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影像做史的別樣表達

發布時間:2022-04-13 14: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範宗釵(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hui) 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秘書(shu) 長)

  直接以“中國”為(wei) 題,第一季和第二季總共以22集的篇幅,講述從(cong) 春秋到辛亥革命共2500多年的中國曆史,紀錄片《中國》自立題開始就表現出了創作者的自信和擔當。

  《中國》第一季給觀眾(zhong) 帶來了一場另類解讀曆史的視聽盛宴,《中國》第二季以更豐(feng) 沛的故事,更飽滿的人物,更瑰麗(li) 的想象以及更大膽的取舍如約而至,成為(wei) 近年來曆史人文紀錄片創作的一個(ge) 獨特樣本和影像通史的美學典範,值得觀眾(zhong) 乃至學界認真品味。

  著史,首要著眼的當是考慮如何斷代和構架章節。王朝更迭顯然是曆史梳理的主要脈絡,紀錄片《中國》同樣是按王朝更迭在推進各集,但又不完全是。在王朝的詳略布局,人物的輕重拿捏上,《中國》表現出獨特的觀察視角:第一季開篇不是炎帝蚩尤,不是武王伐紂,而是孔丘與(yu) 李耳的那場令人遐想無限的會(hui) 麵。第二季中,唐宋相連的五代十國隻字未提,北宋一上來就是宋徽宗,創作者對曆史片段的摘取,可以說是大開大合,任性至極,初讀來覺得些許忤逆,觀罷全片,覺得中國人的精氣神始終沒有斷絕。

  一個(ge) 時代有一個(ge) 時代的使命與(yu) 任務,一個(ge) 時代有一個(ge) 時代的答卷人與(yu) 閱卷人。兩(liang) 千年來的中國,王朝有崇文有尚武,治理有老莊無為(wei) 有律正綱肅,版圖在分分合合,族群在聚聚散散,但中華民族曆經數千載的演進,終有他的大脈絡、大趨勢與(yu) 大曆史:那就是中國人家國天下的思想精神一以貫之,國家治理者對多民族共融,大一統中國的追求的答卷始終不變。

  《中國》第一季更多著墨於(yu) 追溯中國思想源流與(yu) 儒家道統的發展壯大,第二季更強調了中國文脈不斷。詩詞、文學、繪畫、戲劇的傳(chuan) 承與(yu) 光大占了相當的篇幅。思想傳(chuan) 承、文脈不斷、文明演進,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內(nei) 核,《中國》這部紀錄片在看似隨性大開大合、大取大舍的構架中,形散神聚,鑒古知今,學史明智,看中國人如何篳路藍縷,又是如何以啟山林。

  真實可感地去描繪曆朝曆代的中國人,這是《中國》一上來的大膽創新。於(yu) 是在第一季中,我們(men) 看到了溪流中赤足的孔子、看到了夢回故鄉(xiang) 的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看到了自信獨立走在離婚路上的唐代民婦李巧兒(er) ……《中國》第二季在人物選擇上,更加實踐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曆史不僅(jin) 有帝王將相,也有蒼生百姓。第二季的人物選取更放大了蒼生的人物命運,並試圖解構蒼生與(yu) 時代的關(guan) 係:那個(ge) 仕途晉升通道關(guan) 閉之後轉向戲劇藝術的關(guan) 漢卿,那個(ge) 在晚清一片哀鴻中踐行實業(ye) 救國的狀元郎張謇,那個(ge) 翻譯《幾何原本》,給鈍角平角命名的徐光啟,那個(ge) 生卒年代不詳,平生際遇不詳,卻把大宋樣貌留了下來的畫師張擇端……《中國》第二季演繹了大量這樣普通中國人的一生,曆史就這樣在一個(ge) 個(ge) 看似普通人的手中一點點向前推進,人民是曆史的創作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相比於(yu) 第一季文本更偏思辨,第二季《中國》進一步強化了故事性,用大量篇幅甚至整集去娓娓道來一個(ge) 人物故事,增加了知識量和趣味點,相信對年輕觀眾(zhong) 更具吸引力。手法上也完全超越了紀錄片界還在爭(zheng) 辯的“場景再現”,用更寫(xie) 意、更抽空、更劇態的方式呈現人物及其曆史片段。

  經典案例表現在第八集,英國使團與(yu) 乾隆皇帝會(hui) 麵的故事本不太陌生,但整集圍繞這個(ge) 故事刻畫出的馬嘎爾尼、乾隆皇帝、喬(qiao) 人傑等一眾(zhong) 人物形象,讓這個(ge) 故事更加活色生香起來。李雪健對乾隆皇帝的演繹堪稱出神入化。《中國》不僅(jin) 大膽刻畫曆史人物的真實事件,更給曆史人物足夠的篇幅去抒發情感,徜徉、駐足、遲疑、彷徨,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講,《中國》的嚐試是有實驗意義(yi) 的。

  在影像表達上,《中國》最直觀的感受是美、極致的美:畫麵美、音樂(le) 美、場景美、文本美和解說美。《中國》創作者藝高人膽大地顛覆了曆史題材的呈現方式,沒用曆史資料,沒用遺跡文物,以毫不掩飾的大寫(xie) 意、大抒情、大扮演另辟蹊徑,可以說呈現了一種新的視聽美學範例。

  《中國》第二季在上一季應用中國戲劇舞台元素進行表達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大膽的瑰麗(li) 想象。多處場景設計可以說是天馬行空:宋徽宗走著走著騰空而起,杜甫登高以天地作書(shu) ,關(guan) 漢卿旁觀朱張會(hui) 講,康熙皇帝在戈壁徜徉等想象瑰麗(li) 奇絕,畫麵震撼絕美。略顯不足的是最後一集引用了大段真實曆史資料鏡頭,除了影調風格與(yu) 全片差異較大之外,還打亂(luan) 了全片假定性的觀影邏輯。瑕不掩瑜,《中國》是一部注定會(hui) 影響人文曆史紀錄片創作前路的經典作品。它在題材立意、影像風格、融合傳(chuan) 播以及市場拓展上全麵革新,肩負文化自覺,充滿文化自信,為(wei) 中國電視界帶來一股強勁新風。

  文化自信從(cong) 何而來?從(cong) 悠久的曆史歲月長河中來,從(cong) 優(you) 秀的文化傳(chuan) 承積澱中來,從(cong) 多民族融合共生的血脈中來,從(cong) 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偉(wei) 大實踐中來。腳踏厚重曆史,懷揣千年智慧,著眼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廣大電視工作者必將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綻放中國文化。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