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春天是相同的
春天始於(yu) 什麽(me) 時候?每個(ge) 人感到春天到來的時刻,可能都不盡相同。
春天始於(yu) 光。進入2月,甚至更早些時候,忽然有一天,晝間的光變得強烈和明亮起來,春的訊息來了。太陽在頭頂最高處,光均勻地灑下來,眼睛所望向的地方都光影綽綽,城市一整個(ge) 冬天凝重的灰寒之色漸漸稀釋了,變得淺淡,油鬆鬆針銀亮,側(ce) 柏烏(wu) 暗的鱗葉也有了光澤,楊樹、懸鈴木的枝丫都變得更為(wei) 白皙。不僅(jin) 是日間的光,黃昏日落後,遙遠的地平線那裏,橙紅和黯藍的交界也不再有一種冷凝般的莊嚴(yan) 之感,霞光鬆弛溫柔了,鋪往更廣闊的天幕。
春天始於(yu) 雲(yun) 。起風的那幾天,雲(yun) 開始在天空湧動了,積雲(yun) 、層積雲(yun) ,卷雲(yun) 、莢狀雲(yun) ,都是絲(si) 滑的淡雲(yun) ,清淺地印在藍天上,很快就被風吹散。好像自那一天起是個(ge) 分界,雲(yun) 也隨著春天蘇醒了,仍然帶著一點冷意的風、快速流動翻卷的雲(yun) ,那樣的氛圍也有點像早秋,令人想到季節的對稱。
春天更是始於(yu) 芽。樹液流動了,根部吸收的養(yang) 分輸送給了芽,芽一點點地膨大。眼前這麽(me) 多的樹,幾乎是齊刷刷地得到信號,破芽而出,如此一致的步調也令人慨歎,陽光帶回來的溫暖,不僅(jin) 對人重要,對植物當然也是。恐怕沒有誰會(hui) 無視玉蘭(lan) 樹的花芽,整個(ge) 冬天,被毛茸茸的鱗片包裹著的玉蘭(lan) 冬芽,就一直在樹上熠熠生輝,這個(ge) 時候絨衣綻開了一絲(si) 縫隙,露出裏麵另一層輕薄的芽鱗,而淺白的花被片也隱隱可見了。毛白楊吐露出的花芽則堪稱盛大,先是雄花序,然後才是雌花序,滿樹披掛紛繁,要早早地借助於(yu) 風來傳(chuan) 播花粉。鳥雀們(men) 在密集的花芽間嘈雜而歡暢地啄食,是在早春能夠輕易獲取的食物,遠望過去,毛白楊樹上像是又覆上了一層會(hui) 動的厚重的“花芽”,而且變成了一棵鳴叫的樹,顯得那麽(me) 有生之活力,真切地感受到樹是鳥兒(er) 們(men) 的恩物,似乎對它接下來即將隨飄絮而傳(chuan) 播的種子也能夠寬容一些了。
1 在早春所看到的一切
當把目光從(cong) 天上、樹上移至腳下,忽然就能看到小小的早開堇菜開花了,在裸露的黃土地上,紫色的花朵像深邃明亮的眼睛。這是春天的腳步、春天的信使啊。最先開放的早開堇菜總是低矮貼地的,像是先鋒,它們(men) 還要抵禦著風和夜間的寒冷,花瓣剛剛打開的時候,顏色深紫,花芯深處的紫色脈紋和白色條帶若隱若現。慢慢地,這紫色便能在地表彌漫成一片片,變成紫色的茸毯,即使在暮色裏,也似乎散發著溫暖、低沉的紫光。
緊接著,高挑些的二月藍盛放了,彌漫在林間空地,是升起來的紫色煙靄,逆光看又像瑩紫的雪,迷蒙一片。還有許多野草,隻要有一絲(si) 機會(hui) ,它們(men) 就會(hui) 為(wei) 自己爭(zheng) 取到生存空間,蓮座般的基生葉一簇簇、一蓬蓬,有的充滿嚴(yan) 謹對稱的秩序感,是蒲公英、泥糊菜、薺菜、附地菜、夏至草……還有一些,似乎認識,又不敢確定,直到它們(men) 抽出花葶,才恍然大悟。
太陽回歸,色彩也回歸了。光的春天,映照著大地上初生的清淺的色彩,這幅自然的長卷,還在一層一層不停地著色。柳梢已經有了可感知的一點柔綠,山茱萸綻開鵝黃的花蕾,如繁星點點,迎春花則是一道道明黃的光帶,圓柏大量的雄球花,將樹的外層染成了一種烏(wu) 啞的黃綠色。
山桃漸漸地被風吹開了,柔弱的花朵,花瓣淡粉,花藥和花萼則是紅紫,望春玉蘭(lan) 也幾乎與(yu) 它同時開花,有的花色瑩白,有的淡粉,花被片合圍著雌蕊和雄蕊群,花朵的姿態總是緊湊向上,玉蘭(lan) 林中充滿馨香,是被花芽、花被片、毛茸茸的芽鱗片占領的世界。望春玉蘭(lan) 這個(ge) 中文名字起得實在太好了,一個(ge) “望”字,把一切期盼春天的話語和心情都蘊含在了裏麵。
丁香花芽的綻開也是格外早的,可以看到裏麵包裹著的圓錐花序已具雛形。金銀木的芽點許多都是在去年的舊芽部位,淡淡的白綠跟已經幹燥的紅果搭配著。榆樹開花了,花藥褐紅,紅花槭枝幹白滑,紫紅的花芽與(yu) 樹皮顏色形成鮮明的對比。腳下的土地鬆軟,目中看得到飛蟲了,枯草間也有爬蟲蠕動,鳥雀求偶的歌聲愈發清亮宛轉……心裏還是很感慨,為(wei) 春天,為(wei) 這樣的季節交替和時序,為(wei) 如釋重負的大地。在早春所看到的一切,可能需要用一整個(ge) 春天來消化。
