuan) 業(ye) 人士與(yu) 音樂(le) 愛好者以古琴、鋼琴等樂(le) 器模仿演奏,並錄製上傳(chuan) 至互聯網進行交流分享。由共青團中央等聯合製作的《蘭(lan) 陵王入陣曲》也令人耳目一新,樂(le) 曲名稱出自中國古代歌頌北齊名將蘭(lan) 陵王的歌舞戲,融合琵琶、大堂鼓、建鼓等民族樂(le) 器,通過嘈嘈切切錯雜彈的琵琶樂(le) 、令人熱血沸騰的雷鳴戰鼓聲,同時結合舞蹈和現代舞美燈光,讓蘭(lan) 陵王驍勇善戰的形象生動起來。《蘭(lan) 陵王入陣曲》贏得了眾(zhong) 多年輕網絡用戶的喜愛。在以年輕用戶居多的B站,該作品點擊數超過1600萬(wan) 次,彈幕多達4.1萬(wan) 。
新近出品的《芒種》《錦鯉抄》等國風歌曲在抖音等短視頻平台有著超億(yi) 的播放量。《芒種》作為(wei) 中國二十四節氣係列歌曲之一,以委婉動人的人聲演唱為(wei) 主,歌曲間奏部分加入古箏和小提琴的“對話”式演奏,並配以流行電音應用。全曲雖然融入了中外古今多種音樂(le) 元素,但絲(si) 毫沒有違和感,曲風悅耳,清新活潑。
古為(wei) 今用的創作思路,讓國風音樂(le) 的創作素材與(yu) 表現形式更趨豐(feng) 富。
一部分國風歌曲吸收傳(chuan) 統戲曲唱腔,大膽創新,收獲大眾(zhong) 喜愛。國風歌曲《赤伶》的歌詞化用昆曲《桃花扇》的內(nei) 容,表演者采用戲腔演唱,將流行音樂(le) 與(yu) 戲曲元素巧妙融合。創作於(yu) 2021年的《探窗》是一首以愛情為(wei) 主題的國風歌曲,歌詞凝練含蓄,富有古風意境。歌曲首發後,互聯網湧現了諸多翻唱版本,其中上海戲劇學院學生采用京腔演唱的版本最令人矚目,歌曲翻唱視頻上傳(chuan) 至短視頻平台後迅速走紅,播放總量超5000萬(wan) ,用戶點讚量超250萬(wan) ,刷新了許多年輕人對中國傳(chuan) 統戲曲的認識,也激發了觀者模仿學習(xi) 的興(xing) 趣。
此外,從(cong) 線上到線下舞台,國風音樂(le) 的表演也強調多元文化的融合和藝術表現形式的豐(feng) 富。演唱者多裝扮為(wei) 古裝形象,加以美輪美奐的古風場景渲染,愈發烘托出歌曲的氛圍。
不難看出,將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結合,將民族音樂(le) 與(yu) 流行音樂(le) 結合,將優(you) 質內(nei) 容與(yu) 創意舞台呈現結合,是“爆款”國風音樂(le) 深得人心的關(guan) 鍵所在。
不斷出圈的國風音樂(le) ,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guan) 注。數據顯示,在數字音樂(le) 平台以“國風”為(wei) 標簽的歌曲中,有七成用戶為(wei) “90後”和“00後”。而近年來多檔國風音樂(le) 類節目的推出,讓國風音樂(le) 走向更廣闊的受眾(zhong) 。例如,由廣東(dong) 衛視和山西衛視聯合製作的競演節目《國樂(le) 大典》自2018年首播以來,至今已播出多季,熱度依然不減;酷狗音樂(le) 和優(you) 酷聯合出品的音樂(le) 競演真人秀節目《中國潮音》首播即引發關(guan) 注。
雖然國風音樂(le) 創作者漸多,但基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探索並非易事,其創作與(yu) 製作水準也難免良莠不齊。從(cong) 播放量來看,《國風音樂(le) 內(nei) 容生態報告》顯示,2020—2021年度,播放量破億(yi) 的“頭部”國風歌曲有51首,破千萬(wan) 的有251首,破百萬(wan) 的有920首。優(you) 質的原創國風音樂(le) 作品仍為(wei) 數不多。
不論是歌詞化用詩詞,還是旋律吸收戲曲元素,國風音樂(le) 的流行,體(ti) 現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命力和時代活力,也體(ti) 現了民眾(zhong) 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國風音樂(le) 不是幾句詩詞、幾件民族樂(le) 器、幾段戲曲唱腔的簡單嫁接,而是在深入理解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掌握音樂(le) 創作規律的基礎上,對傳(chuan) 統文化進行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期待後續有更多優(you) 質作品,讓國風音樂(le) 的“火”,不是一陣風。(李小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