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文化成為一種溫暖的力量

發布時間:2022-04-07 11:1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麵對新冠肺炎疫情,他們(men) 創作出一係列優(you) 秀作品,用文化凝聚起戰疫必勝的力量;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他們(men) 以文化為(wei) 媒宣介各種脫貧策、致富經,生發出扶智與(yu) 扶誌的新力量;千萬(wan) 個(ge) 生活日常裏,他們(men) 用文化填補你我的閑暇時光,讓我們(men) 的日子過得更有味道。近日,第九屆全國服務農(nong) 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ti) 揭曉。受表彰的346家基層文化單位正是他們(men) 中的優(you) 秀代表。

  當好“文藝輕騎兵”

  安徽省當塗縣姑孰鎮五星村村民想看戲,村裏的文化協管員一個(ge) 電話打到了當塗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村民們(men) 本以為(wei) 要等上十天半個(ge) 月,誰承想,第二天戲台子就在村裏支了起來,一台原創黃梅小戲《開往春天》精彩上演。

  “這叫‘你點單,我配送’。”當塗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經理王榮芬頗為(wei) 自信地抖落出自家的“文化菜單”:《燕子歸時》《老屋風情》《綠水青山幸福村》《漁鄉(xiang) 新時代》《回家》,大戲小戲全都有;戲曲、歌舞、小品、快板,不同文藝形式都能演;鄉(xiang) 村振興(xing) 、長江生態保護、掃黑除惡、返鄉(xiang) 創業(ye) ,各種演出主題都涵蓋。

  憑借豐(feng) 富的“文化菜單”和快捷的服務模式,當塗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像一支“文藝輕騎兵”,常年馳騁在鄉(xiang) 間村野,已走遍當塗全縣117個(ge) 行政村,每年開展公益演出200多場。

  像當塗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一樣的“文藝輕騎兵”,在全國還有很多很多。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重慶市北碚區文化館、大連市西崗區文化館推出歌曲《風雨同舟》、相聲《漢囧》、評書(shu) 《逆行者》、快板書(shu) 《眾(zhong) 誌成城抗疫情》等一係列抗疫主題作品,用藝術撫慰了無數居家隔離群眾(zhong) 焦灼的內(nei) 心。江西省分宜縣、湖北省赤壁市融媒體(ti) 中心推出的《天氣逐漸放晴 疫情威脅依然不能懈怠》《赤壁民警助力湖南小夥(huo) 馳援武漢》等融媒體(ti) 產(chan) 品,全網點擊量均超千萬(wan) ,堅定了人們(men) 戰疫必勝的信心。

  基層文化單位,不僅(jin) 是“文藝輕騎兵”,還是國家和社會(hui) 的“毛細血管”“神經末梢”,承擔著把黨(dang) 和政府的政策主張用文化載體(ti) 傳(chuan) 遞給基層群眾(zhong) 的任務。為(wei) 慶祝建黨(dang) 百年,很多基層文化館站都舉(ju) 辦了各種形式的黨(dang) 史宣講、黨(dang) 史學習(xi) 活動;不少基層電影服務集體(ti) 圍繞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等組織了各種形式的主題放映活動。

  做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力者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feng) 區恒北村的“早酥梨”遠近聞名,是當地有名的“致富果”。別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年,鹽城市大豐(feng) 區圖書(shu) 館為(wei) 這顆“致富果”的成長,默默“澆灌”了很多“養(yang) 料”。

  作為(wei) 基層圖書(shu) 館,鹽城市大豐(feng) 區圖書(shu) 館連續12年開展文化科技下鄉(xiang) 送圖書(shu) 活動,與(yu) 恒北村結成幫扶對子,先後送出種植、科學普及類書(shu) 籍2000餘(yu) 冊(ce) ,還舉(ju) 辦大量專(zhuan) 家講座現場解答農(nong) 民技術問題,為(wei) 村民們(men) 科學種植早酥梨提供了很多“錦囊妙招”。

