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世界上最好的讀者
▌曹文軒
冬梅這本書(shu) 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我以為(wei) 是一本學術專(zhuan) 著,結果卻是一本育兒(er) 手記。但我認為(wei) ,這本育兒(er) 手記並不比她的那本研究知識分子的博士論文價(jia) 值小,甚至,要更大一點。這本書(shu) 主要記錄的是她的孩子——一個(ge) 叫小竹笛的小男孩在7歲之前的閱讀、生活和成長經曆。這個(ge) 小家夥(huo) ,我曾見過一次,那還是在2014年冬梅博士畢業(ye) 之際,冬梅帶著他一起來拍畢業(ye) 照,那會(hui) 兒(er) ,他還是個(ge) 一歲多的小不點。現在,已經是一個(ge) 少年了。
如果說,這本育兒(er) 手記有什麽(me) 特別之處的話,那就是它對於(yu) 幼兒(er) 聆聽、閱讀、參與(yu) 創造“幼兒(er) 文學”的真實記錄。這個(ge) 很難得。
相對於(yu) 能獨立自主閱讀並且能獨立寫(xie) 作的少年而言,幼兒(er) 的心聲我們(men) 很少聽到,當前在家庭中流行的幼兒(er) 文學,如繪本、童謠、故事等,表達的多是成人眼中的幼兒(er) 的樣子,或是成人眼中幼兒(er) 的所思所想。但幼兒(er) 自己對於(yu) 生活、社會(hui) 、自然的觀察及想象,我們(men) 卻很少有渠道得知。冬梅這本書(shu) ,記錄了許多小竹笛參與(yu) 編造或獨立編造的故事,讓我們(men) 看見了一個(ge) 幼兒(er) 的真實的心靈世界。印象深刻的如2016年1月21日記錄的一個(ge) 小鴨子踢球的故事:
小鴨子看到圓石頭,小鴨子想踢球,小鴨子踢一個(ge) 髒髒的球球,這麽(me) 髒,好髒!上麵糊上臭臭了,小鴨子拿一個(ge) 毛巾把球球擦幹淨了。臭臭擦完了,幹幹淨淨的球球。球球非常好看,上麵有一個(ge) 小小的鴨子,小鴨子在踢一個(ge) 球。
記錄於(yu) 2017年2月27日的一個(ge) 造句練習(xi) :
釣魚 媽媽,我小時候特別喜歡釣魚,我拿著一個(ge) 水桶,拿著一個(ge) 魚竿,我的魚竿往上一拉,一條大魚釣了起來!大魚在地上劈劈啪啪地摔跤呢。
2015年5月19日記錄的一個(ge) 小場景:
剛竹笛跟我到廚房翻了翻菜籃子,撂了句話:“真是個(ge) 討厭的蘑菇”,拿著奶瓶走了。
不論是大魚在地上摔跤,還是那個(ge) “討厭的蘑菇”,這些話都隻有三四歲的孩子才能說得出。你讓成年人去寫(xie) 這樣的句子?肯定寫(xie) 不出的!看到這樣的表達,怎不讓人驚喜呢?其實很多孩子多多少少都會(hui) 有這樣的奇思妙想和驚人之語,但像冬梅這樣記錄下來的父母卻不多。
如果說,女性是天生的兒(er) 童文學作家,那麽(me) ,兒(er) 童則是天生的詩人。冬梅在書(shu) 中記錄了不少小竹笛的童言童語,這些充滿童稚驚奇的妙語,不是詩又是什麽(me) ?走在夜晚的路上,“假如月亮不見了會(hui) 怎麽(me) 樣呢?”孩子自言自語道,“星星們(men) 就不會(hui) 有一個(ge) 平安的夜晚”。上學路上,突然下雨了,孩子說:“有一隻雨滴從(cong) 我頭上路過。”出了校門,看見風,脫口而出:“風是一片白。”每一個(ge) 孩子,都會(hui) 有這樣的“天生詩人”的時刻,這是兒(er) 童天生的“兒(er) 童性”,難的是家長對孩子這份詩意和天性的嗬護。
必須要指出的是,作為(wei) 一個(ge) 幼兒(er) 文學的“口頭小作者”,小竹笛首先是一個(ge) 小讀者,而這個(ge) 小讀者是被冬梅培育而成的。
多少年來,我一直堅持一個(ge) 看法:“兒(er) 童是這個(ge) 世界上最好的讀者。”但兒(er) 童的閱讀仍然需要成人的幫助和引導。當前,兒(er) 童文學出版麵臨(lin) 著前所未有的機遇,繪本和童書(shu) 的品種之多,讓人眼花繚亂(luan) 。但一個(ge) 圖書(shu) 豐(feng) 富——豐(feng) 富到泛濫的時代,卻有可能是一個(ge) 閱讀質量嚴(yan) 重下降的時代。我在一篇文章裏說過,“讀不讀書(shu) ,是一個(ge) 重要的問題。它甚至可以被解讀為(wei)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一個(ge) 人的文明程度。而我以為(wei) 讀什麽(me) 書(shu) ,卻是一個(ge) 更重要的問題。對於(yu) 兒(er) 童來說,這個(ge) 問題則尤為(wei) 重要。”兒(er) 童閱讀,應該是在老師、家長引導和監督下的閱讀,借助老師、家長的幫助,養(yang) 成一個(ge) 良好的閱讀習(xi) 慣,並能從(cong) 閱讀中感受到美和趣味。
讀完全書(shu) ,可以看出,冬梅是用適宜於(yu) 孩子認知水平、思維水平的童話故事、繪本、詩歌,引導小竹笛一步步產(chan) 生了對閱讀的興(xing) 趣,培養(yang) 了他對文字的敏銳感覺和對自然的細致觀察及體(ti) 悟。3歲之前,她和孩子一起編故事——冬梅在這本書(shu) 中記錄了不少和小竹笛一起編故事的案例。這些故事,既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也培養(yang) 了孩子良好的表達能力。難得的是,冬梅能夠堅持多年,並且一一整理出來。我相信,這些親(qin) 子故事,將會(hui) 帶給孩子一生的滋養(yang) 。3歲以後,這對母子又進行大量的繪本共讀,同時伴以日常生活中的詩歌啟蒙。在這個(ge) 過程中,冬梅作為(wei) 家長,事實上起到了一個(ge) “點燈人”的作用。據我所知,冬梅並無意於(yu) 培養(yang) 她的孩子成為(wei) 一個(ge) “文學家”或是“詩人”,但她對孩子的這份文學啟蒙,卻是意義(yi) 深遠的。
小竹笛出生後,我給冬梅送過幾本繪本,似乎是《可愛的鼠小弟》及我自己的圖畫書(shu) 《飛翔的鳥窩》等,沒想到這幾本書(shu) ,成了小竹笛的啟蒙讀物,我也是剛知道這幾本書(shu) 的結局——幼兒(er) 最初接觸圖畫書(shu) ,是從(cong) 聽紙張的聲音開始的。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簡單而又豐(feng) 厚的書(shu) ——說它簡單,是因為(wei) 它沒有任何複雜的寫(xie) 作技巧,全書(shu) 采取日記體(ti) ,一個(ge) 接一個(ge) 的平凡日子,串聯起一個(ge) 接一個(ge) 的小故事;說它豐(feng) 厚,是因為(wei) 它包含了許多值得借鑒的語言學習(xi) 、故事編造、繪本共讀等家庭裏的文學教育實踐,又包含了豐(feng) 富的日常生活教育實踐。讀來溫暖,有愛,生動,是一本不論什麽(me) 類型的讀者讀,都會(hui) 覺得十分美好的書(sh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