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4-08 17:45: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國家開發銀行近日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機製基本建立,匯聚和培育一批積極參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企業(ye) 、機構和人才,推動實施一批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項目,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的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品牌,建成一批特色鮮明、優(you) 勢突出的文化產(chan) 業(ye) 特色鄉(xiang) 鎮、特色村落,推出若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典型範例。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文化和旅遊業(ye) 界人士紛紛表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格薩爾王城暨百村產(chan) 業(ye) 基地是當地統籌128個(ge) 脫貧村打造的文旅項目。“《意見》的發布,更加堅定了我們(men) 通過發展旅遊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信心。”格薩爾王城景區服務中心副主任宋學林表示,近年來,景區以格薩爾文化為(wei) 基調、百村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載體(ti) ,將文化和旅遊與(yu) 扶貧產(chan) 業(ye) 相融合,帶動600多人就業(ye) ,實現每月人均增收近2800元,讓村民在格薩爾文化傳(chuan) 承和保護開發中富起來。景區計劃加大宣傳(chuan) 力度,吸引更多遊客了解格薩爾文化。同時,結合當地民俗文化、溫泉資源,開發特色旅遊產(chan) 品,讓更多遊客留下來。

  浙江餘(yu) 村實現了從(cong) “村莊”到“景區”的轉變,讓村民當“主角”,旅遊收入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70%以上。2021年,餘(yu) 村入選首批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xiang) 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共同富裕既包括鄉(xiang) 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又包括鄉(xiang) 村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既要物質富裕,也要精神富有。”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資源開發處處長林衛興(xing) 表示,餘(yu) 村是全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寫(xie) 照,要將鄉(xiang) 村文化的挖掘和轉化利用融入鄉(xiang) 村旅遊發展全過程,讓人們(men)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意見》明確,支持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傳(chuan) 承弘揚茶、中醫藥、美食等特色文化,開發適合大眾(zhong) 康養(yang) 、休閑、體(ti) 驗的文化和旅遊產(chan) 品。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持續開展“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行動,整合茶旅資源,豐(feng) 富茶旅融合新業(ye) 態。“《意見》為(wei) 我們(men) 推動茶旅深度融合、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行動指南。”武夷山市副市長林飛表示,當地將推進茶旅小鎮、香江茶人小鎮建設,打造提升茶博園、“印象大紅袍”實景演出、燕子窠生態茶園等一批茶旅融合項目。同時,創新旅遊市場營銷推廣,舉(ju) 辦鬥茶賽、茶博會(hui) 等茶文化活動,策劃開通上海“武夷山大紅袍號”旅遊專(zhuan) 列,做大做強茶旅品牌。

  廣西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氣候條件、旅遊資源和豐(feng) 富的民族文化資源,發展大健康和文旅產(chan) 業(ye) 。“《意見》的印發,將進一步推動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與(yu) 旅遊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在統一規劃、資金支持、技術人才支持等方麵發揮促進作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產(chan) 業(ye) 發展處副處長黃河表示,廣西將加快推進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創建文化旅遊強區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打造“長壽廣西”“壯族三月三”“劉三姐文化”等品牌,完善鄉(xiang) 村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產(chan) 品體(ti) 係,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貢獻。

  《意見》提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融入鄉(xiang) 村旅遊各環節,支持利用非遺工坊、傳(chuan) 承體(ti) 驗中心等場所,培育一批鄉(xiang) 村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旅遊體(ti) 驗基地。

  “《意見》的發布有利於(yu) 傳(chuan) 承與(yu) 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林繼富認為(wei) ,非遺與(yu) 旅遊融合有助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他建議,相關(guan) 政策在落地實施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各類社會(hui) 資源融入鄉(xiang) 村社會(hui) 文化發展,提升村民的參與(yu) 積極性,通過開發文化產(chan) 業(ye) 、建設文化品牌等,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同時,在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發展過程中,應遵守非遺法,進行合理化展示與(yu) 利用。

  “《意見》將推動我們(men) 不斷創新,推出兼具現代審美與(yu) 實用性的非遺技藝產(chan) 品,提升村民收入,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苗繡黔西市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貴州省黔西市原色有染非遺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彭藝表示,非遺工坊不僅(jin) 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ye) ,還激發了村民對苗繡技藝的興(xing) 趣,促進了非遺保護、傳(chuan) 承與(yu) 發展。“未來,我們(men) 將從(cong) 提升遊客體(ti) 驗和跨界融合兩(liang) 方麵著手,讓更多遊客前來體(ti) 驗非遺技藝。”

  《意見》提出,培育壯大市場主體(ti) 。支持各地培育和引進骨幹文化企業(ye) ,扶持鄉(xiang) 村小微文化企業(ye) 和工作室、個(ge) 體(ti) 創作者等發展,鼓勵其他行業(ye) 企業(ye) 和民間資本通過多種形式投資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

  “《意見》對於(yu) 挖掘傳(chuan) 統村落曆史建築、傳(chuan) 統技藝等資源,破解農(nong) 村‘空心化’問題,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具有指導意義(yi) 。”蘇州大學教授汪德根認為(wei) ,發展傳(chuan) 統村落要推動“流空置業(ye) ”,即通過空宅流轉,盤活閑置傳(chuan) 統民居建築資源,植入文化博覽、創意產(chan) 業(ye) 、藝創體(ti) 驗等文化業(ye) 態。同時,推動“文創活村”,即通過“古村落+藝術家”模式打造創客工坊、通過“古村落+企業(ye) ”模式打造藝創平台、通過“古村落+高校”模式打造藝術寫(xie) 生與(yu) 實踐基地等,振興(xing) 傳(chuan) 統村落。

  “《意見》明確了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總體(ti) 要求、重點領域、政策舉(ju) 措和組織實施,對於(yu)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具有重要意義(yi)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表示,多方參與(yu) 是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保障,要通過企業(ye) 帶動、社會(hui) 組織的介入、新鄉(xiang) 賢的參與(yu) 等途徑,最大限度激發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意見》既為(wei) 各地製定管理細則和培育政策提供指導,又推動各類市場要素在鄉(xiang) 村落地生根。”鄉(xiang) 伴文旅集團商務拓展中心總經理鄭德福直言,“希望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形成一定的‘陣地空間’,讓區域內(nei) 分散的資源形成具有一定市場競爭(zheng) 力的文化產(chan) 業(ye) 培育和服務平台,提升各類資源的附加值。同時,期待相關(guan) 部門給予更多投資、稅收、政策、市場等方麵的引導和支持。”

  (采訪組成員:陶李 李金枝 鄺偉(wei) 楠 梁書(shu) 霞 邰子君 楊麗(li) 敏 執筆:楊麗(li) 敏)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