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十四五”能源科技創新規劃出台 五大路線攻關前沿技術

發布時間:2022-04-06 16:24:00來源: 人民日報

  能源是攸關(guan) 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重點領域。國家能源局、科學技術部近日聯合印發了《“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能源科技創新的總體(ti) 目標,圍繞先進可再生能源、新型電力係統、安全高效核能等方麵,製定了中國能源發展與(yu) 項目布局的技術路線圖。

  健全能源科技創新體(ti) 係

  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蓬勃興(xing) 起,新能源、非常規油氣、先進核能、新型儲(chu) 能、氫能等新興(xing) 能源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成為(wei) 全球能源轉型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國家能源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章建華表示,“十四五”時期,亟須加快推動能源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進一步激發能源創新發展新動能。

  國家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當前中國能源科技創新與(yu) 世界能源科技強國和引領能源革命的內(nei) 在要求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如部分能源技術裝備尚存短板、能源技術裝備長板優(you) 勢不明顯、推動能源科技創新的政策機製有待完善等。

  為(wei) 此,《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能源科技創新的總體(ti) 目標:能源領域現存的主要短板技術裝備基本實現突破;前瞻性、顛覆性能源技術快速興(xing) 起,新業(ye) 態、新模式持續湧現,形成一批能源長板技術新優(you) 勢;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創新體(ti) 係進一步健全;能源科技創新有力支撐引領能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前述負責人表示,《規劃》結合“十四五”能源發展和項目布局,部署了相關(guan) 示範工程,有效承接示範應用任務,並明確了相關(guan) 政策措施。“《規劃》以實現能源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重點,以完善能源科技創新體(ti) 係為(wei) 依托,著力補強能源技術裝備‘短板’和鍛造能源技術裝備‘長板’,支撐增強能源持續穩定供應和風險管控能力,引領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建設。”

  重點任務引領技術升級

  據介紹,《規劃》主要圍繞五大路線攻關(guan) 前沿技術——

  先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方麵,布局17項重點任務。《規劃》提出,聚焦大規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研發更高效、更經濟、更可靠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先進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支撐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高質量開發利用等。

  新型電力係統及其支撐技術方麵,布局12項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提出加快戰略性、前瞻性電網核心技術攻關(guan) ,支撐建設適應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電源友好並網、源網荷雙向互動、智能高效的先進電網;突破能量型、功率型等儲(chu) 能本體(ti) 及係統集成關(guan) 鍵技術和核心裝備,滿足能源係統不同應用場景儲(chu) 能發展需要。

  安全高效核能技術方麵,布局11項重點任務,提出圍繞提升核電技術裝備水平及項目經濟性,開展三代核電關(guan) 鍵技術優(you) 化研究,支撐建立標準化型號和型號譜係;加強戰略性、前瞻性核能技術創新,開展小型模塊化反應堆、(超)高溫氣冷堆、熔鹽堆等新一代先進核能係統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等。

  綠色高效化石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方麵,提出聚焦增強油氣安全保障能力,開展常規油氣和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輸運和煉化領域相關(guan)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有效支撐油氣勘探開發和天然氣產(chan) 供銷體(ti) 係建設等,共提出37項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

  能源係統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方麵,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能源融合發展,開展能源領域用數字化、智能化共性關(guan) 鍵技術研究,推動煤炭、油氣、電廠、電網等傳(chuan) 統行業(ye) 與(yu) 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合,開展各種能源廠站和區域智慧能源係統集成試點示範,引領能源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共布局16項重點任務。

  八方麵保障護航能源創新

  為(wei) 確保“十四五”期間能源科技創新工作有序開展,《規劃》圍繞創新協同機製、創新平台體(ti) 係、成果示範應用、企業(ye) 主體(ti) 地位、技術標準體(ti) 係、規劃資金支持、科技國際合作、科技人才培養(yang) 等8個(ge) 方麵,提出了相關(guan) 保障措施。

  《規劃》明確,完善能源科技創新平台體(ti) 係,推動能源科技成果示範應用。建立健全國家、部門、地方、企業(ye) 各級各類能源科技創新平台體(ti) 係,構建開放合作、共創共享創新生態圈,完善能源裝備首台(套)政策,鼓勵地方、用戶製定配套措施,以“凡有必用”原則推進示範應用。

  章建華認為(wei) ,要推動能源技術與(yu) 現代信息、新材料、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新模式。“完善能源科技創新體(ti) 係,整合優(you) 化科技資源,實行‘揭榜掛帥’等製度,引導各類社會(hui) 資本投資於(yu) 能源科技創新領域。”

  企業(ye) 是技術創新的主體(ti) 。《規劃》鼓勵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圍繞能源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開展強強聯合和產(chan) 學研深度協作,集中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明確要加強能源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立足開放條件下自主創新,積極參與(yu) 能源科技領域多邊機製和國際組織的務實合作。此外,《規劃》還提出要加速能源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依托重大能源工程加速技術研發、技術管理、成果轉化等方麵的中青年骨幹人才培養(yang) ,滿足跨學科專(zhuan) 業(ye) 人才供給。(孔德晨 廖睿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