2 一種麵對春天的心境
經曆了那麽(me) 長的冬天,春天給人一種新生般的希望,我們(men) 貪婪地想把春天的一切細節都看在眼裏,想追隨每一朵花的開放、每一片葉子的舒展,潛意識裏,我們(men) 是想跟上自然的節律,深切地感受這大地的脈動。早春還能從(cong) 容地等待花開、靜觀芽的萌生,然而,接下來就難了,山桃開過之後,是杏、梅和各種桃、碧桃、丁香、海棠等的花期,接著又是樹葉的綠,綠與(yu) 綠之間也是如此的不同,綠有著種種的層次和差異。
從(cong) 最初迸發出幾個(ge) 春天的音符,忽然變成萬(wan) 千個(ge) 聲音同時在呼喊的植物生長風暴,匯聚成一個(ge) 複雜的交響樂(le) 章。到處都是急切爆發的生命能量,幾乎每天都在變化,麵對這樣蓬勃的生命力,來不及細看,看了這裏就錯過了那裏,春天的步速不等人,又喜悅,又蹉跎,便是這樣一種麵對春天的心境。
每年都在細致地觀察春天,我們(men) 所看到的春天,跟上一年又有什麽(me) 不同?我們(men) 還會(hui) 在同樣的地方,看著同樣的樹和花朵,我們(men) 是否還能有些新鮮的觀察和感受?重新翻看《森林報》時,在春天卷的卷首,又再度遇到比安基的這段話,“每年的春天都是嶄新的,不管你活上多少年,也不會(hui) 看見兩(liang) 個(ge) 一模一樣的春天”。
春天每年都會(hui) 來,植物開始生長,大地重新變綠,開花、結果,之後又是落葉、休眠,如此循環重複著。季節輪回的節奏看似是固定的,不過,從(cong) 微觀的視角來看,每個(ge) 春天的確不會(hui) 一模一樣。氣象學意義(yi) 上所計算的春天來臨(lin) 的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更何況,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會(hui) 影響到物候、季節和生命,氣候變暖、棲息地環境的改變、食物的種類和數量影響著候鳥到來的時間、植物生長的大小年……這一切,都會(hui) 使得我們(men) 所看到的春天局部在發生著細微變化。從(cong) 宏觀上來看,在一個(ge) 更長的時間尺度裏,自然當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生物的生命進程不斷在進化,為(wei) 了適應環境、適應物種間的競爭(zheng) ,這個(ge) 適應的過程使得它們(men) 不斷地做著調整、修正和改變。
伊麗(li) 莎白·畢肖普有一首詩《北海芬》(North Haven),是一首懷友之作,有一小節便也是這樣寫(xie) 的:“金翅雀歸來,或其他類似的飛禽,白喉雀五個(ge) 音節的歌謠,如泣如訴,把眼淚帶入眼中。大自然重複自身,或幾乎是這樣:重複、重複、重複;修改、修改、修改。”重複三次的“重複”和“修改”,有著一種節奏感,以及加重的語氣。
3 因為(wei) 疫情的隔離,春天無人踏足的地方
如何理解“重複”和“修改”?一個(ge) 印象極深的例子,便是2020年的疫情期間,美國田納西大學、得克薩斯大學等的科學家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以舊金山灣區常見的白冠帶鵐(white-crowned sparrow)為(wei) 分析對象,比較了2015年和2016年的4月至6月期間特定地點的白冠帶鵐的叫聲與(yu) 2020年同時期的叫聲。結果發現,舊金山的白冠帶鵐在疫情暴發之後改變了它們(men) 叫聲的頻率和音量,歌聲變得更美,也傳(chuan) 得更遠,能更好地吸引配偶了。這個(ge) 研究結果發表在了《科學》雜誌上。
幾十年來,舊金山城市交通流量的持續增長,噪音水平不斷升高,白冠帶鵐在城內(nei) 繁殖地區的噪音是在鄉(xiang) 村的三倍。鳥類不得不增大它們(men) 求偶的歌聲來使配偶聽見,雖然這可以讓雄鳥的聲音不被噪音淹沒,但是它們(men) 歌聲中的顫音卻並不能被傳(chuan) 到遠方,也沒法更好地吸引潛在對象。
疫情以及之後的封城和隔離,使得城市噪音大大降低了,在這個(ge) 不同尋常的安靜的春天,白冠帶鵐開始以較低的音調和音量歌唱,叫聲輕柔,更低的振幅(音量)能夠唱出更優(you) 美的歌聲,不但可以更好地溝通,讓聲音傳(chuan) 播得更遠,而且也讓雄鳥節省了體(ti) 力,提高了交配的可能性。
