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匆匆》誕生地浙江臨海設立“朱自清文學獎”

發布時間:2022-04-12 15:5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台州4月11日電(記者 範宇斌)“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1922年春,散文名家、詩人、學者朱自清於(yu) 浙江台州臨(lin) 海寫(xie) 下《匆匆》,感歎“我們(men) 的日子為(wei) 什麽(me) 一去不複返呢?”

  1922年春,時年24歲的朱自清應浙江省立第六師範學校校長鄭鶴春的聘請,隻身來到臨(lin) 海,任教於(yu) 浙江省立第六師範學校(現台州初級中學)。在臨(lin) 海期間,朱自清創作了散文名篇《匆匆》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首抒情長詩《毀滅》。

  2022年是朱自清來臨(lin) 海任教100周年,100年前的1922年4月11日,散文《匆匆》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首發。100年後,朱自清走進臨(lin) 海100周年係列紀念活動啟動儀(yi) 式、首屆“朱自清文學獎”新聞發布會(hui) 11日在台州初級中學舉(ju) 行。

  在中國作家協會(hui) 創作聯絡部主任彭學明看來,朱自清雖不是臨(lin) 海人,但他把臨(lin) 海視為(wei) 他生命的重要驛站、靈魂的第二故鄉(xiang) 和精神的棲息地。

  “在台州這一年,是朱自清人生中的重要時期,他在這片土地上寫(xie) 下了名作,也在這裏沉澱內(nei) 心、積蓄潛能,他的‘刹那主義(yi) ’就是在臨(lin) 海那一所讓他感到溫暖、覺得踏實的老房子裏提出來的。”朱自清嫡孫朱小濤說。

  中共臨(lin) 海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高佐明說,北固山的鬆濤、東(dong) 湖的碧波和紫藤花的芬芳始終珍藏在朱自清的心底。“我對於(yu) 台州,永遠不會(hui) 忘記。”這是朱自清的真情流露,也是他對臨(lin) 海的由衷褒獎。《匆匆》百年,《背影》已逝,臨(lin) 海對於(yu) 朱自清也永遠不會(hui) 忘記,更不能忘記。

  “偉(wei) 大的時代需要偉(wei) 大的文學,也必將產(chan) 生優(you) 秀的作品。”高佐明說,臨(lin) 海舉(ju) 辦朱自清走進臨(lin) 海100周年係列紀念活動,設立“朱自清文學獎”,是對朱自清回望小城、念茲(zi) 在茲(zi) 的感恩和緬懷,是對朱自清民族氣節、文學精神的致敬和賡續,是對當代文學、華文作家的鼓勵和支持,更是對偉(wei) 大時代、優(you) 秀作品的期待和褒獎。

  據悉,“朱自清文學獎”每兩(liang) 年一屆,麵向全球華文作家征稿。主辦方成立組織領導機構,設立文學獎組委會(hui) 與(yu) 評審委員會(hui) ,評審委員會(hui) 由中國作家協會(hui) 《小說選刊》雜誌社、魯迅文學院、浙江省作家協會(hui) 牽頭,並邀請中國知名作家、評論家、文學編輯、高校教授等擔任成員,負責具體(ti) 評選事項。

  首屆“朱自清文學獎”設立“朱自清小說獎”“朱自清散文獎”“朱自清詩歌獎”各1名,獎金各20萬(wan) 元,評選範圍為(wei) 2020年-2021年期間在全球範圍公開出版或發表的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

  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鼓勵廣大青少年走進文學,提升素質,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麵向18周歲以內(nei) 的少年文學愛好者,主辦方還設立了“朱自清紫藤新苗獎”。首屆評選體(ti) 裁為(wei) 散文與(yu) 記敘文,實行個(ge) 人投稿與(yu) 現場文學創作相結合的方式品,評選出10名“朱自清紫藤新苗獎”,10名“朱自清紫藤提名獎”,180名入圍獎。

  彭學明表示,臨(lin) 海設立“朱自清文學獎”是對朱自清最真的感念、最大的肯定和最好的報答。“朱自清作為(wei) 一麵中國文學的旗幟,理應有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獎杯來激勵後人。作為(wei) 一個(ge) 風範存世的國學大師,理應有一座刻著他英名的豐(feng) 碑讓人追隨。”

  臨(lin) 海,是朱自清匆匆的一生中,匆匆走過的一站。但在臨(lin) 海任教的短短一年裏,給朱自清留下諸多美好的回憶,後來他也曾多次在文章中寫(xie) 到台州,懷念台州,“我對於(yu) 台州,永遠不能忘記!……我不忘記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

  一代文宗,匆匆而去,背影長留。在臨(lin) 海,朱自清找到了他人生的“一條路”,臨(lin) 海也將在其人文精神的滋潤下,向世界充分展示作為(wei) 台州千年府城的文化韻味。

  如今,在台州初級中學的校園內(nei) ,紫藤花盛開依舊。當日,全體(ti) 與(yu) 會(hui) 人員與(yu) 師生代表共同種下紫藤花苗,期盼來年紫藤發新枝。(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