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體育,為美麗鄉村“塑形、美顏、提氣質”
【學者之思】
作者:朱海嘉(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發展鄉(xiang) 村體(ti) 育,既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題中之義(yi) ,也是推動鄉(xiang) 村發展的有力抓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全民健身是全體(ti) 人民增強體(ti) 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ti) 健康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重要內(nei) 涵,是每一個(ge) 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大眾(zhong) 體(ti) 育在廣袤鄉(xiang) 村春風勁吹,扮靚人們(men) 美好生活。每年4月,安徽溝鄉(xiang) 的農(nong) 民文化體(ti) 育節上,籃球、拔河、“運糧大力士”等比賽活動好不熱鬧;寧夏結合民俗民風,開展打梭、“拿硬腰”等鄉(xiang) 村體(ti) 育活動;河北舉(ju) 辦農(nong) 耕文明農(nong) 事健身比賽暨美麗(li) 鄉(xiang) 村健康跑活動,發揮“體(ti) 育+”在弘揚文明鄉(xiang) 風、帶動鄉(xiang) 村旅遊方麵的獨特作用;浙江餘(yu) 姚橫坎頭村,近年來通過紅色旅遊、體(ti) 育賽事,走上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吸引更多人到此旅遊,帶動了當地民宿、餐飲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發展……
放眼全國,乒乓球、廣場舞、籃球、足球、太極拳、八段錦等項目極大豐(feng) 富了百姓生活,凝聚鄉(xiang) 村人氣,增強鄉(xiang) 村活力。各地緊扣全民健身日、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等節點,大力推進特色活動,形成了“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體(ti) 育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僅(jin) 富了村民的口袋,還讓百姓身子骨強了起來,提振了廣大農(nong) 民的精氣神;體(ti) 育對於(yu) 鄉(xiang) 村治理、生態環境改善等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助推作用。安徽省鳳陽縣姚郢村從(cong) 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舉(ju) 辦籃球賽,每年春節都會(hui) 邀請周邊地區球隊參賽。經過數十年的普及和發展,籃球運動已經覆蓋全村各個(ge) 年齡段。很多外出務工的年輕村民在籃球運動中溝通情感、消弭分歧、凝聚共識。在寧夏西海固地區一些農(nong) 村,籃球場成了熱門社交場所,一些村民說,“自從(cong) 裝了籃球架,大家變得更親(qin) 了”。
當前,各地推動全民健身持續向農(nong) 民覆蓋和傾(qing) 斜,不斷提高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身體(ti) 素質,滿足農(nong) 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農(nong) 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基本建立,實現了農(nong) 村體(ti) 育健身公共服務水平和鄉(xiang) 村居民身心健康水平雙提升。“十四五”時期,要以激發和滿足農(nong) 民多元化體(ti) 育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健全農(nong) 民群眾(zhong) 身邊的健身組織,建設和利用農(nong) 民群眾(zhong) 身邊的場地設施,豐(feng) 富農(nong) 民群眾(zhong) 身邊的健身活動,積極組織開展農(nong) 民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體(ti) 育賽事,營造惠澤鄉(xiang) 村的健身文化氛圍,有效推動農(nong) 民體(ti) 育蓬勃開展。
體(ti) 育元素還能巧妙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成為(wei) 綠水青山變為(wei) 金山銀山的重要支點。我國地域廣闊,不論是北國風光,還是江南煙雨,鄉(xiang) 村中的自然美景四季皆不相同。依托鄉(xiang) 村秀麗(li) 壯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可廣泛開展跑步、騎行、登山、徒步等戶外體(ti) 育賽事活動。應鼓勵各地依托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特色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戶外運動,推動體(ti) 育與(yu) 旅遊、健康、養(yang) 老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帶動村民就業(ye) 創收。同時,有條件的鄉(xiang) 村在開發山地、河流、古驛道、鄉(xiang) 道時,還可統籌規劃建設健身休閑綠道、登山步道、山地戶外營地、汽車自駕營地、運動船艇碼頭、徒步騎行驛站、滑雪場、研學旅行基地、體(ti) 育培訓基地等,打造具有田園風光、鄉(xiang) 土風情的體(ti) 育特色村莊,不僅(jin) 留住鄉(xiang) 愁鄉(xiang) 情,還能帶動鄉(xiang) 村建設。
鄉(xiang) 村不僅(jin) 要塑形,更要鑄魂。體(ti) 育活動一旦滲入鄉(xiang) 村文化肌理,便可在提升鄉(xiang) 村居民精神風貌、提高鄉(xiang) 村社會(hui) 文明程度等方麵發揮作用。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中,要重視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特別要注重提升農(nong) 民精神風貌。要用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接地氣的方式做好體(ti) 育活動宣傳(chuan) ,引導農(nong) 民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比如,通過短視頻平台開展鄉(xiang) 村特色體(ti) 育活動展示、農(nong) 耕農(nong) 趣農(nong) 味節目展演,為(wei) 鄉(xiang) 村建設聚人氣、添活力;開通體(ti) 育短視頻賬號、體(ti) 育旅遊小程序等平台,打造一批鄉(xiang) 村體(ti) 育旅遊精品線路。在鄉(xiang) 村體(ti) 育發展過程中,注重民族體(ti) 育保護傳(chuan) 承,做好移風易俗工作。例如,自2016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市、縣(區)三級聯動連續開展“壯族三月三·民族體(ti) 育炫”活動,每年吸引眾(zhong) 多區內(nei) 外群眾(zhong) 參與(yu) 。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已開發了300餘(yu) 個(ge) 比較完整的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文化資源項目,為(wei) 豐(feng) 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滋養(yang) 。
加大體(ti) 育設施供給力度,加快形成鄉(xiang) 村生態化“15分鍾健身圈”。當前,麵對農(nong) 民群眾(zhong) 體(ti) 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的現實情況,要注重發揮規劃作用,在有條件的鄉(xiang) 村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城鄉(xiang) 一體(ti) 化“15分鍾健身圈”,加強鄉(xiang) 鎮、街道健身場地器材配備,完善農(nong) 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絡。同時,將體(ti) 育設施納入美麗(li) 鄉(xiang) 村、美麗(li) 城鎮及農(nong) 村文化禮堂共建共享,公共體(ti) 育設施納入全民健身電子地圖,實現網上查詢、導航、預約,以更加公平可及的便利服務托舉(ju) 充滿活力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