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用地域文化特色體現時代感

發布時間:2022-04-14 15:49:00來源: 光明網

 

  西安話劇院排演的現實題材話劇《長安第二碗》,由陳彥和陳夢梵編劇、查明哲和翟衛國導演。該劇通過西安城牆下老秦一家40年來的變化,小中見大,展現了中國社會(hui) 改革開放的時代變遷,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地域文化特色。

  老秦一家的生活曾經十分艱辛,生活的重擔讓他們(men) 幾乎喘不過氣來。改革開放的春風給這家人帶來擺脫貧困的機會(hui) 。他們(men) 找出祖上傳(chuan) 下來的泡饃館招牌,開了一家小食店,經過多年辛苦打拚、誠實經營,終於(yu) 過上了不錯的生活,但新的變化和煩惱接踵而至。書(shu) 寫(xie) 不斷變化的人的精神世界與(yu) 情感發展,也是這部劇的一大特點。

  象征寫(xie) 意手法的運用,是該劇創作特點。無論是“光榮人家”的門楣、長安108坊的燈火,還是熱氣騰騰的大鍋、終被砸破的水缸……它們(men) 既是日常物象,也是耐人尋味的戲劇意象。劇中獨具匠心地安排了“串場”人物——帶著兩(liang) 個(ge) 孩子的女人。第一幕,女人帶著孩子到老秦家討要一碗熱水,得到的卻是一碗肉湯。孩子慢慢長大、獲得事業(ye) 成功,她也從(cong) 每次要一碗葫蘆頭三人分食,變成要兩(liang) 碗、三碗,再到坐著輪椅來店裏用餐。這一家三口的變化富有象征意味,是社會(hui) 進步與(yu) 發展為(wei) 個(ge) 體(ti) 生活帶來改變的表現。

  這一點在劇中更直觀的表現,就是飯店裏餐桌不斷加大、樓層不斷加高,它像老樹的年輪,刻畫了時代發展的軌跡。時代變化也反映在人們(men) 的著裝上。大幕拉開時,孩子們(men) 穿著邋裏邋遢的“尿素褲”。老秦一家分房時,兒(er) 女們(men) 聚集一堂,個(ge) 個(ge) 衣著光鮮,裝扮時尚。

  《長安第二碗》不是順向地、直白地表現從(cong) 貧困到富裕的生活,而是重點表現普通人的悲喜。此劇有機融合了富有特色的戲曲元素和流行音樂(le) ,將大時代的發展和人們(men) 生活狀況的好轉表現得真實自然,讓觀眾(zhong) 產(chan) 生代入感,也讓這個(ge) 發生在西安的百姓故事,散發出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劇作將故事發生的場景泡饃小店安置在秦腔劇團的隔壁,隨著情節的推進和人物情感的變化,加進了一係列的秦腔演唱片段,傳(chuan) 統的秦腔藝術與(yu) 話劇情境具有了互文關(guan) 係和複調對位。比如表現劇中燕妮愛慕唱秦腔的男主演時,出現了“穆桂英放眼群峰”;老秦為(wei) 親(qin) 情的疏遠與(yu) 隔膜感到痛苦時,出現了“旌旗招展雪花飄”……秦腔激越高亢、沉鬱悲壯,提純了戲劇的韻味,豐(feng) 富了話劇表現手法。

  (作者:宋寶珍,為(wei)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