  無獨有偶,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包河大隊與(yu) 大圩鎮迎河村結為(wei) 共建單位,除了捐贈圖書(shu) 幫助建立村圖書(shu) 閱覽室外,還積極幫助村民解決(jue) 疫情導致的葡萄滯銷問題,多次聯係直播平台運營公司幫助村民進行線上銷售,使每個(ge) 種植戶平均增收1.5萬(wan) 餘(yu) 元。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農(nong) 村全麵脫貧後,幫助農(nong) 民提升文化素質是一塊難啃但必須啃下的硬骨頭。在這方麵,貴州省遵義(yi) 市匯川區板橋鎮婁山關(guan) 社區農(nong) 家書(shu) 屋的經驗值得借鑒。

  婁山關(guan) 社區紅色農(nong) 家書(shu) 屋設置在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辦公陣地內(nei) ,充分整合社區文化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資源,著力將農(nong) 家書(shu) 屋打造成為(wei) 政策理論宣講平台、文化技術服務平台、理論素養(yang) 提升平台,實現了農(nong) 家書(shu) 屋與(yu) 社區中心任務、重點任務、誌願服務等“場所同享、活動同辦、宣傳(chuan) 同頻”,大大提升了農(nong) 家書(shu) 屋的管理使用效能。同時,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和全民閱讀工作深入開展,婁山關(guan) 社區還成立了“書(shu) 香農(nong) 家”誌願服務小分隊,以誌願服務的形式積極開展各類主題閱讀活動,引導群眾(zhong) 充分利用農(nong) 家書(shu) 屋資源提升文化水平,豐(feng) 富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整合農(nong) 家書(shu) 屋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建設。

  農(nong) 村的文化環境也需要守護。去年以來,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等基層文化市場執法部門,開展了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保障行動等一係列專(zhuan) 項行動,加強重點時段、重要區域、重點行業(ye) 的執法監管,有效保障了農(nong) 村文化市場的安全穩定。

  成為(wei) 群眾(zhong) 貼心人

  服務農(nong) 民,服務基層,要想服務好,用心用情是關(guan) 鍵。

  走進廣西扶綏縣新寧鎮百合家園小區,一排排新居錯落有致,小區周圍綠樹環繞。這裏是當地的一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易地搬遷的群眾(zhong) ,新房住上了,收入增加了,可又有了新煩惱。很多父母忙於(yu) 工作,孩子放學後無人照看、無人輔導作業(ye) 。為(wei) 了解決(jue) 搬遷群眾(zhong) 的新煩惱,百合家園小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農(nong) 家書(shu) 屋主動提供“四點半課堂”等便民誌願服務,由群眾(zhong) 自主點單、按需配備,同時聘請小區脫貧戶對公益性崗位人員負責管理,常態化開展暑期作業(ye) 輔導。

  這樣一件“小事”,讓家長們(men) 放心,讓孩子們(men) 開心,更重要的是直接贏得了群眾(zhong) 對農(nong) 家書(shu) 屋的信賴。有了群眾(zhong) 的信任和支持,農(nong) 家書(shu) 屋開展起活動越來越得心應手。每逢節假日,農(nong) 家書(shu) 屋都會(hui) 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黨(dang) 史宣講、經典誦讀、書(shu) 畫比賽、文藝演出等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小區居民無不踴躍參與(yu) 。

  新冠肺炎疫情對很多行業(ye) 造成衝(chong) 擊,其中文旅行業(ye) 受影響較大。為(wei) 抗擊疫情,很多文化單位一方麵用文藝作品鼓舞人心,另一方麵也用實際行動幫助群眾(zhong) 和市場主體(ti) 解決(jue) 困難。比如,雲(yun) 南省瑞麗(li) 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在當地反複受到疫情嚴(yan) 重影響的情況下,指導文化市場經營單位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配合防疫部門開展滯留旅客轉運等工作,並積極為(wei) 當地困難企業(ye) 協調解決(jue) 居家隔離員工吃飯困難問題。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的執法人員踴躍報名參加三批次抗疫工作,持續做好對文化市場經營單位的檢查指導,並協調當地電信企業(ye) 提供資費優(you) 惠,幫助全區上網服務行業(ye) 減少損失250餘(yu) 萬(wan) 元。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