這個(ge) 研究正是揭示了鳥類行為(wei) 的可塑性,它們(men) 能夠根據人類活動產(chan) 生的新條件而快速地改變其行為(wei) ,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並從(cong) 新的環境條件中受益。而紀錄片《地球改變之年》(The Year Earth Changed),就像是把一個(ge) 更為(wei) 全景式的生態報道視覺化了,在疫情時代,人類較少活動的一年,也是大多數動物擁有了福利的一年,噪音和汙染都降低了,動物在春天能夠更好地求偶繁衍。然而當世界重啟以後,或者一切還依然照舊,不過至少能夠讓我們(men) 想一想,人類和動物共享著有限的地球資源,人該如何對待自然。
就在身邊,我們(men) 也同樣留意到因為(wei) 疫情的隔離,春天無人踏足的地方,野草好像格外深茂,草地上的野花也開得極美,那是我們(men) 人類為(wei) 野生生靈讓渡的生存空間,我們(men) 甚至因此而理解,花兒(er) 的綻放原本就不為(wei) 人的欣賞。
能夠感受到每一個(ge) 春天都跟上一個(ge) 春天有所不同,也是因為(wei) 我們(men) 的感知力、對自然的了解,必定會(hui) 是逐年加深的。感知力決(jue) 定著我們(men) 眼睛的視野,感知力越好,走在自然裏,能看到的細節也就越豐(feng) 富,看得也越深。我們(men) 的感知會(hui) 隨著觀察的深入而改變,我們(men) 吸收的東(dong) 西越多,所知道的細節也就越多,這個(ge) 春天,也越不同於(yu) 過往的春天。
4 我們(men) 是否真正了解一棵樹?
如若帶著敏銳的覺察力和一顆好奇的心去看待四周,在尋常的事物中也能發現諸多“驚奇”。大自然經得起最細致的觀察,比如,我們(men) 是否真正了解身邊的一棵樹?當把目光投注在一棵普通的懸鈴木身上,會(hui) 發現它的層次也是那麽(me) 豐(feng) 富。懸鈴木花葉萌發時,可以看出它一個(ge) 枝條上所攜帶的信息如此複雜,去年秋天的果實、雌花、雄花、新葉、托葉、芽鱗片,細細簇簇,紛繁複雜,好像大樹去年的曆史一直被保留在身上,而今年又有了新的生長,它的新葉新花和舊果穿越時間一起相見。
在一棵巨大懸鈴木下,也可以看到有許多細節,失去了葉片的葉梗,每個(ge) 末端都有個(ge) 像小罩子般的內(nei) 凹空間,這個(ge) 小罩子在未離開樹之前,就一直保護著裏麵生長著的新芽;散播完種子的球狀果托,上麵的網格就是曾經一個(ge) 個(ge) 種子聚合過的痕跡,就像是一個(ge) 微型的月球表麵,布滿了微小的隕石坑。
而當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問,它的雌花雄花都是什麽(me) 樣的,觀察便又深入了一層。可以看出它的雌花和雄花都組合成球形的頭狀花序,雌花球往往在小枝條的先端,顏色紅豔,那是無數紅色花柱聚集的色彩,而雄花球的數量明顯多於(yu) 雌花球,雄花釋放完花粉,變得幹燥了,開始一朵朵(粒粒)地脫離球狀花托。人在一個(ge) 月裏的成就寥寥可數,而身邊一棵懸鈴木,十多天時間裏就展現出巨細的生長變化,從(cong) 樹身上能看到太多有關(guan) 生命的細節和活著的意義(yi) 。
大自然展現在每個(ge) 人麵前的機會(hui) 都是同等的,而能看到多少、怎麽(me) 去看,有時也依賴於(yu) 是否有相應的知識去解讀自然裏的信息。知識能夠改變我們(men) 看待一個(ge) 地方的方式,我們(men) 以什麽(me) 樣的眼光看待自然,自然也會(hui) 給我們(men) 什麽(me) 樣的回饋。我們(men) 總是生活在人群中,有時候偶爾遠離一下,走進植物的世界,或者是鳥的世界,可能才會(hui) 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廣博,心變得開闊,焦慮和壓力也隨之得到一些疏解。
“如果春天要來,大地會(hui) 使它一點一點地完成。”是要到這個(ge) 城市最舒適的季節了,街道開始變得豐(feng) 富,自然能給人的慰藉,就在眼前身邊。一切都是因為(wei) 春天。
□歐陽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