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白雲翔:考古研究如何見證中日文化交流?

發布時間:2022-04-08 15:3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從(cong) 稻作農(nong) 耕到青銅器和鐵器東(dong) 傳(chuan) 日本列島、從(cong) 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跨海到鑒真東(dong) 渡、從(cong) 遣唐使求學大唐到抗擊疫情守望相助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中日兩(liang) 國的交流交往一直備受關(guan) 注。

  【解說】2022年迎來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從(cong) 考古視角看,中日雙方50年來有什麽(me) 合作研究及成果?未來又該如何發展?近日,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山東(dong) 大學講席教授、考古學家白雲(yun) 翔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

  【同期】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山東(dong) 大學講席教授、考古學家 白雲(yun) 翔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以來,中日考古界的交流與(yu) 合作獲得非常大的發展。實際上中日考古學家交流早在195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1957年日本考古學家代表團曾經訪問過中國,當然那時候還沒有建立邦交關(guan) 係,那麽(me)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就在原來的基礎上迅速地發展起來。

  【解說】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來,中日合作進行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雖然數量上不多,但意義(yi) 重要,影響很大。

  【同期】以田野考古調查發掘為(wei) 基礎的合作研究,比如說像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跟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開展的漢長安城桂宮遺址的發掘,漢魏洛陽城的發掘,還有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太液池遺址的發掘,以及說新疆跟日本合作的民豐(feng) 尼雅遺址的發掘,寧夏跟日本合作的固原北周墓的發掘等等。

  【解說】談到中日兩(liang) 國未來在考古領域的發展前景,白雲(yun) 翔表示,在堅持交流與(yu) 合作的同時,要在形式、研究領域等方麵進行創新,將中日考古界的交流紮實推進,為(wei) 中日友好關(guan) 係的發展貢獻力量。

  【同期】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山東(dong) 大學講席教授、考古學家 白雲(yun) 翔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我們(men) 下一步下一個(ge) 50年怎麽(me) 走?從(cong) 考古學上來說,我想這個(ge) 應該說就像中日友好是個(ge) 主題一樣,那麽(me) 中日考古學界的交流與(yu) 合作也應該是向前發展的。一個(ge) 是要堅持這種交流與(yu) 合作,第二個(ge) 要創新,創新形式,創新研究領域,擴大研究範圍,加強人員的交流,以便於(yu) 把中日考古界的交流不斷地紮紮實實地推向前進。當然這方麵需要考古學界的努力,也需要一個(ge) 大的國際環境。但是我相信在中日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考古學界的交流一定會(hui) 不斷地開創新的局麵,為(wei) 中日友好關(guan) 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孫自法 劉映含 報道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