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運河謠》讓網友見證歌劇的誕生
【視線】網絡直播《運河謠》讓網友見證歌劇的誕生
本報訊(記者蘇墨)4月14日至4月17日,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歌劇《運河謠》於(yu) 首演十周年之際,再度回歸舞台,啟幕2022國家大劇院歌劇節。
與(yu) 以往不同的是,在上周五,這部歌劇通過網絡直播讓網友們(men) 一起見證了它的誕生。
而在抖音、快手、視頻號等多個(ge) 線上平台上同步觀看的觀眾(zhong) 們(men) 其實是“蹭了”因疫情而無法上課的上海音樂(le) 學院的師生們(men) 的課。除了在現場彩排的指揮家呂嘉、歌唱家雷佳、王宏偉(wei) 、王莉、王鶴翔,作曲家印青以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le) 團和合唱團外,連線的那頭,還有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樂(le) 學院院長廖昌永參與(yu) 講解。“親(qin) 自見證一台歌劇的誕生,這經曆太奇妙了。”網友們(men) 紛紛留言,直呼過癮。
課堂上,藝術家們(men) 不僅(jin) 唱響“運河謠”“燦若星辰的目光”“大豆白米花生”等經典唱段,呂嘉與(yu) 各位歌唱家還從(cong) 指揮、聲樂(le) 等不同專(zhuan) 業(ye) 角度,為(wei) 學子們(men) 進行了講解。
作曲家印青介紹了歌劇《運河謠》的音樂(le) 特色。他表示,本作通過明代萬(wan) 曆年間大運河的小人物故事描繪中華民族的大愛精神,音樂(le) 極富民族化、旋律優(you) 美、色彩豐(feng) 富,包含了中國南北方各地的民族特色,音樂(le) 形式豐(feng) 富,包括合唱、重唱、詠歎調、宣敘調,戲劇性十分強。“《運河謠》講述的是四五百年前在京杭大運河上底層小人物的愛情故事,是悲壯淒美的,但它體(ti) 現出來的精神內(nei) 涵又和當代人們(men) 的思想感情是息息相關(guan) 的,因此又是積極向上的。”
“歌劇是一門團隊藝術。它重配合,也重實踐。”廖昌永說。雖然這次排練是坐排,演員們(men) 都穿著日常的服裝,但對演出的細節卻是“摳”得很細。“坐唱是歌唱家、樂(le) 團、合唱團第一次合成排練,它幾乎決(jue) 定了將來所有的音樂(le) 節奏,是歌劇初期階段最重要的環節。”呂嘉說。一個(ge) 多小時的排練中,歌劇被細分為(wei) 曲、樂(le) 句、小節,打磨也是一句句地反複進行,讓網友們(men) 看到了一台精彩的演出背後要付出巨大努力。
作為(wei) 天津音樂(le) 學院副院長王宏偉(wei) 很心疼學校裏的孩子們(men) ,“他們(men) 迫切地想要學到新的東(dong) 西。”王宏偉(wei) 認為(wei) ,無論對普通觀眾(zhong) ,還是音樂(le) 學子,這次直播的機會(hui) 都非常珍貴。“類似的活動應該繼續保持下去。”
蘇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